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饲
管饲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3年内共计2656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0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455篇;相关期刊143种,包括基层医学论坛、护理与康复、护士进修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等;管饲的相关文献由6298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猛、夏雪岩、李顺国等。
管饲
-研究学者
- 刘猛
- 夏雪岩
- 李顺国
- 南春梅
- 赵宇
- 周汉章
- 魏志敏
- 吴菲菲
- 李化强
- 赵良忠
- 任晓利
- 彭险峰
- 侯升林
- 宋世佳
- 程茂基
- 薛芹
- 覃宗华
- 孟龙
- 杨海兵
- 程勐万里
- D·J·麦克迈克尔
- 不公告发明人
- 姬琳堡
- 张红燕
- 梁运祥
- 沈楠楠
- 马晓飞
- 马曦
- 吴为国
- 陈翔
- J·A·罗特拉
- 唐荣
- 孙美鸽
- 袁超
- 赵娜
- 刘建斌
- 刘环
- 叶章颖
- 孙晓萍
- 张奎昌
- 朱松明
- 王心俭
- 章亮
- 赵建
- 郭健
- 郭婷婷
- 陈军
- 代云云
- 冯瑞林
- 施珮
-
-
王湘;
石海燕;
王贝;
侯惠如
-
-
摘要:
目的探讨高龄管饲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1年7月住院高龄管饲患者共63例,采用乳胶免疫比浊法测定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水平,并计算二者比值PGR(PGⅠ/PGⅡ)。分析不同置管位置、饲管留置时间、饮食状态和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对其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水平变化的影响。结果63例高龄管饲患者血清PGⅠ平均水平为(116.11±78.14)ng/ml,PGⅡ平均水平为(19.47±19.88)ng/ml,PGR均值为(6.79±3.19);幽门前、后喂养患者血清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饲管留置时间的患者血清PGⅠ、PG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高龄管饲患者血清P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一定时间内,随着饲管留置时间的延长,高龄管饲患者血清PGΙ水平逐渐下降,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PG水平显著降低,应关注长期管饲慢性萎缩性患者胃黏膜的分泌消化功能。
-
-
周莹莹;
何巧
-
-
摘要: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重症患者管饲肠内营养期间血糖控制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6月重症监护室(ICU)的重症患者102例.通过电子病例系统对患者信息进行采集,收集患者一般人口学特征、疾病相关特征和血糖控制相关指标.结果102例患者中,入ICU时血糖(8.98±3.13)mmol/L,接受肠内营养第3天血糖(9.52±2.58)mmol/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肠内营养第3天,高血糖发生率34.31%.血糖标准差(2.12±1.22)mmol/L;血糖变异系数(21.69±8.3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生命支持措施种类数和是否使用胰岛素是非糖尿病重症患者接受肠内营养第3天血糖的影响因素.结论非糖尿病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期间高血糖发生率较高,应关注使用生命支持措施种类较多和使用胰岛素患者的血糖,以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重症患者血糖管理水平.
-
-
黄迎春;
沈如婷
-
-
摘要:
cqvip:目前,临床上经管饲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越来越多,需经管饲给予药物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若药物碾碎后未与水完全溶解,则推注时易发生堵管,另外普通研磨器研磨的药物与水溶解后经常会出现凝结、成块现象,增加了堵管的发生率。因此,为了降低因药物导致的堵管发生率,并减少药物浪费、提高医护品质、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本科室自行设计并制作了一种新型医用管饲研磨给予装置,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
-
赖利丹;
余丽红
-
-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口至食管管饲(IOE)对脑卒中气管切开术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衢州市第三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气管切开术后吞咽障碍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OE组、持续经鼻至胃管饲(NGT)组各43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吞咽功能评分、营养指标、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IOE组吞咽功能分级正常15例、轻度18例、中度7例、重度3例,吞咽功能评估量表(GUSS)评分(15.39±1.92)分;NGT组吞咽功能分级正常9例、轻度17例、中度11例、重度6例,GUSS评分(9.36±2.08)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975,t=13.969,均P<0.05).IOE组白蛋白、血红蛋白、总蛋白及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分别为(62.97±12.87)g/L、(38.49±6.15)g/L、(139.04±14.57)g/L、(195.42±17.28)分,均显著优于 NGT 组的(57.14±11.89)g/L、(33.32±5.28)g/L、(125.67±13.85)g/L、(164.79±15.42)分(t=2.182、4.183、4.361、8.673,均P<0.05).IOE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98%(3/43),NGT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91%(12/4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68,P<0.05).结论IOE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气管切开术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
-
孟凡军;
王维浩;
潘素明;
陈育标;
李灿新;
李嘉斌;
黄海鹏
-
-
摘要:
目的 探讨在食管鳞癌同期放化疗患者中,早期管饲营养支持治疗是否优于常规营养支持治疗.方法 本项目为随机对照、Ⅱ期研究,计划入组77例接受根治性同步放化疗的食管鳞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放疗开始前开始管饲营养支持,每日营养摄入总量为30~35 kcal·kg-1;对照组39例,常规口服营养支持,每日营养摄入总量为30~35 kcal·kg-1;若患者总摄入量小于目标量60%超过5 d,可后期改为管饲营养支持或补充性肠外营养支持.观察体质量、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生活质量评分、治疗毒副反应、治疗效果等,以比较早期管饲营养支持与常规营养支持对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的作用.结果 放化疗前两组的基础营养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营养状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营养状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鳞癌同期放化疗患者早期管饲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轻严重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放化疗的耐受性和客观缓解率.
-
-
-
刘巧玉;
潘炜祺;
高立凡;
袁贵龙;
周守方
-
-
摘要:
目的:探讨对发生胃潴留的管饲早产儿进行味觉刺激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在某医院进行管饲后发生胃潴留的8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些患儿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为两组患儿均使用体位调节疗法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儿进行味觉刺激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儿的24 h胃潴留次数、24 h总进食量及体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24 h胃潴留次数少于对照组患儿,其24 h总进食量多于对照组患儿,其体质量重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对发生胃潴留的管饲早产儿进行味觉刺激治疗可有效地减少其胃潴留的次数,增加其进食量,促进其体质量的增加.
-
-
-
徐宝芹
-
-
摘要:
目的 观察容积-黏度吞咽测试(V-VST)结合个体化喂养策略在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患者97例,根据入院时间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4例与观察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以常规护理为基础,选择V-VST对患者的吞咽障碍风险进行评估,并结合评估结果制定喂养策略.对比两组住院期间留置鼻胃管率、管饲持续时间、误吸和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置管率、误吸和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管饲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VST结合个体化喂养策略在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
-
吕锦懿;
万腾刚;
龙良春;
王剑雄
-
-
摘要:
目的 本文为缓解脑卒患者吞咽功能问题,设计实验来探讨经口间歇性胃管是否能对脑卒患者的吞咽功能有良好的应用.方法 挑选200组实验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对实验组进行经口间歇胃管及经鼻留置胃管胃管的特殊护理治疗.结果 经口间歇胃管及经鼻留置胃管在治疗吞咽障碍问题时有一定的效果.结论 经口间歇胃管及经鼻留置胃管能够在临床中对于脑卒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进行广泛治疗,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