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换通风
置换通风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611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一般工业技术、电工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23篇、会议论文114篇、专利文献69876篇;相关期刊165种,包括制冷与空调(四川)、制冷与空调、流体机械等;
相关会议66种,包括2011全国通风技术学术年会、第4届全国建筑环境与设备技术交流大会、2011湖北暖通空调制冷及热能动力学术年会等;置换通风的相关文献由1070位作者贡献,包括黄翔、李强民、向瑾等。
置换通风—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9876篇
占比:99.24%
总计:70413篇
置换通风
-研究学者
- 黄翔
- 李强民
- 向瑾
- 倪波
- 武文斐
- 王晓彤
- 陈俊俊
- 李义科
- 武俊梅
- 王子介
- 赵彬
- 吴捷
- 张洁
- 彭旭辉
- 徐樑
- 李东会
- 李先庭
- 李晓晗
- 沈景华
- 田真
- 田雨
- 薛朝阳
- 陈守恭
- 韩冬辰
- 宣永梅
- 王利霞
- 王智伟
- 刘传聚
- 李安桂
- 赵蕾
- 刘卫华
- 周敏
- 尹海国
- 李晓冬
- 罗昔联
- 郭聪
- 钟珂
- 亢燕铭
- 佟娜娜
- 刘力锐
- 刘猛
- 张开通
- 张海亮
- 李刚
- 李国华
- 李娟
- 杨珂
- 樊凤
- 殷清海
- 王沣浩
-
-
苏蒙;
刘吉营;
周世玉;
杜艳秋
-
-
摘要:
地板结露现象是制约地板辐射供冷性能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研究地板表面除湿和抑制结露可以为实际工程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文章数值模拟了地板辐射供冷与置换通风复合空调系统,研究了送风速度和湿度对预除湿持续时间的影响,利用垂直温差、吹风感和操作温度评价了人员舒适性,确定了因室内人员突增引起湿负荷变化需提前改变送风参数的时间范围。结果表明:送风湿度为6.5 g/kg、送风速度为0.1 m/s时,预除湿阶段可缩短到65 s;当送风湿度为8 g/kg、送风速度为0.05 m/s时,开启地板辐射供冷系统,在12 h工作时间内,垂直温差、吹风感和操作温度均满足夏季人员热舒适的要求;当室内人员分别突然增至2、4人时,散湿量由218 g/h分别变化到654和1090 g/h时,均可在10 min内降低送风湿度,从而避免由于湿度增加引起地板结露的现象。
-
-
张盛;
周琼瑶
-
-
摘要:
本文以某型双通道宽体座舱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天花板混合通风、侧壁混合通风、地板置换通风、侧壁置换通风四种通风系统,人体呼吸产生的CO_(2)作为污染源,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通风系统下的流场分布特性和CO_(2)浓度场分布特性。研究发现,混合通风系统通过新鲜空气的“稀释”作用,尽量降低呼吸区附近的污染物,因此在流动停滞区域易造成污染物的堆积,不同的送风口布置位置污染物堆积区域也有所区别。置换通风系统下座舱内的污染物浓度更低,空气品质更好,其中当送风口设置于过道时的空气品质最佳。
-
-
-
刘道春
-
-
摘要:
众所周知,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种类多、危害大,会导致多种职业病的发生。随着相关研究推进,治理技术日趋完善,依据我国焊接车间具体情况,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及实用技术,应从焊接污染的形成、特点及危害入手,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治对策。
-
-
-
-
郇超;
孙雪花;
于群;
赵玉娇;
屠冰冰
-
-
摘要:
建立了适用于无管工位送风与置换通风复合空调系统性能分析的CFD数值模型,并探讨了工位送风参数及房间围护结构传热对复合空调系统下室内热舒适及空气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置换通风相比,加入无管工位送风可显著提高空调系统的负荷承担能力及空调房间背景温度,在合理的送风参数下,无管送风与置换通风复合系统可在约100 W/m2的围护结构(如大面积玻璃幕墙)传热负荷下营造出人体可接受的热环境.此外,与置换通风相比,复合系统下人体呼吸区内的空气龄显著降低,室内空气品质较好.研究结果验证了无管工位送风与置换通风复合系统在空调能效提升方面具有很好的潜力.
-
-
-
-
-
-
-
-
-
才爽;
刘泽勤;
刘太顺
- 《2017年全国暖通空调模拟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为能更好地了解下送风方式对人体热舒适性的影响,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式探索受参数影响的地板送风方式和置换通风方式对室内温度场的变化规律.通过在送风量分别为216m3/h和302m3/h的工况下对地板送风与置换通风的比较,发现在相同送风温度和送风量的工况下,地板送风系统的温度梯度达10°C,远大于置换通风系统的温度梯度5°C;研究结果表明,置换通风系统使得办公室内温度分布较为均匀;地板送风系统使得人体周围工作空间温度分布梯度更小.
-
-
-
CHEN Yong;
陈勇;
WANG Jun;
王军;
DING Pei;
丁珮;
LIANG Weijie;
粱伟杰;
WANG Suo;
王索
- 《2015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本文针对一个典型的建筑室内房间,实验测试了在置换通风方式下人体前后侧0.2m处、距排风口0.2m处沿高度方向室内空气温度分布情况以及房间黑球温度和各壁面中心温度.对比分析了不同送风速度、送风温度和人体散热强度条件下,置换通风射流诱发的强制对流与人体热羽流形成的自然对流之间的耦合作用所影响下的人体微环境形成机制以及人体热舒适特征.同时,确定了在置换通风方式下不同送风速度、送风温度对调控和改善人体微环境和热舒适性的有效性与敏感性.结果发现,从人体足部到头部区域,背侧温度和胸侧温度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背侧温度峰值出现在离地面1.6m处左右而胸侧温度峰值出现在离地面1.2m处左右.同时,室内温度在垂直方向上起伏变化.房间壁面中心温度和黑球温度主要受人体发热量与送风温度的影响,发热量越大,送风温度越高,房间壁面中心温度和黑球温度越高.本文研究结果将为置换通风方式下合理选择送风条件以改善室内人体热舒适提供理论指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