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空间聚集

空间聚集

空间聚集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148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经济学、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5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81743篇;相关期刊116种,包括开发研究、社会、湖南城市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2013《中国工业经济》青年作者学术研讨会暨新经济环境下工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等;空间聚集的相关文献由320位作者贡献,包括丁嘉铖、冉海良、刘明斌等。

空间聚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5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81743 占比:99.83%

总计:81884篇

空间聚集—发文趋势图

空间聚集

-研究学者

  • 丁嘉铖
  • 冉海良
  • 刘明斌
  • 单志力
  • 双晴
  • 周江涛
  • 和秀云
  • 孙根年
  • 安虎森
  • 戚京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罗慧如; 张春娥
    • 摘要: 以都市圈为核心的湾区城市群通过辐射效应、集聚效应等对新型城镇化构建有着较大的塑造作用。基于分工对资源配置的特殊性及其对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作用这一典型事实,探讨了新型城镇化与城市群功能分工的作用机理,进而剖析了基于城市群的新型城镇化效应,最后提出促进城市群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建议。
    • 黄永正
    • 摘要: 为促进广东省体育彩票事业的蓬勃发展,选取2016—2018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体育彩票销售额为样本,运用空间统计学的分析方法,对广东省体育彩票全局自相关和局部自相关特征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广东省体育彩票事业存在全局空间正相关,呈聚集性分布,全局空间自相关作用逐年增强;(2)Moran散点图揭示出广东省部分邻近城市体育彩票事业存在局部空间自相关,某些局部地区之间的体育彩票事业发展不均衡,以低—低显著聚集型为主导;(3)从LISA图来看,2016-2018年广东省体育彩票事业空间格局日益复杂,呈现出珠三角地区高—高型和粤东地区低—低型的两极分化集聚格局,反映出21个地级市之间体育彩票事业的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性。
    • 陈兵阳; 熊立; 谭永滨; 王瑛; 胡涛
    • 摘要: 基于近年来的法院判决书,分析案件发生地(包括拐出地、中转地与拐入地)的空间聚集及转移特征,并利用法院判决书中的犯罪事实,分析拐卖路线的时空特征,为动态防控拐卖案件发生提供支持。结果表明,1974—2020年间人口拐卖案件的发生频次总体上呈现平缓变化-急剧增多-快速下降的变化过程,空间上呈现“一源三汇”的分布特征;拐卖路线主要表现为西南-东南、西南-华北2条主要路线,聚集特征表现为省内及近距离邻省的路线较多;各省的拐卖案件相关性较强,拐出源头与主要拐入区涉及的省份涉及的关联最多;西南部的犯罪活动的聚集中心向更为隐蔽的省界山区转移,而中转地涉及的逐渐向广西、广东扩大,形成重要的中转地聚集区,拐卖犯罪主要以市内或省内流转为主。
    • 乔若晨; 拜争刚
    • 摘要: 目的研究我国2010-2020年药师资源在省级层面的空间分布及空间聚集性,以期为药师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参考。方法以《2011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16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21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为数据来源,对我国各省份人均药师数进行空间分布描述,然后分别运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局域空间自相关方法对药师资源的空间聚集现状进行分析。结果2020年我国人均药师数在各省份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其中以北京最高(6.9人/万人),河北最低(2.7人/万人)。在2010-2020年间,各省份人均药师数均有所增加,其中以贵州的增幅最大(增长率为50.6%),辽宁的增幅最小(增长率为3.1%)。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010-2014年我国人均药师资源空间聚集程度逐年下降;2016-2019年我国人均药师资源空间聚集程度有所增加,2020年保持稳定。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010年,四川、云南、贵州呈现出低-低聚集模式,天津呈现出高-高聚集模式;2015年,四川、云南呈现出低-低聚集模式,天津呈现出高-高聚集模式;2020年,山东呈现出低-低聚集模式,天津呈现出高-高聚集模式。结论2010-2020年我国各省份人均药师资源存在空间聚集现象,药师资源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及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区域。
    • 陈彩雁; 陈红玲
    • 摘要: 借助Arcgis、SPSS工具,运用最邻近点指数分析法、核密度估算法和标准差椭圆分析法,从时间和空间维度对广西健康旅游地的分布进行探究。结果显示:(1)健康旅游地数量逐年快速增长,自2017年后出现“井喷式”增长,健康旅游地的种类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以度假养生类旅游地为主,其他类型旅游地逐渐增多;(2)除中医药类健康旅游地呈离散分布外,其他类型均为聚集分布,以桂林—柳州—南宁形成“三点一线”的高密度核心区,并从高密度区逐渐向周边辐射带动发展,空间上由“少核”逐渐转为“多核”密度区的聚集模式,椭圆重心向东移动,大致呈现西南—东北的分布趋势;(3)广西健康旅游地时空演化特征主要受自然资源、交通、政策和经济等因素的影响。
    • 张自然
    • 摘要: 利用中国264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的空间面板数据和空间杜宾模型,研究在空间聚集条件下,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与城市规模及人力资本、基础设施等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在考虑空间权重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指数与城市规模由倒"U"型曲线变为"U"型曲线,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指数与城市规模对数的间接效应成"U"型曲线,直接效应和总效应成倒"U"型曲线;人力资本、基础设施指数、第三产业占总的就业比重、财政收入、科学支出的直接效应为负,间接效应和总效应为正;人口密度、房价收入比指标的直接效应为正,间接效应和总效应为负;教育支出、城市化水平、万人图书馆藏量、工资收入、劳动生产率、劳动力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都为负.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 王红; 丹晓飞; 邓娅萍; 王新生
    • 摘要: 为了展现2020年1月20日到3月14日之间湖北省各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时空变化情况并探索其影响因素,利用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以及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直观定量地展示新冠病毒疫情在湖北省的时空变换过程和其相关影响因素.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湖北省确诊人数空间变化上呈现东高西低的状态.2)新冠肺炎初期分布为一核强集聚,聚集核心为武汉和鄂州交界处,多核弱集聚;后期弱聚集区域逐渐缩小减少,强聚集区逐渐分化为武汉和鄂州两个聚集核心.3)湖北省西部大部分县市呈现低-低聚集的态势,东部以武汉市为核心与相邻县市形成高-高相邻或高-低相邻.4)交通因子对新冠肺炎确诊人数的空间分布具有较大的影响,其次与新冠病毒传播和发展有显著相关性的因素是地形因素和当地的社会环境.
    • 杨山力; 张诚; 崔铭; 李林军
    • 摘要: 文章以成都市中心城区(11+2)作为研究区域,利用网络爬虫技术对研究区域内的餐饮店进行收集,并引入生态学中的生物多样性指标对研究区域中的餐饮业的丰富度和均匀度进行度量分析,同时构建了成都市餐饮业综合评价体系,最后利用系统聚类的方法对研究区域内餐饮业的空间形态进行聚类分析.
    • 翟艳春; 孙勇
    • 摘要: 目的 了解2015-2019年北京市密云区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TD)流行状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5-2019年密云区常住居民STD的发病资料,采用x2检验分析发病率的差异,发病趋势采用x2趋势检验,并采用Geoda软件对病例空间分布做聚集性分析.结果 五年间密云区累计报告STD 90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7.32/10万.梅毒、淋病、尖锐湿疣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平均发病率分别为27.42/10万、5.03/10万、2.22/10万和2.64/10万,其中梅毒占比最大(73.48%),且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x2趋势=13.98,P=0.007).20~39岁年龄组病例数最多(41.66%),职业以家务及待业为主(44.09%),病例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人口密度较大的乡镇,五年累计病例空间分布不存在空间自相关(Moran's I=-0.0207,P=0.882).结论 密云区STD呈一般流行水平,在防治策略领域,除采取人群普遍干预手段外,还应加强对重点区域和重点人群的干预工作.
    • 曾东林; 吴晓刚; 陈伟
    • 摘要: 本文以上海为例,研究社区外来人口聚居对群体社会距离的影响.基于2016年上海市实有人口数据,我们运用空间统计的方法区分了不同来源省份的外来人口在各个社区的聚居状况,再结合2017年完成的"上海都市社区调查"(SUNS)个体数据,对移民群体同乡的居住聚集和他们所感知的与本地居民社会距离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相对于居住在非聚集社区的移民,居住在同乡聚集社区的移民与本地居民有更大的社会距离,即与本地居民进行交往的意愿更低.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居住在非隔离的同乡聚集社区的移民并没有表现出更大的社会距离,而居住在非隔离社区的移民则表现出更大的社会距离.而这些发现也仅仅存在于城市社区.我们认为同乡的居住聚集强化了本外地群体之间的边界,不利于他们融入当地城市社会.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