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穿刺引流
经皮穿刺引流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75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2篇、专利文献84234篇;相关期刊61种,包括现代医院、医疗装备、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等;
经皮穿刺引流的相关文献由292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大东、刘硕、刘萍等。
经皮穿刺引流—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84234篇
占比:99.91%
总计:84306篇
经皮穿刺引流
-研究学者
- 刘大东
- 刘硕
- 刘萍
- 刘雪平
- 姜继华
- 孙志伟
- 尹江涛
- 张建国
- 张德厚
- 张晓菲
- 李宁
- 李志刚
- 毛恩强
- 王丽纯
- 王焕景
- 瞿洪平
- 秦帅
- 胡振奎
- 袁娜娜
- 谢永会
- 陈雷
- 黄洁
- 黎介寿
- Aduna M.
- Ancel D.
- Haukoos
- Hjalmar C.van Santvoort
- J.
- Kim
- Kumar
- L. Chone
- Larena J.A.
- Lefebvre M.
- Marc G.Besselink
- Martn D.
- Olaf J.Bakker
- Peyrin-Biroulet L.
- R.
- S.
- T.
- 丁佑铭
- 丁洁
- 丁熙
- 丁立爽
- 丛林
- 严昺
- 付金涛
- 任保瑞
- 任建安
- 伍晓汀
-
-
邹赛男;
张晓菲;
廖艺;
杨洋;
王丽纯;
陈雷
-
-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引流(percutaneous catheter drainage,PCD)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腹腔内压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入ICU重症急性胰腺炎并进行超声引导下PCD治疗的患者,收集患者的基本情况,记录和分析超声引导下PCD治疗前后腹腔压力变化的情况,并观察重要器官功能和支持治疗变化的情况,以及超声引导下PCD的并发症和住院资源利用情况等。结果3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最终纳入研究,91%存在腹腔高压,28天死亡率为19%。在超声引导下PCD有效组中,操作前腹腔内压≥15 mmHg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无效组(77%vs 30%,P=0.01);操作前、后腹腔内压的下降幅度更加明显[(6.45±1.75)vs(0.15±2.32)mmHg,P<0.001]。超声引导下PCD有效组患者的血肌酐下降程度明显大于无效组[(33.51±48.96)vs(-1.91±57.02)μmol/L,P=0.048]。超声引导下PCD前、后腹腔压力下降与操作前IAP≥15 mmHg、操作前血肌酐、操作前后血肌酐差、操作前儿茶酚胺药物剂量、机械通气时间和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时间相关。结论对于腹腔内压在2级及以上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超声引导下的PCD可以更好地控制腹腔内压,更快地恢复肾脏功能。
-
-
陈亮;
沈岩
-
-
摘要:
目的 研究早期引流干预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72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早期引流干预组(24例)和保守治疗组(48例).其中保守治疗组中2周后因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而进一步采取引流干预的纳入后期引流干预组(16例).记录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CT严重指数(CTSI)评分、住院费用、住院时长、胰腺假性囊肿、胰周感染、全身感染、消化道出血、深静脉血栓、休克、手术补救及死亡情况.结果 早期引流干预组患者死亡情况显著低于后期引流干预组(2/24 vs.6/16,χ2=5.104,P=0.023).保守治疗组与早期引流干预组以及早期引流干预组与后期引流干预组患者年龄(t=0.028、0.119,P=0.978、0.905)、性别(χ2=0.450、0.462,P=0.502、0.497)、APACHEⅡ评分(t=0.264、0.036,P=0.792、0.971)、Ranson评分(t=0.574、0.423,P=0.567、0.674)、CTSI评分(t=0.594、0.594,P=0.556、0.559)、住院费用(t=0.871、0.169,P=0.387、0.867)、住院时长(t=0.135、0.739,P=0.892、0.464)、胰腺假性囊肿(χ2=0.430、2.269,P=0.512、0.132)、胰周感染(χ2=1.870、0.606,P=0.171、0.436)、全身感染(χ2=0.754、3.750,P=0.385、0.052)、消化道出血(χ2=0.571、0.185,P=0.449、0.667)、深静脉血栓(χ2=0.430、2.269,P=0.512、0.132)及手术补救(χ2=1.210、0.556,P=0.271、0.45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保守治疗组及后期引流干预组术后分别有3例和1例患者出现了休克症状,而早期引流干预组术后则没有患者出现休克症状.结论 若存在引流干预指征,早期引流干预可显著降低SAP患者病死率,带来生存获益.
-
-
李志刚;
刘萍;
谢永会
-
-
摘要: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术治疗肝脓肿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1月—2020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肝脓肿患者中选取78例。按照入院编号奇偶性分组:奇数编号的39例患者进入对照组(行腹腔镜切开引流术),偶数编号的39例患者进入试验组(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术)。比较症状改善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疼痛缓解、体温和WBC计数恢复、住院天数显著更短(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1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51%,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术治疗肝脓肿的效果良好,具有并发症少、症状恢复快的优点。
-
-
李志刚;
刘萍;
谢永会
-
-
摘要: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术治疗肝脓肿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1月—2020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肝脓肿患者中选取78例.按照入院编号奇偶性分组:奇数编号的39例患者进入对照组(行腹腔镜切开引流术),偶数编号的39例患者进入试验组(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术).比较症状改善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疼痛缓解、体温和WBC计数恢复、住院天数显著更短(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1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51%,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术治疗肝脓肿的效果良好,具有并发症少、症状恢复快的优点.
-
-
-
-
-
-
杨伟;
孙张明;
郏晓东;
陈建新;
刘秋华;
张伯
-
-
摘要: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治疗急性肝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至2018年拟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术治疗的急性肝脓肿患者59例。术中置管,术后定时冲洗并进行抗生素治疗,观察手术并发症及穿刺引流的疗效。结果59例患者中,共60枚脓肿病灶,行穿刺59次,穿刺成功率100%;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3%,其中术后出血2例、引流管脱出9例、肝周脓肿1例;死亡1例;58例患者治愈出院,治愈率为98.3%,平均住院时间为17.1 d。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术治疗急性肝脓肿,具有病死率低、创伤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