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需求
老年人需求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21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社会学、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8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272764篇;相关期刊145种,包括中国民政、社会福利、设计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第十三届北京迈向国际化大都市论坛暨2015北京经济论坛、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长三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明建设研究生学术论坛等;老年人需求的相关文献由281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强、刘虹、刘鸿梅等。
老年人需求—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72764篇
占比:99.92%
总计:272981篇
老年人需求
-研究学者
- 刘强
- 刘虹
- 刘鸿梅
- 卞文志
- 周婧玥
- 姚雪超
- 张守德
- 张晨寒
- 张松群
- 张秋鑫
- 杨柳
- 牛乐政
- 牟新渝
- 田甜
- 白静
- 石伟
- 董昕
- 赵茜
- 陆卫群
- 韩琳
- 高璐
- 魏强
- (Missing)
- Bryant Lu
- Li Chuang
- Lin Jingyi
- SHAO Ren-jie
- WU Shao-hua
- Zhang Liyan
- 丁久洪
- 丁宁
- 丁汉升
- 丛岁岁
- 严晓萍
- 于一凡
- 于宝1
- 于新
- 于晓磊
- 于沁渊
- 于淼
- 于繁苓
- 于锋
- 亚军
- 人民健康网1
- 付佳旭
- 付奉义
- 仝利民
- 任明
- 任皓臻
- 伏特
-
-
付佳旭;
孙超然;
华亦雄
-
-
摘要:
随着乡村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日益凸显,空间适老化设计变得尤为重要,文中对江南乡村滨水空间的适老化展开研究。首先从乡村老年人的多元需求入手,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总结出乡村老年人的3类需求,即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和文化需求。在此基础上总结江南地区乡村老年人的日常行为需求与乡村滨水空间的相关性,通过实地调研的方法对三山岛的乡村滨水空间进行分类梳理,找到现阶段乡村滨水空间存在的问题。基于乡村老年人的需求对乡村滨水空间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以打造适用于乡村老年人的优质生活空间,使老年人与环境产生良性互动。
-
-
曹宜璠;
王常颖;
谢春艳;
庄唯;
陈多;
程文迪;
丁汉升
-
-
摘要:
目的了解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服务的开展现况及老年人的服务利用情况和需求,为进一步完善护理服务体系提供参考。方法对上海市263家长期护理保险定点的区级医疗机构和179家提供上门服务的养老服务机构、16个区的社区老年人开展大规模问卷调查,共回收6567份,筛选出其中接受过长期护理保险服务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最终获得有效问卷1055份。结果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在不同性质医疗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的开展覆盖率存在差异:在公立医疗机构内开展的项目平均覆盖率较高,达到72.36%;在民营养老服务机构(仅提供上门服务)的项目开展平均覆盖率较高,达到60.03%。部分服务项目实际开展利用较少,尤其是临床护理类项目,如灌肠、造口护理、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这几项的使用率均不超过5%。结论老年人的需求与服务供给存在差距,服务供需的矛盾根源在于人力、物力及相关机制的缺乏。建议开展与服务项目匹配的护理员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资质与素养。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完善服务项目的精准度,适当增加针对不同老年人群体的服务项目。
-
-
姜潘
-
-
摘要:
在我国加快开展体育强国战略建设的今天,坚持以人民为本发展体育事业,特别是满足老年人健身需求已经成为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建设工作的主要内容。本文研究主旨是基于老年人需求对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市场状况进行深入性研究,以我国建设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的时代意义为切入点,结合老年人对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特质,利用文献资料法、访谈调研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新时期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市场状况进行系统分析,找寻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与老年人需求之间供需关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建议,进而为新时期我国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市场的建设发展找寻可行性发展方向。
-
-
杜鹏
-
-
摘要: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构建与老龄化进程相适应的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是推动老龄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养老服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标更加明.确,“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 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初步形成;养老服务发展更加注重老年人需求导向,聚焦老年人刚性需求;服务体系短板逐步补齐,养老服务供给质量全面提升。
-
-
大数据时代编辑部
-
-
摘要:
随着社会、科技等的发展,人们的寿命大大延长。近年来,我国社会老龄化步伐明显加快,老年人口需求格局发生明显变化,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已经成为人们的共同愿景。“老有所养”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之一,养老保障政策如何配套,养老机构能否满足老年人需求,如何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问题成为了当务之急。
-
-
李晓琼;
吴静静
-
-
摘要:
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农村公共空间建设忽略实际居住主体老年人的需求。通过分析农村老年人的生理需求、心理需求、行为需求以及环境需求,以阜阳市姚寨村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分析总结出姚寨村公共空间现状问题,并结合老年人对公共空间的需求,从道路体系、活动场所、基础设施三方面提出颐养化设计策略,以提高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日常生活交往。
-
-
邱雨婷;
张轶
-
-
摘要:
以在老龄化的背景下,乡村养老政策的出台使乡村养老成为一大趋势。以老年人需求为出发点,探讨老年人的各类需求在乡村康复景观中的行为体现。研究适宜老年人居住的乡村康复景观,满足当代老年人需求,有助于老人的健康,为乡村景观的设计提供参考。通过对案例的研究,分析在乡村康复景观中与老年人需求相契合的设计要素。以河南焦作韩庄村为例,构建相应的设计策略,以指导乡村康复景观的设计。
-
-
高凡
-
-
摘要:
今年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进智能化服务要适应老年人需求,并做到不让智能工具给老年人日常生活造成障碍。代表委员建议企业推出更符合老年人需求的智能终端产品,帮助老人融入数字生活,通过标准化工作推动智慧养老产业规范发展。
-
-
-
-
摘要:
最近,一则电子游戏的新闻,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原来,某网络游戏平台颁布了一则规定,对某两款游戏的老年玩家限制充值:当实名认证为60岁及以上的用户,自然月消费超过1000元(包含待支付金额)时,每次充值都需要人脸识别验证通过,才可继续流程。
-
-
卞文志
-
-
摘要:
李克强总理在3月5日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加快发展社区养老、托幼、用餐、保洁等多样化服务,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实施更优惠政策,让社区生活更加便利。完善传统服务保障措施,为老年人等群体提供更周全更贴心的服务。推进智能化服务要适应老年人需求,并做到不让智能工具给老年人日常生活造成障碍。
-
-
胡辉
- 《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4年
-
摘要: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不可逆转的世界性趋势,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已于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之列.中国传统家庭结构已开始从“主干家庭”向“四二一家庭”转变,从而导致家庭对老年人的赡养功能弱化,对养老设施的需求越来越大.本文在依据国家规范的基础上,基于老年人需求及目前“立足家庭、依托社区、机构补偿”的养老模式,采取“市级—区级—居住区级—居住小区级”的四级设置标准;且针对不同空间范围内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同,进行差异化配置.
-
-
SHAO Ren-jie;
邵仁杰;
WU Shao-hua;
吴少华
- 《2018年亚洲园艺疗法联盟国际会暨中国园艺疗法学术与实践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在养老机构内构建能够促进使用者身心健康的疗愈景观,可以有效推动健康养老的发展.通过对福州市养老机构内200名老年人进行观察、访谈,收集了100份有效问卷,并以老年人的需求为依据,对老年人的行为特征和景观满意度进行归类分析,发现老年人个人属性、行为特征以及“五感”对景观使用满意度具有一定的可归纳性.并因此分析得到:构建养老机构疗愈景观应满足安全性、多样性、本土性、积极向上性以及教化作用等原则,满足老年人使用心理;除了自身感官因素外,影响景观疗愈效果满意度的因素排序从大到小依次为空气质量、土壤环境、水体、交通便利性、噪声、垃圾处理、周边景观环境、植物配置、夜晚景观.
-
-
Bryant Lu;
吕庆耀
- 《第十二届中国城市住宅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未来的20年内(2017~2037年),中国将会迎来2亿新增的老年人口(65岁以上).香港地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日趋严重.仅15年内(2014~2029年),香港地区将增加近100万的老年人口,占整体人口比例从15%增至26%.在新的医疗科技辅助下,预期老年人达到退休年龄后将会有近20年(60~80岁)的活跃且有品质的生活.新一代的老年人以及大幅延长的退休生活,将为老年住宅设计带来新问题和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探讨其他国家(日本、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对老化的不同阶段的分类以及与各个阶段相关的老年人需求.通过对这些国家阶段性养老制度与政策的分析,本文讨论建筑设计如何适应老年人阶段性需求,以香港地区的老年住宅项目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提出适应阶段性老年人需求的五个主要设计策略.
-
-
刘会;
陈雪萍;
孙小梅;
王花玲;
郭莎莎
- 《长三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明建设研究生学术论坛》
| 2014年
-
摘要:
目的:了解老年人服务及培训需求.rn 方法:对杭州某社区老年人和杭州老城区4个社区的老年志愿者,分别采用立意取样法与整群抽样法,应用自设问卷进行面对面入户调查.对老年志愿者管理部门人员进行一对一访谈.rn 结果:老年人需求与老年志愿服务存在不同:需求中,健康常识知识缺乏,其中老年人热水袋温度回答正确者仅占17.6%;不同年龄层次老年人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意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基本医疗检测(测血压、血糖)需求外,医务人员健康咨询需求相对较高,为28.7%;老年人希望日间照料中心能够提供生活照料,健身活动等服务,两者分别占75.4%、60.6%.老年志愿者服务中,内容土要集中在日常生活方面,其中协助街道社区工作志愿服务占51%,参与和自己专业相关志愿服技务占10.2%,文体娱乐服务占26.0%.rn 结论:老年人需求是老年志愿者为老服务培训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与老年志愿者服务相结合探讨以培训内容为代表的老年志愿者为老服务培训需求.
-
-
(Missing)
- 《全国老龄产业理论与政策研讨会》
| 2004年
-
摘要:
新疆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决定了新疆老龄产业目前仅处于萌芽状态,并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随着新疆人口老龄化在二十一世纪上半叶的迅速发展,又要求有一个适合少数民族地区特点、快速发展的老龄产业,以满足新疆各族老年人的需求,解决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
-
孙玉灵
-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中国是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国内的养老产业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传统的养老模式难以满足国内老年群体发展的需求,如何有效应对急剧加速的养老问题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关注的共同课题.“智慧养老”概念的提出,为不断加剧的养老现状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从各级政府到学术界、产业界,不同领域的研究学者都在关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为老年群体提供更加快速、智能、便捷的服务,提高其生活质量,包括养老模式的探索、不同交互技术的探索、养老架构的设计等,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然而,一些基于老人“弱势”特征而进行的设计与开发往往难以充分获取老人的行为特征和需求,而被很多学者所质疑.相关社会分析和报道也显示,老人对各种不同类型的信息技术产品具有较低的使用率和满意度.因此,新型智慧城市的发展建设过程需要对老人的更加多维度、多视角的行为特征分析,进而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技术服务.基于这样的需求,本文突破传统的计算视角和社会视角,创新性地从计算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跨学科角度,对城市生活中的弱势群体进行社会与计算的多维度、多视角行为分析,探索新型智慧城市中的老年群体需要什么,并给出了面向老人等特殊群体的技术发展和设计建议,为智慧养老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
-
孙玉灵
-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中国是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国内的养老产业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传统的养老模式难以满足国内老年群体发展的需求,如何有效应对急剧加速的养老问题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关注的共同课题.“智慧养老”概念的提出,为不断加剧的养老现状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从各级政府到学术界、产业界,不同领域的研究学者都在关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为老年群体提供更加快速、智能、便捷的服务,提高其生活质量,包括养老模式的探索、不同交互技术的探索、养老架构的设计等,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然而,一些基于老人“弱势”特征而进行的设计与开发往往难以充分获取老人的行为特征和需求,而被很多学者所质疑.相关社会分析和报道也显示,老人对各种不同类型的信息技术产品具有较低的使用率和满意度.因此,新型智慧城市的发展建设过程需要对老人的更加多维度、多视角的行为特征分析,进而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技术服务.基于这样的需求,本文突破传统的计算视角和社会视角,创新性地从计算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跨学科角度,对城市生活中的弱势群体进行社会与计算的多维度、多视角行为分析,探索新型智慧城市中的老年群体需要什么,并给出了面向老人等特殊群体的技术发展和设计建议,为智慧养老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
-
孙玉灵
-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中国是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国内的养老产业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传统的养老模式难以满足国内老年群体发展的需求,如何有效应对急剧加速的养老问题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关注的共同课题.“智慧养老”概念的提出,为不断加剧的养老现状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从各级政府到学术界、产业界,不同领域的研究学者都在关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为老年群体提供更加快速、智能、便捷的服务,提高其生活质量,包括养老模式的探索、不同交互技术的探索、养老架构的设计等,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然而,一些基于老人“弱势”特征而进行的设计与开发往往难以充分获取老人的行为特征和需求,而被很多学者所质疑.相关社会分析和报道也显示,老人对各种不同类型的信息技术产品具有较低的使用率和满意度.因此,新型智慧城市的发展建设过程需要对老人的更加多维度、多视角的行为特征分析,进而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技术服务.基于这样的需求,本文突破传统的计算视角和社会视角,创新性地从计算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跨学科角度,对城市生活中的弱势群体进行社会与计算的多维度、多视角行为分析,探索新型智慧城市中的老年群体需要什么,并给出了面向老人等特殊群体的技术发展和设计建议,为智慧养老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
-
孙玉灵
-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中国是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国内的养老产业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传统的养老模式难以满足国内老年群体发展的需求,如何有效应对急剧加速的养老问题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关注的共同课题.“智慧养老”概念的提出,为不断加剧的养老现状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从各级政府到学术界、产业界,不同领域的研究学者都在关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为老年群体提供更加快速、智能、便捷的服务,提高其生活质量,包括养老模式的探索、不同交互技术的探索、养老架构的设计等,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然而,一些基于老人“弱势”特征而进行的设计与开发往往难以充分获取老人的行为特征和需求,而被很多学者所质疑.相关社会分析和报道也显示,老人对各种不同类型的信息技术产品具有较低的使用率和满意度.因此,新型智慧城市的发展建设过程需要对老人的更加多维度、多视角的行为特征分析,进而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技术服务.基于这样的需求,本文突破传统的计算视角和社会视角,创新性地从计算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跨学科角度,对城市生活中的弱势群体进行社会与计算的多维度、多视角行为分析,探索新型智慧城市中的老年群体需要什么,并给出了面向老人等特殊群体的技术发展和设计建议,为智慧养老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
-
黄海静;
王雅静;
张青文
- 《2017年四直辖市照明科技论坛》
| 2017年
-
摘要:
针对重庆地区养老建筑,通过光环境现状测试及问卷访谈,对老年人日常生活空间的窗地面积比、照度、色温、显色指数及主观感受、满意度进行综合调研.结合养老建筑光环境质量标准及老年人心理生理需求,分析当前养老建筑在采光、照明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指出适宜的光环境对满足老年人的视觉性能、身心健康及安全需求具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