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精度对比

精度对比

精度对比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97篇,主要集中在测绘学、地球物理学、水利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7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91742篇;相关期刊62种,包括北京测绘、测绘工程、测绘技术装备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14届年会等;精度对比的相关文献由268位作者贡献,包括曹磊、段宝珩、付航等。

精度对比—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7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1742 占比:99.90%

总计:91830篇

精度对比—发文趋势图

精度对比

-研究学者

  • 曹磊
  • 段宝珩
  • 付航
  • 候峙朴
  • 吴小东
  • 周茂伦
  • 孙华
  • 张涵
  • 徐景田
  • 杨亮

精度对比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邵国栋; 林鹤; 钱志成; 马鸿钰; 孟勐
    • 摘要: 在电力电缆发生故障后,为提高电力电缆故障测距精度采用双端法进行故障标定,双端法故障测距影响电缆故障精度的主要因素有行波在电缆中传输的波速和行波到达监测设备的时间差,由于不同频率的信号分量传播速度不同,采用固定的经验速度进行定位必然会造成定位误差,在波速选定时采用了中心频谱法进行波速确定,针对不同型号电缆选取不同的波速,减小故障定位由波速引起的误差;双端采用高精度GPS对时,减小自然误差,对于检测的行波到达两设备的波头采用三角形算法找出故障行波起始点波头,由此构建电缆故障测距新算法,对比此类算法和传统的小波变换测距方法,三角形算法在选取波头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精确性。通过大量的PSCAD仿真模型和现场试挂网案例,证明了这种算法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 郭家力; 丁光旭; 杨旭; 汤正阳; 张海荣; 潘仁伟; 戴凌全
    • 摘要: 准确评估现有多源卫星降水产品的时空精度特征,可为长江流域的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奠定坚实的气象数据基础。利用长江流域191个气象站点1999—2019年逐日站点实测降水数据和TRMM(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CMORPH(CPC MORPHing technique)、CHIRPS(climate hazards group infrared precipitation with station data)和PERSIANN_CDR(precipitation estimation from remotely sensed information us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climate data record)4种卫星降水产品,运用皮尔逊相关系数R、均方根误差E RMS和纳什效率系数E_(NS)等连续性指标评价卫星降水产品在长江流域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相对于站点降水的探测精度,并运用探测率P_(OD)、误报率R _(FA)和T_(S)评分3个分类评价指标衡量卫星降水产品对不同量级降水的捕捉能力。结果表明:在年尺度上,TRMM和CMORPH相对于CHIRPS和PERSIANN_CDR表现出更高的探测精度,而对于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特征,仅有TRMM、CMORPH和CHIRPS能不同程度地准确反映;在月尺度上,TRMM和CMORPH对降水估计仍然具有较高精度,TRMM、CMORPH和CHIRPS在描述月降水空间分布方面在长江流域不同区域各具优势;在日尺度上,4种卫星降水产品对弱降水的捕捉能力均较强,对强降水探测能力则较差;在空间尺度上,4种卫星降水产品在日和月尺度上表现为高海拔地区精度较高,而年尺度上则无明显变化规律。总体而言,4种卫星降水产品中,TRMM和CMORPH在长江流域年、月、日不同时间尺度上更具优势,但在空间分布上,4种产品在不同地区差异显著。这一结论为进一步开发适用于长江流域的高时空分辨率降水融合产品奠定了研究基础。
    • 杨卓群; 于军
    • 摘要: 收集江苏高分辨率InSAR地面沉降监测结果及兴化、淮安同期水准测量资料和基岩标同期监测资料,利用79个水准点测量数据、7个基岩标(分别选取不同时段)测量数据共98个数据样本,将InSAR技术与水准测量及基岩标测量技术的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发现,监测结果一致性率为86.73%,平均差值为2.08 mm,标准差为2.50 mm,最大差值为18.64 mm,表明InSAR可进行半定量形变监测,但在高层建筑、排水管线、大坝、桥梁等需高精度形变监测的工程方面仍不能替代水准测量。
    • 刘冠杰; 周茂伦; 李国玉
    • 摘要: 立面测量是建筑物整治改造、城市化建设中的重要工作.针对传统测量手段周期长、人员投入率高、效率低下等问题,本文尝试应用车载移动测量系统开展立面测量工作.介绍了车载移动测量系统的定位原理和用于立面测量的工作流程,阐述了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外业数据采集、内业数据处理、缺失点云补测等技术方案,并结合工程实例对系统的测图精度进行验证,结果显示中误差均在限差范围之内,证明该方法能够满足立面数据获取要求.
    • 张小龙
    • 摘要: 近年来,地质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根据重力测量的需要,采用无人机航测技术对工作区地形进行实地测量,在地形改变区域,利用实测数据对测绘部门提供的DEM数据体进行局部更新,准确反映地形实际情况,然后进行地形改正计算,取得了良好效果.以实际案例为切入点,分析无人机航测技术应用于重力测量地形改正的操作流程与方法,表明该方法在物探工作中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 孟凡冬; 仝国礼; 杨文军
    • 摘要: 目前,安卓环境下的定位终端越来越多,本文对安卓环境下的单点定位算法进行了研究,并根据实测数据将安卓终端与专业测绘终端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安卓环境下的单点定位精度略低于专业测绘接收机后处理单点定位精度,但可基本满足低精度的定位需求.
    • 王鑫; 景冬; 徐飞; 刘洪涛
    • 摘要: 为保证地铁隧道建设过程中的安全,对其进行变形监测是必不可少的工作.传统测量方法采用特征点位进行隧道断面监测,存在数据量较少、点位不够全面等缺点,且工作量较大,工作效率低.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于盾构隧道监测,利用获取的三维激光点云对盾构隧道进行监测.为验证其可靠性,将其与全站仪数据进行联合分析.实验表明,三维激光扫描系统测量断面中心坐标的点位精度为3.41 mm,横断面半轴长度与全站仪测量结果的差值小于4 mm;地铁隧道整体表现为水平外凸、竖直下沉的状态.结果显示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高精度、高效率等工作特点,并且能够对隧道整体变形情况进行分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 候峙朴; 范英; 陈佳峻; 高思伟; 闫浩
    • 摘要: 骨料称重精度对沥青拌合站至关重要,不同称量装置对骨料称重的精度也不同。通过对溜槽秤称量装置的结构分析,提出一种分段式滑弧溜槽秤,基于SW(solidworks)、hypermesh以及EDEM进行仿真分析,与双板秤称量装置和称量斗称量装置进行精度对比,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滑弧溜槽秤可以有效提高骨料称重精度。
    • 候峙朴; 范英; 陈佳峻; 高思伟; 闫浩
    • 摘要: 骨料称重精度对沥青拌合站至关重要,不同称量装置对骨料称重的精度也不同.通过对溜槽秤称量装置的结构分析,提出一种分段式滑弧溜槽秤,基于SW(solidworks)、hypermesh以及EDEM进行仿真分析,与双板秤称量装置和称量斗称量装置进行精度对比,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滑弧溜槽秤可以有效提高骨料称重精度.
    • 徐士祺; 殷彦龙; 林清军; 熊小伟; 朱广虎
    • 摘要: 为对含蜡原油管道中的蜡沉积厚度进行准确预测,在函数cot(x2)变换的基础上,结合平移变换思想,利用cot(x2+c)变换建立新的改进GM(1,1)模型.以现场管道结蜡数据和室内环道结蜡数据为例,对比改进GM(1,1)模型、基于函数cot(x2)变换建立的GM(1,1)模型及传统GM(1,1)模型之间的预测精度,并分析平移量c对改进GM(1,1)模型预测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进GM(1,1)模型的预测精度最高,其次是基于函数cot(x2)变换建立的GM(1,1)模型,而传统GM(1,1)模型的预测精度最低;随着平移量的增大,改进GM(1,1)模型的平均相对预测误差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因此合理的平移量有助于模型精度的提高.应用改进GM(1,1)模型来预测管道蜡沉积厚度是可行的,该方法可为含蜡原油管道蜡沉积厚度的准确预测提供参考和借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