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系统性健康教育

系统性健康教育

系统性健康教育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113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内科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2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748330篇;相关期刊84种,包括健康之路、基层医学论坛、当代护士(专科版)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福建省科协第十届学术年会暨第八届青年学术年会等;系统性健康教育的相关文献由235位作者贡献,包括孔悦、施素华、黄昭穗等。

系统性健康教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2 占比:0.00%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748330 占比:100.00%

总计:3748443篇

系统性健康教育—发文趋势图

系统性健康教育

-研究学者

  • 孔悦
  • 施素华
  • 黄昭穗
  • 冯丽艳
  • 刘瑞玲
  • 安淑银
  • 徐琼
  • 朱志琴
  • 李自春
  • 李莹莹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爱玲; 许丽君
    • 摘要: 目的探讨系统性健康教育对围产期母婴健康的影响,以便为基层医院围产期母婴健康提供科学管理依据。方法随机选择南澳县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10例孕产妇作为观察组,年龄(29.5±13.5)岁,有计划实施系统性健康教育干预措施;随机选择南澳县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956例孕产妇作为对照组,年龄(29.0±12.0)岁,只进行口头常规性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孕产妇采取不同教育后的效果。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后,观察组孕产妇对调查问卷中各项内容有了全面了解和掌握,健康教育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0%(810/810)比92.53%(880/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289,P0.05)。结论对基层医院孕产妇实施系统性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孕产妇顺产率与母乳喂养率,减少围产期母婴并发症发生,从而保障围产期母婴安全。
    • 霍进进; 邢媛媛; 张莉; 周思佳; 刘鑫; 苏丹; 于慧
    • 摘要: 目的探讨系统性健康教育联合尊严疗法对鼻咽癌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自我管理效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医院收治的鼻咽癌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系统性健康教育联合尊严疗法,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自我管理效能及生存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前,两组自我感受负担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身体负担、经济负担及情感负担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决策、自我减压及正性态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健康教育联合尊严疗法可缓解鼻咽癌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与生存质量。
    • 彭涵; 张丽萍; 杨肖
    • 摘要: 目的 分析早期强化心脏康复训练结合系统性健康教育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新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接受PCI治疗后且处于稳定期的112例新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联合早期强化心脏康复训练,56例)、观察组(基于对照组护理方法接受系统性健康教育,56例)。评价并比较2组患者的心脏功能和心绞痛情况。结果 出院时和出院1个月后,2组的左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及心排血量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上述心功能指标水平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均更高,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2组在出院后3个月的心绞痛发作情况、躯体活动受限、疾病认知程度和心绞痛稳定情况评分与出院时比较均更高,且观察组的上述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更高,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将早期强化心脏康复训练结合系统性健康教育用于接受PCI治疗后的新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于改善其心脏功能和心绞痛情况均有明显效果。
    • 邵娥芬
    • 摘要: 目的:研究探讨系统性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在类风湿关节炎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治疗的患者80名,对照组(40例)采取传统护理,观察组(40例)采取系统性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干预,观察SAS评分、SDS评分,依从性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优于对照组,依从性和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系统性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干预,效果较好,可以缓解情绪症状,减轻疼痛,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刘燕; 张锐; 刘栋斌
    • 摘要: 目的:探究系统性健康教育在胃癌患者治疗期间的应用,对患者的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在兵团第十三师红星医院2010-2020年之间,收治确诊101例胃癌患者,抽签将其分为A组及B组,A组:常规健康教育,B组:系统性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与生活质量.结果: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观察项比A组评分高;治疗依从性比较,B组也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胃癌治疗期间配合系统性健康教育,可以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治疗依从性得到较大提升,值得推广.
    • 叶珍妮; 陈戬; 杨思师; 李媛; 武明友; 尹淑婷
    • 摘要: 目的:评价在输尿管结石排石治疗过程中进行系统性健康教育辅助排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口服药物排石和水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辅以系统性健康教育.对比治疗后结石排净率、结石排净时间、肾绞痛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2周结石排净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石排净平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肾绞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系统性健康教育运用于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排石治疗过程中,可以起到提高结石排净率、缩短结石排净时间、提高患者舒适度、预防药物不良反应、患者满意度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何晓霞
    • 摘要: 目的:观察对在门诊就诊的阴道炎患者实施系统性健康教育对影响其治护依从率的价值.方法:阴道炎患者45例在我单位2021年1月至2021年3月门诊,奇数偶数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2例(常规宣教)、观察组23例(系统性健康教育),对两组护理后的自我管理能力、治护依从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后自我管理能力、治护依从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为门诊阴道炎患者实施系统性健康教育效果显著.
    • 黄细梅
    • 摘要: 目的:探讨系统性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在妊娠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69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29例,给予系统性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和对照组(24例,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水平(空腹血糖(mmon/L)、餐后2小时血糖(mmon/L)).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妊娠糖尿病治疗过程中采用系统性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有明显效果,能够改善血糖水平,具有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和广泛应用.
    • 王清
    •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脑血管疾病患者采取系统性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方法:病例选择2020.9.2021.9在本院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患者60例.因护理方式的差别,分研究组和常规组,各30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系统性健康教育干预.对比分析2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对疾病的知晓率为96.67%,常规组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为80.00%,2组之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2组在护理后,生活质量比对,研究组高于常规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脑血管患者采取系统性健康教育干预,不但可以使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知得到提升,从而提升患者的治疗配合度,提升治疗效果,而且可以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临床上值得推广和运用.
    • 武彦如
    • 摘要: 目的:探析混合痔术后护理中实施系统性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9年11月~2020年11月104例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混合痔患者,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系统组(52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系统组患者术后给予系统性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相关指标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相较于对照组,系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排尿困难以及肛门水肿等症状严重程度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干预后,相较于对照组,系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混合痔术后患者行系统性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疼痛、排尿苦难等表现,同时还可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