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间品

中间品

中间品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194篇,主要集中在贸易经济、工业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4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15326篇;相关期刊98种,包括世界经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现代经济信息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论坛、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会第15届年会、第八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等;中间品的相关文献由389位作者贡献,包括吕鹏飞、曹栋强、王浩等。

中间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4 占比:0.11%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15326 占比:99.89%

总计:115454篇

中间品—发文趋势图

中间品

-研究学者

  • 吕鹏飞
  • 曹栋强
  • 王浩
  • 黄正华
  • 黄飞中
  • 龚丽锋
  • 刘乃山
  • 刘慧
  • 宋艳丽
  • 张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文武; 黄海蓉; 袁佳煜
    • 摘要: 本文基于价值环流特征识别内需主导型的全球价值链(GVC)分工深化程度,考察其对国际经济协动的影响。主要结论有:一是深化内需主导型GVC分工将通过转换增加值创造的动力结构,为宏观经济带来独立于国外经济低迷的利益及滞后于国外经济繁荣的弊端,但利大于弊,可助力经济平稳运行;二是依靠外包中间品环节构建内需主导型GVC将抑制上述经济独立利益,尤其当向发达国家外包该环节时,这一现象更为突出,同时这也是发展中国家内需主导型GVC并不能使其独立于国外经济低迷的原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则相反;三是深化内需主导型GVC可通过增强内生增长动力的方式加速一国经济增长,进而弥补以上弊端,但该作用随着内需主导型GVC分工深化而递减。上述结论可为新发展格局下的经济维稳政策制定与风险防范提供依据。
    • 陈波; 陈玥
    • 摘要: 基于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实证研究了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企业劳动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中间品贸易自由化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劳动资源配置效率,这一影响在外资企业、低技术水平企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中尤为明显。借助工具变量解决估计中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后,主要结论依然稳健。进一步研究发现,由于调整成本的存在,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国有企业的影响存在时间滞后效应,并且可能是通过降低企业中间品的单位投入成本促进了企业劳动资源的再配置。
    • 宋林; 高强; 史贝贝
    • 摘要: 基于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贸易数据,以国企改制的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来评估国企改制对其出口国内附加值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国企改制显著提升了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在经过相关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国企改制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的影响是通过影响改制企业中间品使用决策,进而产生中间品替代效应和中间品质量效应来实现的。进一步分析显示:(1)行业技术水平、隶属关系差异都会对国企改制影响其出口国内附加值产生调节效应;(2)国家资本金不退出时国企改制更能促进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提升。
    • 朱晓晴; 田浩; 李茵萍; 颜赛勋; 王健
    • 摘要: 天然产物化学属于“专门用途化学”的范畴,也是应用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如何从生物体中提取、分离、纯化、鉴定化学成分。事实上,天然产物化学是人类接触最早的化学形式,这是因为“天然产物”较容易获得和利用,如各类植物、各种动物、各样矿物等,以及生物、微生物代谢产物等,以此作为化学原料,所转化的产品、中间品等在各行业领域均有重要用途,如食品加工、药品研发、化工生产等,天然产物化学与人类的发展息息相关、联系密切。
    • 姚远
    • 摘要: 生物制药是从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器官、体液等取材,综合利用微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药学等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制造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品。其生产需要制药企业具有厂房、设备设施、技术人员等硬性条件,具有固定投资金额大、生产周期长、工艺复杂、品种多、中间品多等主要特性。
    • 段世德; 刘薇
    • 摘要: 中国对美国出口产品的最大特点是第三国中间品的投入,嵌入出口产品产出中的第三国投入不能给中国带来好处,虚增中国出口产品的产出价值并造成贸易摩擦,掩盖了美国消费者从中美贸易中获得消费者福利的事实。本研究以第三国投入为中心,结合国别投入产出关系的差异,以最终消费品生产为基础,构建全球生产的进口产品和国产产品的投入模型,综合考虑贸易品的运输成本影响。结果显示,从1995年到2011年,美国共进口了22 449亿美元中国产品,获得了21 570亿美元的消费者福利,美国消费者是中美贸易的最大获益者,但不同产品的消费者获得的消费者福利并不相同,美国消费者从中国出口产品的消费中所获取的消费者福利逐步发生变化。可见,随着国际货物贸易形势的变化,十八大以后我国明确提出加快出口产品升级,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全面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决策是及时的、科学的,是符合国际经济发展规律的正确选择。
    • 蒋雪梅; 张少雪
    • 摘要: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逆全球化"抬头,全球贸易出现了向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回流的趋势.中间品贸易是全球贸易的先行"晴雨表",本文利用OECD地区间投入产出表,基于PageRank算法对中间品贸易的关键节点进行识别,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1995~2014年中间品贸易格局的动态演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发达经济体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地位逐渐下降,但其始终在高新技术领域占据着有利地位;发展中经济体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地位有所上升,正在成为推动全球化的中坚力量,但由于其发展时间短且贸易伙伴相对单一,在全球贸易中的参与度仍有待提升.
    • 赵永亮; 孙华平
    • 摘要: 国际生产分割使得全球价值链合作网络仍然需要应对国家之间不对称贸易政策的重要冲击.加征关税使跨越关境的中间品价格上升,推动以该中间品作为投入的下游行业产品价格上升,其后再进一步沿着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向下游呈多轮传递.文章在现有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放松直接消耗系数不变的假定,建立了投入产出矩阵多轮递推模型,并以改进后的模型模拟中美两国各自对对方所有产品加征关税的全球价格传递效应.模拟结果显示:美国对中国所有中间产品加征关税使美国绝大多数行业出现不同程度的价格上涨,受影响较大的行业为汽车制造等行业,但其价格上涨的效果存在时间衰减效应,同时,美国对中国征收关税还对加拿大、墨西哥等国的产品价格影响较大,说明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而中国对美国征收关税对全球价格影响很小,且对中国国内各行业产品价格的影响较均衡.在全球价值链结构下,由于企业可以采取对外投资等各类对冲策略,因而产业之间的价格互动影响并不是单纯的线性传递,而有可能是非线性传导,其最终的效果如何则取决于不同国家和区域产业在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与位置的综合效应.
    • 李志远; 林怡纯
    • 摘要: 为分析RCEP对RCEP自贸区内货物贸易的影响,以中国的进口关税为切入点,结合2000~2013年中国海关进口数据和2005~2014年WITS关税数据,研究RCEP关税削减产生的影响.研究认为,根据中国对其他RCEP成员国的关税承诺,进口自贸区内90%的产品将最终实现零关税,其中来自日本、韩国的进口商品将得到比其他RCEP成员国更大幅度的关税削减或免除;日本和韩国的中间品、消费品,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资源密集型产品,东盟国家的技术密集型中间品、资源密集型中间品,均将随着关税削减而增长;中国与RCEP国家间的产业内分工将进一步深化,产业间贸易也将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供更丰富的选择.
    • 弥磊鹏; 张旭宇
    • 摘要: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是生产经营单位领导干部的责任和担当,一旦履职不到位,生产经营单位领导干部很有可能构成犯罪并承担刑事责任。军工单位肩负着推进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艰巨使命,武器装备及其中间品一般破坏力强、杀伤面积广,固有风险较高,加之近年来,新材料、新技术不断应用,领导干部面临的安全生产履职压力较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