聚酰胺酰亚胺
聚酰胺酰亚胺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3年内共计543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电工技术、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5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87777篇;相关期刊51种,包括塑料加工、工程塑料应用、广州化工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07年漆包线行业技术论坛、2006年全国绝缘材料与绝缘技术专题研讨会、2006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等;聚酰胺酰亚胺的相关文献由860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大成、李辰雨、林东真等。
聚酰胺酰亚胺—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87777篇
占比:99.90%
总计:87867篇
聚酰胺酰亚胺
-研究学者
- 吴大成
- 李辰雨
- 林东真
- 金善焕
- 郑多宇
- 朱怀才
- 王忠强
- 王艳宾
- 王标兵
- 甘顺昌
- 杨海洋
- 曹凯凯
- 朴相胤
- 王进
- 郑鹤基
- 刘保健
- 宫本皓史
- 朴真炯
- 菊池英行
- 刘含茂
- 杨强
- 严骏杰
- 姚金水
- 家根武久
- 尹哲民
- 张太硕
- 张波
- 徐宇平
- 朴晓准
- 杨军
- 杨敏
- 杨润琳
- 杨辉
- 潘栋辉
- 王立振
- 赵富宽
- 金贤贞
- 尹勇
- 崔瑞
- 徐浚植
- 李文彬
- 李栋
- 池内淳一
- 金璟晙
- 陆洪林
- 顾林祥
- 高桥笃
- 严瑛植
- 小柳英之
- 崔炯三
-
-
霍丽霞;
苟世宁;
郭芳君;
贺颖;
冯凯;
周晖;
张凯锋
-
-
摘要:
为了提升粘结MoS_(2)固体润滑涂层对空间活动零部件的润滑效果,本工作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聚酰亚-酰亚胺粘结MoS_(2)/SiO_(x)固体润滑涂层,通过正硅酸乙酯与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在N,N-二甲基乙酰胺中通过共水解反应制备了有机硅溶胶。硅溶胶进一步与聚酰胺-酰亚胺树脂、MoS_(2)混合,获得润滑涂料,并喷涂于G95Cr18基体表面,经固化获得聚酰亚-酰亚胺粘结MoS_(2)/SiO_(x)固体润滑涂层。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了粘结剂结构,利用热失重分析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表征了涂层的热性能。通过真空球盘摩擦试验机研究了涂层的真空摩擦学性能,并采用扫描电镜对磨痕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SiO_(x)表面的环氧基团能够与聚酰胺-酰亚胺在固化过程中产生化学键合作用,增加了两相的相容性,SiO_(x)在涂层中的分布均匀;随着SiO_(x)含量的增加,润滑涂层的热稳定性和聚酰胺-酰亚胺的T_(g)提高;SiO_(x)在涂层中分散均匀,含量达到2.0%(质量分数)以上时,能够有效降低涂层的磨损,在涂层中与固体润滑剂MoS_(2)产生协同润滑效果,通过产生滚动作用来提升润滑涂层的强度,从而起到降低涂层真空摩擦系数与磨损率的作用。
-
-
刘莉;
王克强;
陈昊;
赵伟;
范勇
-
-
摘要:
采用甲基三乙氧基硅烷、正硅酸乙酯进行水解、聚合,得到纳米有机硅氧化物溶胶,将其折算成SiO2当量,通过高速剪切与聚酰胺酰亚胺(PAI)树脂混合,经铺膜和热固化后制备得到有机硅氧化物杂化PAI复合薄膜。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SEM对复合薄膜进行表征,并对复合薄膜的介电谱、电气强度和高温(155°C)耐电晕寿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纳米有机硅氧化物在树脂基体中以无定形态均匀分散;随着纳米有机硅氧化物含量的增加,杂化PAI复合薄膜的介电常数、介质损耗因数都逐渐增大,电气强度逐渐降低,耐电晕寿命先升高后降低,当纳米有机硅氧化物质量分数为15%的SiO2当量时,其高温耐电晕寿命是纯PAI薄膜的4.1倍。
-
-
刘慧中;
李大伟;
申莹;
邓炳耀
-
-
摘要:
将静电纺丝得到的聚酰胺酸(PAAs)、聚四氟乙烯-聚酰胺酰亚胺(PTFE-PAI)纳米纤维通过均质乳化、冷冻干燥、高温烧结过程,制备出结构良好、性能优异的PTFE-PAI/聚酰亚胺(PI)复合纳米纤维气凝胶,有效地减少了PTFE-PAI纳米纤维气凝胶烧结过程中的收缩率。利用扫描电镜、热重分析仪、滤料综合性能试验台探究了不同纤维混合比例、纤维含量、烧结温度对气凝胶结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AAs纤维与PTFE-PAI纤维质量比为5∶5、烧结温度为350~400°C、纤维固含量在1%~1.5%时,得到的PTFE-PAI/PI复合纳米纤维气凝胶具有较高的孔隙率(96.05%~98.95%)、良好的热稳定性(505°C以上)和过滤效率,显示了其在过滤领域的应用潜力。
-
-
孙瑞敏;
周永恒;
王丽;
郝延蔚;
刘进;
师兆忠;
赵辉
-
-
摘要:
以Q235钢为基体材料,采用室温空压喷涂的方法制备了纯聚酰胺酰亚胺(PAI)涂层及SiC和聚四氟乙烯(PTFE)填充的PAI复合涂层。采用MMW-1型万能摩擦磨损试验机对涂层进行了摩擦磨损试验,当SiC和PTFE的填充量分别为10%和0.8%时,PAI复合涂层摩擦学性能达到最优。对于纯PAI和PAI+10%SiC复合涂层,在40 N的载荷下,滑动速率的增加会导致摩擦系数的降低,但会降低其耐磨性。然而,在120 N的高载荷下,其在低中滑动速率下表现出最高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对于SiC+10%SiC+0.8%PTFE复合涂层,由于PTFE的加入,随着载荷的增大,摩擦系数逐渐减小,而磨损率先增大后基本保持不变;滑动速率的提高只会减小摩擦系数和磨损率。热重曲线表明,复合涂层的起始分解温度为410°C,而纯PAI涂层起始分解温度为350°C。磨损涂层的扫描电镜图像揭示了涂层的磨损机理,纯PAI涂层为磨粒磨损,SiC/PAI复合涂层是犁耕磨损,而SiC/PTFE/PAI复合涂层摩擦后只有轻微的塑性形变。
-
-
韩星;
卞达;
赵永武
-
-
摘要:
以聚四氟乙烯(PTFE)为主要原料,聚四氟乙烯相容的聚酰胺酰亚胺(PAI)为黏结剂,采用喷涂的方法制备一种耐蚀性优良的疏水涂层.通过chi660e电化学工作站研究不同含量的PAI对涂层耐蚀性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涂层腐蚀后的表面形貌;采用接触角、黏结力实验对涂层的疏水性、黏结强度进行表征.结果 表明,疏水涂层中PAI的含量为15%时,制备的涂层孔隙率少、具有良好的疏水性、黏结力以及较强的耐蚀性.
-
-
-
杨书宇;
范勇;
陈昊;
杨瑞宵;
郭佳
-
-
摘要:
采用微乳化-相转变法制备纳米SiO2分散液,与聚酰胺酰亚胺树脂机械共混并流延成膜,制成不同纳米含量的复合材料.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材料进行表征,按照IEC60343的标准测试了材料的耐电晕寿命和其它介电性能,并进行了热重分析.结果表明,纳米粒子在PAI基体中分散均匀且反应完全;加入纳米粒子提高了材料的热稳定性;随纳米粒子含量的增加,电导率、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均发生有规律的变化,PAI复合材料的耐电晕寿命随SiO2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纳米粒子含量达到20%时,耐电晕寿命为17.35 h,是纯PAI材料的8倍以上;击穿强度随纳米粒子含量的增加而减小.
-
-
-
-
摘要:
索尔维宣布,该公司Torlon^■PAI材料被Performance Plastics公司用于其Enduro Sharp^TM刮刀全新产品中。该产品系列主要用于去除脆弱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表面的坚硬物质。Performance Plastics公司最新推出的产品包括缝隙清理刀、填缝料去除钻刀和盘刀,以及粘合剂切割器和较刀。所有Enduro Sharp^TM新产品均采用了索尔维的高性能Torlon^■ 5030 PAI(30%玻纤增强的聚酰胺酰亚胺)。
-
-
-
-
刘金刚;
杨海霞;
陈建升;
赵晓娟;
范琳;
杨士勇
- 《2006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采用不对称联苯二酐单体,2,3,3'4'-联苯四甲酸二酐(a-BPDA)与2,4,5-三氟-3-氨基苯甲酸(3FAB)反应制备了一种新型不对称二酸化合物,2,3,3',4'-联苯四甲酸-N,N-双(3-羧基-2,5,6-兰氟苯基)二酰亚胺(a-BPFDI).以此二酸为原料,N-甲基-2-吡咯烷酮(NMP)为溶剂,亚磷酸三苯酯(TPP)与吡啶为缩合剂,氯化钙为催化剂,通过Yamazaki-Higashi反应,直接与六种芳香族二胺单体反应,制备了一系列聚酰胺酰亚胺(PAIs).其中,由a-BPFDI与含氟二胺制备的PAIs材料在极性非质子性溶剂中具有优良的溶解性能.此外,PAIs薄膜还具有较好的耐热性能、力学性能、介电性能以及在可见光区具有优良的透明性.
-
-
-
徐波;
李茂飞
- 《2007年漆包线行业技术论坛》
| 2007年
-
摘要:
本文研究了通过以高温潮湿环境加速漆包线在存储中所受的潮湿空气中水份的作用,以聚酯亚胺为底层聚酰胺酰亚胺为表层的复合漆包线在此环境下的性能变化情况,发现当绝缘漆材料不良或工艺不良时其性能变化较为明显,并将此方法型式试验之一实时预测漆包线在存储中的变化。
-
-
-
-
-
-
-
-
-
- 可隆工业株式会社
- 公开公告日期:2020.12.15
-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聚酰胺‑酰亚胺前体,该聚酰胺‑酰亚胺前体具有由二酐和二胺的聚合衍生的第一聚合物与由二胺和芳香族二羰基化合物的聚合衍生的第二聚合物共聚合的分子结构,其中,基于所述二胺的总摩尔量,所述二胺包含3摩尔%至50摩尔%的9,9‑双(4‑氨基苯基)芴(FDA)和9,9‑双(4‑氨基‑3‑氟基苯基)芴(F‑FDA)中的至少一种。此外,提供一种所述聚酰胺‑酰亚胺前体被亚胺化的共聚合聚酰胺‑酰亚胺,或者通过所述聚酰胺‑酰亚胺前体的亚胺化反应而形成的共聚合聚酰胺‑酰亚胺薄膜,以及包括该共聚合聚酰胺‑酰亚胺薄膜的图像显示装置。
-
-
-
- 可隆工业株式会社
- 公开公告日期:2018-03-16
-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聚酰胺‑酰亚胺前体,该聚酰胺‑酰亚胺前体具有由二酐和二胺的聚合衍生的第一聚合物与由二胺和芳香族二羰基化合物的聚合衍生的第二聚合物共聚合的分子结构,其中,基于所述二胺的总摩尔量,所述二胺包含3摩尔%至50摩尔%的9,9‑双(4‑氨基苯基)芴(FDA)和9,9‑双(4‑氨基‑3‑氟基苯基)芴(F‑FDA)中的至少一种。此外,提供一种所述聚酰胺‑酰亚胺前体被亚胺化的共聚合聚酰胺‑酰亚胺,或者通过所述聚酰胺‑酰亚胺前体的亚胺化反应而形成的共聚合聚酰胺‑酰亚胺薄膜,以及包括该共聚合聚酰胺‑酰亚胺薄膜的图像显示装置。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