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急救效果

急救效果

急救效果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362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0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88548篇;相关期刊160种,包括家庭保健、东方药膳、基层医学论坛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华医学会2004急诊医学学术研讨会等;急救效果的相关文献由570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敏、张桂英、于泓等。

急救效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60 占比:0.40%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88548 占比:99.59%

总计:88910篇

急救效果—发文趋势图

急救效果

-研究学者

  • 张敏
  • 张桂英
  • 于泓
  • 何帅
  • 何洪萍
  • 刘勇
  • 刘婷婕
  • 吕旺盛
  • 周飞
  • 姜启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袁振英; 毕淑娟; 唐玉洁
    • 摘要: 目的:探讨以CRAMS评分为基础的分组护理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1日~2020年6月30日6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以CRAMS评分为基础的分组护理。比较两组急救情况、救治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接诊至CT检查时间、接诊至得到CT结果时间、急救实施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救治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家属护理态度、护理技能、关爱患者、服务管理等维度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以CRAMS评分为基础的分组护理能够缩短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时间,提升急救效率,改善救治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
    • 卢四妹; 江婉仪; 郑小娴; 邝小叶
    • 摘要: 目的探究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评价模式对心肺复苏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本院接受急诊救治的12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急救模式,观察组应用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评价模式。记录两组患者急救过程中的住院时间、急诊室进出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院内心搏骤停复发率。检测患者血清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I)、B型脑利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指标,并记录患者SpO_(2)≥98%所需时间、气道开放有效时间、复苏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急诊室进出时间为(40.15±17.34)min,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为(70.25±19.35)min,院内心搏骤停复发率为3.2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TnT为(7.86±1.32)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3±0.67)ng/ml(P<0.05)。观察组的CK、CKI、BNP、hs-CRP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pO_(2)≥98%所需时间为(82.17±21.05)s,气道开放有效时间为(8.14±2.93)s,显著短于对照组SpO_(2)≥98%所需时间(132.05±32.61)s和气道开放有效时间(24.16±5.32)s(P<0.05)。观察组复苏成功率为75.81%,明显高于对照组复苏成功率5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评价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心肺复苏患者急救效率,降低患者院内心搏骤停复发率,改善患者血清指标水平,且能够提高心肺复苏质量以及心肺复苏成功率,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 孙文杰
    • 摘要: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抢救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急救效果。方法以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前(2018年1~12月)收治的60例患者(A组)和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后(2019年1~12月)收治的60例患者(B组)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效率、急救成功率、家属满意度及优化前后医护人员STEMI急救知识考核评分。结果B组患者急诊科大门到挂号时间、首次医嘱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患者到达急诊科大门至球囊扩张(D2B)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急救成功率为96.67%,明显高于A组的83.33%,B组家属满意度为98.33%,也明显高于A组的85.00%,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后医护人员STEMI急救知识考核评分明显高于优化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有利于提升医护人员的急诊护理水平,提升STEMI急救效率和急救成功率。
    • 文昕; 熊丽
    • 摘要: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套餐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救效率及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78例AMI患者临床资料,将采用急诊护理套餐的患者归为观察组(40例),将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归为对照组(38例)。对比2组AMI急救效果、急救效率、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结果相较对照组,观察组急救总有效率较高,急诊评估时间、急救总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短,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体温、意识评分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患者采用急诊护理套餐效果确切,可缩短急诊救治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急救效率,改善急救效果,值得推广。
    • 刘碧俊; 乔斌; 张太虎; 唐婷婷; 薛汝闯
    • 摘要: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过程中实施初级创伤救治模式的价值。方法于2020年1月—2021年11月随机选取该院急救站实施院前急救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先后顺序分作对照组(2020年1—12月,40例)与观察组(2021年1—11月,40例)。对照组实施现场传统救治后送往医院治疗,观察组开展现场初级创伤救治模式后送往医院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急救各环节用时情况,对比统计两组患者急救成功率,征求患者或家属配合对该次院前急救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急救反应时间、现场急救用时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急救成功率97.5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7,P<0.05)。观察组患者或家属表示对该次院前急救过程中处置措施、专业能力、应急能力、服务态度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工作开展初级创伤救治模式能够有效缩短急救各环节用时情况,更好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满意度,提倡运用推广。
    • 崔辉军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模式的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2020年上海某三甲医院接收的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基于FMEA模式的护理干预实施时间点进行分组,将2019年7月—12月实施前接收的48例患者归为对照组,另将2020年5月—10月实施后接收的50例患者归为观察组,观察两组的急救时间、急救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在基于FMEA模式下的急救护理干预后,各个急救环节的救治时间节点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急救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6.00%、2.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83%、1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基于FMEA模式下的急救护理,能够有效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急救效率,降低急救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死亡率,保证急救效果
    • 刘华
    • 摘要: 目的分析院前急诊治疗在创伤性休克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20年1月—2021年3月该院诊治的8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分析,依照是否开展院前急救分为参照组(40例,未开展院前急救)和急救组(40例,实施院前急诊治疗)。对比两组救治效果。结果急救组救治总有效率(95.00%)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42);急救组术前准备时间(12.24±2.35)min、休克复苏时间(2.41±0.48)h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52、6.899,P<0.05);急救组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水平相比参照组更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2.50%)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7,P=0.032)。结论院前急诊治疗可有效提高创伤性休克患者救治效果,缩短术前准备和休克复苏时间,稳定其生命体征,值得推广应用。
    • 林琳琳
    •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预警评分系统(EWS)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患者急救效果及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医院急诊科收治的84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19年1—12月未实施EWS系统期间收治的4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20年1—12月实施EWS系统期间收治的4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急救效果、心功能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急救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二尖瓣E峰/A峰值均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WS能够提高AMI急诊介入治疗患者的急救效果,提高心功能,减少不良事件,改善患者预后。
    • 陈娟; 张敏; 杜珊; 管金全
    • 摘要: 目的:观察绿色通道对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效果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湖北六七二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66例,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内急救措施,观察组给予急诊绿色通道急救措施。对比两组急救效果、急救耗时及出院后1个月生活质量水平。结果:观察组急救总有效率为93.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76%(P<0.05)。观察组就诊到达时间、病情评估时间、接诊时间及急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后1个月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过程中通过急诊绿色通道进行救治,能提高急救效果,缩短急救耗时,改善生活质量,可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胡芳
    • 摘要: 目的分析急诊内科昏迷患者应用人性化急救护理的效果。方法将86例从2019年2月至2020年7月在我院急诊接受救治的昏迷患者并分成两组,予以常规组患者急诊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联合应用人性化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抢救成功率、致残率、并发症发生率、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常规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更高,致残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对比,观察组急救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对比,观察组发生窒息、肺水肿、口腔感染、压疮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相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内科昏迷患者应用人性化急救护理可提高救治效率,对于改善病情、控制相关并发症及提高满意度均有重要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