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继发性腹膜炎

继发性腹膜炎

继发性腹膜炎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92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1篇、专利文献16854篇;相关期刊71种,包括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临床肝胆病杂志、腹部外科等; 继发性腹膜炎的相关文献由166位作者贡献,包括邵永胜、张应天、全卓勇等。

继发性腹膜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1 占比:0.54%

专利文献>

论文:16854 占比:99.46%

总计:16945篇

继发性腹膜炎—发文趋势图

继发性腹膜炎

-研究学者

  • 邵永胜
  • 张应天
  • 全卓勇
  • 彭开勤
  • 龚少敏
  • 余佩武
  • 刘钰
  • 华社发
  • 庞鸿博
  • 张传飞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甲南; 吴曰清; 卢涛; 崔大炜; 杨清波
    • 摘要: 目的:探讨用甘露聚糖肽对接受手术后的高龄继发性腹膜炎患者进行治疗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近年来在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进行手术的45例高龄继发性腹膜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术后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为试验组患者肌内注射甘露聚糖肽,为对照组患者肌内注射生理盐水,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术后第4天,试验组患者的白细胞(WBC)计数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第4天及第7天,试验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低于对照组患者,其血清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的水平及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的比值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第4天及第7天,试验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其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其术后排气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高龄继发性腹膜炎患者进行手术后,为其应用甘露聚糖肽能显著改善其术后早期的免疫抑制状态,纠正其术后中晚期的免疫失衡状态,改善其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其术后恢复的时间。
    • 孙常凤; 左建新
    • 摘要: 急性阑尾炎是最常见的非产科手术急症。但由于妊娠期生理、解剖的变化很容易出现漏诊、误诊,阑尾炎穿孔在临床较为少见。本文通过对此疾病的学习并结合最新文献资料,提高对急性阑尾炎的诊疗水平。
    • 马学忠
    • 摘要: 目的:研究继发性腹膜炎(Secondary peritonitis,SP)患者接受常规治疗与腹腔镜治疗对伤口愈合的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6月~2020年3月治疗的96例SP患者进行手术伤口愈合研究,根据SP患者就诊顺序将其分为一组(48例,常规治疗)与二组(48例,腹腔镜),研究指标为时间指标、并发症、手术指标等多项数据.结果:二组SP患者时间指标优于一组SP患者,P<0.05;二组SP患者并发症低于一组SP患者,P<0.05;二组SP患者手术指标优于一组SP患者,P<0.05.结论:SP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更有助于手术伤口愈合,优化SP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
    • 张茂; 郑斌
    • 摘要: 目的探讨腹股沟崁顿疝自行复位后果的严重性和不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崁顿疝病人自行复位导致的肠破裂,继发性腹膜炎及疝的处理方法和疗效。结果本组5例均行疝侧剖腹探查,行修补肠穿孔或肠切肠吻合,冲洗腹腔并在腹腔内高位缝合疝内环口,术后均恢复满意,无疝囊积液,感染及疝复发。结论疝一旦崁顿绝不能自行复位,应及时手术处理,这既解除了崁顿和肠梗阻,又避免肠穿孔、肠坏死及继发性腹膜炎
    • 姜旭东
    • 摘要: 所谓的腹膜炎指代的是一种由化学刺激、细菌感染以及损伤导致的疾病,该病症在外科治疗中十分常见,通茶情况下为继发性腹膜炎,会导致患者腹腔中的脏器被感染,引发坏死、外伤以及穿孔等。结合当前我国腹膜炎患者的治疗情况来看,此病症患者的常见表现为呕吐发热、腹肌紧张、腹痛等,严重情况下,患者血压会出现明显下降现象,出现全身中毒反应,如果不能够对患者及时进行治疗,极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休克性死亡。部分腹膜炎患者会引发诸多并发症,例如膈下脓肿、盆腔脓肿、粘连性肠梗阻等病症,为患者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影响。
    • 张茂; 郑斌
    •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股沟崁顿疝自行复位后果的严重性和不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崁顿疝病人自行复位导致的肠破裂,继发性腹膜炎及疝的处理方法和疗效.结果 本组5例均行疝侧剖腹探查,行修补肠穿孔或肠切肠吻合,冲洗腹腔并在腹腔内高位缝合疝内环口,术后均恢复满意,无疝囊积液,感染及疝复发.结论 疝一旦崁顿绝不能自行复位,应及时手术处理,这既解除了崁顿和肠梗阻,又避免肠穿孔、肠坏死及继发性腹膜炎.
    • 李斌
    • 摘要: 腹膜炎是一种炎症,一般发生在腹腔壁层腹膜和脏层腹膜中,引发该病的原因可能是细菌、物理损伤、化学等,可以按发病机制将其分为继发性腹膜炎和原发性腹膜炎。当整个腹腔被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所累及,就是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急性腹膜炎在早期主要有腹膜刺激症状如反跳痛、腹痛、腹肌紧张和压痛等临床表现,后期因为感染和毒素吸收,会以全身感染中毒症状为主要表现。
    • 刘鑫; 雷磊; 戴光荣; 王会丰
    • 摘要: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erum levels of high-mobility group box 1 protein(HMGB1) and C-reactive protein (CRP),procalcitonin (PCT)and serum amylose A (SAA)and their dynamic changes in patients with secondary peritonitis for the clinical value of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severity of disease. Methods Sixty patients with acute secondary peritonitis receiving surgery (peritonitis group) were included and divided into sepsis group(33 cases)and non-infectious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 ) group (27 cases ). Thirty patients with inguinal hernia were enrolled in control group. ThelevelofserumHMGB1,CRP,PCTandSAAlevelsbeforeandaftersurgerywerecompared. Results Preoperative serum levels of HMGB1,CRP,PCT and SAA in patients of peritonitis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P<0. 05),and preoperative serum HMGB1,CRP,PCT and SAA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sepsis group than those in non-infectious SIRS group(P<0. 05). Analysis of the mixed-effects model confirmed that the dynamic changes of serum HMGB1 and SAA levels over time were valid indicator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sepsis and non-infectious SIRS. Conclusion The dynamic pattern of serum HMGB1 and SAA helps to differentiate sepsis or non-infectious SIRS from secondary peritonitis.%目的 评估继发性腹膜炎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水平和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等炎症标志物水平及其动态改变在鉴别疾病严重程度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手术治疗的急性继发性腹膜炎患者60例作为腹膜炎组,并根据感染情况分为脓毒症组33例和非感染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组27例,同时纳入30例择期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无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血清HMGB1、CRP、PCT和SAA水平的差异.结果 腹膜炎组患者术前血清HMGB1、CRP、PCT和SA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脓毒症组患者术前血清HMGB1、CRP、PCT和SAA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性SIRS组(P<0. 05).混合效应模型分析结果 显示,血清HMGB1和SAA水平随时间发生动态改变,是鉴别脓毒症和非感染性SIRS的有效指标.结论 血清HMGB1和SAA的动态改变有助于鉴别继发性腹膜炎的脓毒症或非感染性SIRS.
    • 鲍传裕; 李龙鹤; 邹永平; 韩晓玉
    • 摘要: 目的 探讨液体平衡干预对重症继发性腹膜炎患者术后状况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重症继发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采取液体平衡干预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处理,而观察组则给予液体平衡干预,然后采用APACHEⅡ评分来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状况.结果 手术前、术后第1天、第2天和第7天,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第3天的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体液出现负平衡量时间为(3.4±0.7)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脏器功能不全和腹部盆腔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3.3%、16.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40.0%;观察组脏器功能不全和腹部盆腔感染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中对于重症继发性腹膜炎患者术后给予液体平衡干预能够有效地减少相关并发症和降低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值得临床中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