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坪铺水库
紫坪铺水库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23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地球物理学、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4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32078篇;相关期刊53种,包括地震、四川地震、中国地震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新丰江水库地震50周年研讨会、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等;紫坪铺水库的相关文献由190位作者贡献,包括由丽华、张晓东、谢蓉华等。
紫坪铺水库—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2078篇
占比:99.62%
总计:32201篇
紫坪铺水库
-研究学者
- 由丽华
- 张晓东
- 谢蓉华
- 马文涛
- 胡先明
- 阳莉
- 卢显
- 周龙泉
- 张永久
- 邵玉平
- 刘远征
- 张致伟
- 徐锡伟
- 李海鸥
- 滕飞
- 苑京立
- 徐兴文
- 李嘉
- 李洪
- 杨志高
- 温成拙
- 王翠芳
- 石耀霖
- 程惠红
- 薛晨
- 赵翠萍
- 韩进
- 马瑾
- 黄小丹
- 黄敏
- 黄进
- 周斌
- 周永新
- 孙玉军
- 张怀
- 张新东
- 张永
- 张炜
- 张贝
- 彭睿
- 徐晓枫
- 徐长朋
- 徐长鹏
- 易瑞吉
- 李克锋
- 李昆鹏
- 李永
- 杨建
- 沈正康
- 王丹柏
-
-
郭秀吉;
陈立;
颜小飞;
李新杰
-
-
摘要:
汶川地震强烈地改变了紫坪铺水库周边的气候和下垫面条件,次生灾害频发以及产汇流过程的变化,促发了库区淤积特征的动态调整。基于2008年4月以来实测地形资料,分析了地震以来紫坪铺水库库容变化及淤积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①M13断面堰塞体将库区分割为上库和下库,2015年之前库区以死库容淤积为主,2015年之后上库调节库容减小,下库死库容淤积加快。②地震极大地加快了水库的淤积进程,库区淤积分布的调整主要受上库堰塞湖演化过程的影响。③地震对850 m以下和871.2 m以上淤积分布影响较大,对850~871.2 m区间影响较小。④830 m高程以下是库区淤积的主体,大坝~M13和M13~M28库段是淤积的主要部位。⑤库区中、细沙含量占81.57%,尤其是细泥沙严重侵占水库拦沙库容,对水库兴利和防洪将产生不利影响。
-
-
李洪;
由丽华;
王丹柏;
王宏伟
-
-
摘要:
消除水库淤积是保障水利水电工程安全运行、水库有效库容长久维持、水利水电工程综合效益充分发挥的关键性技术难题.分析了"5·12"汶川地震后紫坪铺水库淤积现状及造成的影响,从水库自身及边界条件等方面分析了淤积成因并提出了长效的减淤、控淤措施,以发挥好水库防洪、供水、生态环保功能,促进水库永续利用.
-
-
马龙伟
-
-
摘要:
紫坪铺水库是我国特大型都江堰灌区的水源工程,担负着成都、德阳、绵阳等7市37县(区)综合供水和成都地区的防洪任务,兼有发电、生态环境保护等综合效益,直接受益人口2600多万人,是我国西部大开发首批十大标志性工程之一.针对紫坪铺水库发电优化调度问题,按照实际调度情况,运用动态规划算法,建立了以防洪、供水、工程安全运行为约束条件,以发电效益最优为目标函数的紫坪铺水库发电优化调度模型,模型可为紫坪铺水库发电优化调度提供决策依据.
-
-
杨彬
-
-
摘要:
针对紫坪铺水库上游流域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致使水文情势变化的问题,基于1937-2020年实测径流数据,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和差积曲线法分析了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和丰枯特征,以IHA(Indicators of Hydrologic Alteration)指标体系为基础,采用RVA(Range of Variability Approach)法定量分析了不同阶段控制流域内水文情势的变化情况.分析结果表明:(1)紫坪铺水库控制流域内年径流下降趋势较显著;(2)上游水电站建设运行对水文情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水文情势变化总体属中度改变,非汛期所受影响程度比汛期更大.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了上游有调节能力的水电站建成后汛期调洪作用有限,非汛期补水作用相对明显.
-
-
由丽华;
李洪;
李昆鹏;
郭秀吉
-
-
摘要:
紫坪铺水库是都江堰灌区和成都市最重要的调节水源、成都市最重要的支撑电源,为全面掌握其泥沙淤积现状,基于库区实地调研、大断面观测资料和逐年水位观测资料等,对该水库运用以来的调度运用方式、泥沙淤积形态、泥沙淤积分布以及淤积物颗粒组成等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截至2020年10月,紫坪铺水库淤积总量为1.952亿m3,拦沙库容淤损87.1%,其中干流淤积量为1.843亿m3、支流淤积量为0.109亿m3;受2008年汶川地震影响,该水库年均淤积量由地震前的0.088亿m3增大至地震后的0.137亿m3,严重影响了水库的功能和寿命;淤积泥沙的95.0%集中在距坝16.32 km的M31断面以下库区,淤积泥沙的85.1%分布在850 m高程以下库区;淤积物中黏粒、粉细沙、中粗沙及卵石分别占淤积物总量的19.5%、73.0%、7.5%.建议尽快实施人工清淤疏浚,以恢复水库拦沙库容.
-
-
李洪;
由丽华;
李昆鹏;
石华伟;
王丹柏
-
-
摘要:
为了掌握紫坪铺水库淤积物的物化特性及重金属污染特征、给淤积物多途径资源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基于库区21个淤积物深层样品测定结果,采用重金属地累积指数法、富集系数法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紫坪铺水库淤积物物化特性及重金属污染风险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截至2020年10月,紫坪铺水库淤积物总量为1.952亿m3,其中黏土约0.381亿m3、粉细沙约1.424亿m3、中粗沙及卵石约0.147亿m3,分别占淤积物总量的19.5%、73.0%、7.5%;淤积物湿容重平均值为1.7 g/cm3、干容重平均值为1.2 g/cm3、含水率平均值为46%,自上游库尾至坝前湿容重沿程变化较小、干容重沿程有减小趋势、含水率沿程有增大趋势;淤积物主要由SiO2、Al2 O3、Fe2 O3、CaO组成,这4种氧化物约占80%;各取样点淤积物均为碱性,pH值自上游向下游有减小趋势;淤积物中氮磷钾总含量满足土地改良所需养分要求,但有机质含量相对较低;淤积物中Cd、Hg、Cu、Ni、As、Pb、Cr、Zn这8种重金属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较低,大部分取样点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等级为轻度,但坝前库区部分取样点Cd和Hg有中度潜在生态风险.
-
-
陈晨;
金章东;
徐阳;
李良波;
苟龙飞;
张飞
-
-
摘要:
2008年5月12日里氏7.9级汶川大地震引发了超过56000多个山体滑坡,在龙门山地区产生巨量的碎屑物质,极大地影响了流域的地表过程.然而,地震对河流碎屑物质组成及沉积过程的改变却知之甚少.紫坪铺水库超高沉积速率(平均74 cm/a)的沉积物完整记录了汶川地震前后的沉积过程,为研究2008年汶川地震对流域地表物质搬运及沉积物组成的影响提供了宝贵的素材.本研究测试了汶川地震前后紫坪铺水库沉积物的Sr同位素以及元素组成,结果表明其在地震之后均发生了显著变化.震后沉积物87 Sr/86 Sr与Rb/Sr比值同步降低,并且和沉积物化学蚀变指数(CIA)呈正相关性,反映了地震滑坡导致的新鲜物质对沉积物的贡献,特别是地震后强径流的2010-2011年.地震前后沉积物组成的差异性,为利用沉积物反演水文气候和构造事件及其环境效应提供了基础和潜在指标.
-
-
晋健;
刘育;
王琴慧;
刘芬香;
李基栋
-
-
摘要:
为优化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模型参数,提高中长期径流预报精度,建立了基于FA-SVM的中长期径流预报模型.该模型以样本中训练期均方差最小为目标函数,利用萤火虫算法(Firefly Al-gorithm,FA)对支持向量机主要参数(惩罚系数C、核函数参数g和不敏感损失系数ε)进行了优化.以岷江上游的紫坪铺水库为例,运用小波去噪法对各月径流序列进行数据预处理后,利用FA-SVM模型与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了中长期径流预报.结果 表明:①运用小波阈值法能够较好地滤除各月径流序列的系统噪声和测量噪声;②FA-SVM模型中长期径流预测效果较好,预报精度等级均在丙级以上;③FA-SVM模型的预报效果优于BP神经网络模型.
-
-
张建
-
-
摘要:
紫坪铺水库运用以来库区淤积远超设计淤积速度,对库区淤积发展造成一定影响.通过水库运用以来6次库区断面测量数据,对水库运用以来淤积形态、淤积分布及其对库容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库运用13年淤积量相当于原设计25年淤积量;水库淤积形态为三角洲淤积形态,三角洲顶点距坝6.92km,顶点高程818.89m;死水位以上淤积占49%,侵占兴利调节库容和防洪库容,且有加快发展趋势.
-
-
-
-
摘要:
几年前,人们对我国西南地震高发地区的水电开发和大坝建设一直是争议不断。各种议论曾经让很多人对我国西南地区的大规模水电建设感到十分的担心。尤其是对岷江上的紫坪铺水电站,很多宣传都认为“一旦类似叠溪、松潘大地震,紫坪铺电站后果将不堪设想”。然而,5·12大地震后岷江上的紫坪铺水库高坝,不仅没有发生任何“不堪设想的后果”,而且还在地震中立了大功。例如,紫坪铺水库形成的宽阔水面,为地震后道路的严重塌方和空中因气候影响而受阻的救灾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水路保障;震后仅几天(5月17日)紫坪铺水电站就率先恢复发电,为灾区的抢险救灾提供了巨大助力;电站水库的11×108m3库容,成为当时危机四伏的众多堰塞湖的最后屏障,保障着整个成都平原免受堰塞湖溃决洪水的威胁。
-
-
吴宇雷;
梁瑞峰;
李嘉;
李永;
李克锋
- 《第四届水利水电生态保护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对紫坪铺水库库尾天然河道、坝下进行了逐时连续观测,分降温期和升温期对紫坪铺水库进行了两次全库区观测,结合数值模拟对观测成果进行了分析.认为岷江上游天然河流水温在枯水期与气象条件高度相关,气象条件的剧变引起水温的剧变.紫坪铺电站调节带来下泄水温的冬季高温现象和春季低温现象,下泄水温变幅远低于入库水温变幅.数值模拟较好地计算了库尾水温无分层结构到坝前分层结构的发展过程,模拟出在入流、出流和水气界面热交换影响下垂向温跃层的形成和发展.水库淤积和发电进水口附近的三维流场效应导致枯期计算水温系统性偏低于实测水温.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