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高渗性昏迷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93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0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489319篇;相关期刊70种,包括人物、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临床医学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08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规范应用新进展(杭州)学术研讨会、2004全国临床医学新进展学术交流会、第五次全国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学术会议等;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相关文献由171位作者贡献,包括万静波、李澍、柳然等。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89319篇
占比:99.98%
总计:489412篇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
-研究学者
- 万静波
- 李澍
- 柳然
- 等
- 马慧英
- 严君
- 于宗学
- 于淑艳
- 仝建坤
- 伍明环
- 伍晓玲
- 何一飞
- 余青
- 刘俊英
- 刘凤云
- 刘卫星
- 刘惠萍
- 刘梅玉
- 刘玉春
- 刘玲玲
- 刘继云
- 刘艳肖
- 包艳秋
- 卢晓君
- 史向浓
- 叶新华
- 吕璇
- 吴志敏
- 吴惠敏
- 吴木清
- 吴治萍
- 吴穗
- 周俊峰
- 周华娟
- 周玉华
- 周秀云
- 唐传蓉
- 安红莲
- 宋嘉
- 宋玲
- 官桂兰
- 尚玉真
- 崔丽芳
- 崔盈盈
- 廖勇敢
- 张允平
- 张冬梅
- 张彦
- 张振
- 张春枝
-
-
张振
-
-
摘要:
目的分析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糖尿病高渗性昏迷(HNDC)患者辅助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65例HNDC患者,予以常规治疗的31例为常规组,在常规组基础上予以CRRT治疗的34例为CRRT组,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24h后血生化指标(血糖、血钠)及血浆渗透压、清醒时间、并发症。结果治疗24h后CRRT组血糖、血钠、血浆渗透压低于常规组(P<0.05);CRRT组清醒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CRRT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CRRT辅助治疗HNDC患者,能降低血糖、血钠、血浆渗透压水平,缩短清醒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
游菊红
-
-
摘要:
目的 探究在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干预中应用胰岛素泵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2019年2月—2021年11月福建省立金山医院收治的110例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为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5例,在给予患者急救干预的过程中,给予不同胰岛素注射方法,分别为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对照组)和胰岛素泵下的持续胰岛素注射(研究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急救有效率和胰岛素使用剂量、血糖水平达标时间等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和糖化血红蛋白值分别为(6.66±1.23)mmol/L和(6.74±1.64)%,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5、3.188,P<0.05)。研究组患者的胰岛素使用剂量和血糖达标时间分别为(60.11±9.44)U和(2.15±1.33)d,均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06、2.480,P<0.05)。研究组中治疗有效率为96.36%,高于对照组的8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9,P<0.05)。结论 在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干预过程中应用胰岛素泵,可促进患者恢复,将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在稳定范围内,避免对患者治疗造成不良影响,临床效果较好。
-
-
黄春
-
-
摘要:
目的:分析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的急诊抢救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9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96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全面护理,分析不同护理措施对患者空腹血糖、血清渗透压等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恢复时间、血清渗透压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恢复时间对比具有差异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生活能力、生理职能、生命活力和社会限制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具有差异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实施全面急救护理,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指标,提高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能够缩短患者机体恢复时间,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
黄丽美
-
-
摘要:
目的 分析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急诊抢救中的护理对策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8月76例医院急诊收治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根据患者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模式,共计38例)与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共计3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以及抢救前后渗透压、血糖、血钠指标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38例患者中有32例患者抢救成功,有6例患者抢救失败,抢救成功率为84.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率(6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3,P=0.037).观察组与对照组抢救前渗透压分别为(342.1±21.5)mosm/L和(341.8±21.8)mosm/L,血糖分别为(152.6±7.5)mmol/L和(151.9±7.8)mmol/L,血钠分别为(32.5±7.6)mmol/L和(33.0±7.4)mmol/L,两组患者抢救前渗透压、血糖、血钠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60、0.399、0.291,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抢救后渗透压分别为(295.6±11.6)mosm/L和(310.6±15.2)mosm/L,血糖分别为(132.6±3.2)mmol/L和(143.6±4.9)mmol/L,血钠分别为(11.2±2.5)mmol/L和(14.5±3.9)mmol/L,观察组患者抢救后渗透压、血糖、血钠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36、11.587、4.391,P<0.05).结论 循证护理在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急救效果,改善患者的渗透压、血糖和血钠水平.
-
-
吴木清
-
-
摘要:
目的:总结1例多脏器功能衰竭合并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病人的个体化护理经验.方法:针对这1例多脏器功能衰竭合并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病人的病情评估,提出护理问题,实施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个体化护理服务.结果:通过对此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患者心、脑、肾功能得到有效改善,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病人清醒,生活自理能力提高,配合糖尿病治疗的依从性提高,其余护理问题均得到解决,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命质量,病人及家属满意.结论:通过为患者提供周到、细致、优质的个体化护理服务,患者及家属信任护士、安心住院,疾病顺利康复,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命质量,这种针对病情的个体化优质护理服务是可行、有效的.
-
-
许俊
-
-
摘要:
糖尿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也是基层医院经常需要诊治管理的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会损害心脑血管等器官,严重时导致器官衰竭而危及生命.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54岁,个体经营者.高血压病史10年,最高血压180/95mmHg;糖尿病病史7年余.平日自觉身体健康,对血压、血糖情况没有给予特别关注.
-
-
-
-
-
官桂兰
-
-
摘要:
目的 分析急诊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的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患者例数为100例,其入院治疗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1月,上述患者分为两组进行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均采用急诊抢救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恢复时间、血清渗透压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较为理想,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加速症状的缓解时间,并且还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升对护理的满意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
-
陈静桂
- 《2008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规范应用新进展(杭州)学术研讨会》
| 2008年
-
摘要:
某科于2007年应用加替沙星静脉注射抗感染治疗共187例,出现继发糖尿病高渗性昏迷2例,经过研究可能是通过阻止胰岛细胞ATP敏感的钾通道,促进胰岛素细胞释放,降低血糖,也可激发胰岛B细胞的空泡形成,导致胰岛素水平下降,诱发高血糖。本报道2例患者出现高血糖高渗性昏迷后停用加替沙星,给与胰岛素降血糖等处理后血糖下降,高渗状态得到纠正,说明加替沙星虽抗菌谱广,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非典型和厌氧菌感染的抗菌作用等于或优于同类药物,但在应用时要注意观察病情,出现不良反应时要及时采取措施,以提高用药安全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