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穗颈瘟

穗颈瘟

穗颈瘟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2年内共计367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农作物、农学(农艺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1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2952篇;相关期刊125种,包括农民致富之友、植物医生、中国植保导刊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二十八届中国植保信息交流暨农药械交易会、2011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全国农作物病虫测报技术研讨会等;穗颈瘟的相关文献由696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夕林、彭洪江、仲维功等。

穗颈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51 占比:2.64%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12952 占比:97.32%

总计:13309篇

穗颈瘟—发文趋势图

穗颈瘟

-研究学者

  • 张夕林
  • 彭洪江
  • 仲维功
  • 姚卫平
  • 朱金燕
  • 杨杰
  • 王军
  • 范方军
  • 谢雪芳
  • 郑庆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洪利; 薛忠海; 周璇
    • 摘要: 稻瘟病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水稻三大病害之一,已成为制约水稻产量及品质的重要阻碍因素[1],稻瘟病在水稻全生育期和各个部位均有可能发生,其中以叶瘟、穗颈瘟最为常见,严重时减产可达50%~80%,甚至绝收[2]。化学防治作为稻瘟病最快捷、高效、易操作的防治方法,存在农药不合理使用造成防效降低和农药残留、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农药复配是目前常用的提高防治效果的手段,既能降低用药量、延缓病原菌抗药性发展,又经济安全、降低使用成本。该试验选择新型复配剂30%稻瘟·三环唑悬浮剂开展田间稻瘟病防治试验,旨在掌握不同用量处理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效和安全性的影响,为稻瘟病防治药剂选择提供依据。
    • 姜洪
    • 摘要: 总结了辽宁省水稻穗颈瘟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技术,为指导农民防治水稻穗颈瘟,为提高辽宁省水稻穗颈瘟防控水平提供参考。
    • 张辉; 刘鸿恒; 李艳朋; 程军军
    • 摘要: 为进一步了解40%三环唑SC、23%醚菌·氟环唑SC、25%吡唑醚菌酯SC等杀菌剂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治效果,并筛选出防治水稻穗颈瘟的高效药剂,延缓稻瘟病菌的抗药性,特开展本试验。结果表明,于水稻破口5%和齐穗80%时,每667 m^(2)喷施75%三环唑WP 27 g和40%稻瘟灵EC 100 mL各1次、40%三环唑SC(南京惠宇农化有限公司) 50 mL 2次、25%吡唑醚菌酯SC 60 mL 2次、23%醚菌·氟环唑SC 50mL 2次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治效果较好,病穗率防效和病指防效均可达75%以上。因此,建议在水稻生产上交替使用上述药剂进行穗颈瘟防治。
    • 马军韬; 张国民; 张丽艳; 邓凌韦; 王永力; 高洪儒; 王南博; 宫秀杰
    • 摘要: 为明确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带水稻品种的抗穗颈瘟能力,以69份水稻品种为寄主,210株稻瘟病病菌菌株为接种体,按照积温带通过人工接种方式完成鉴定。结果显示,以抗性频率80.00%为阈值,共筛选到松836、中科804等抗穗颈瘟品种11份。应用联合抗病性分析,共预测出中科804&中科发5号、中科发5号&松836等10个组合适合搭配种植。以相似系数0.70为阈值,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第二积温带和第三积温带及以上品种分别划分为3、2、3个抗性类群;各积温带抗性相似度最高的品种分别为中科804和中科发5号、绥粳8和龙粳21、龙粳3047和龙粳3407。
    • 兰波; 陈建; 阴长发; 李湘民; 杨迎青
    • 摘要: 为构建具有代表性的稻瘟病抗性鉴定菌系,利用16对特异性引物标记分子测定江西189个稻瘟病菌中的毒性相关基因,供试菌株的PCR测定结果在相似系数为0.75时聚类被划分成7个不同的遗传宗谱,按宗谱菌株的比例从中筛选出20个菌株,组成江西稻瘟病抗性鉴定菌系。将筛选的20个抗性鉴定菌株接种到10个不同抗性的水稻品种离体穗段,鉴定其对穗颈瘟的抗性水平,鉴定结果与这10个水稻品种在稻瘟病圃自然诱发的鉴定结果一致。研究表明基于稻瘟病菌毒性基因筛选的穗颈瘟抗性鉴定菌系对水稻稻瘟病特别是穗颈瘟的抗性鉴定准确性高。
    • 曹建娜
    • 摘要: 【目的】探讨氮肥运筹方式对水稻穗颈瘟的影响效果。【方法】2019年进行氮肥运筹方式对水稻穗颈瘟的影响试验,分析氮肥运筹方式对穗颈瘟的影响。【结果】在总氮量偏多的情况下,增施氮肥越多穗颈瘟越严重;将促花期的氮肥分为促花肥和保花肥施用,使后期氮肥分布更为均衡,穗颈瘟会有所减轻;增施粒肥会加重穗颈瘟,把分蘖肥后移作促花肥和保花肥施用,或把促花肥后移作保花肥,都会使后期施氮量过多,穗颈瘟明显加重。【结论】氮肥合理的运筹方式是,在施足基肥、分蘖肥的基础上,促花肥看苗灵活掌握施用量,苗旺、叶色浓绿的少施或不施。施氮量适宜时,按基肥、分蘖肥、促花肥比例4∶4∶2施用,各时期氮肥都不过量,运筹合理,穗颈瘟轻,产量高。保水保肥能力好的稻田也可作基肥一次性全层施用,土壤养分释放缓慢,穗瘟轻,省工节本,有利于高产。
    • 摘要: 大田问:水稻抽齐穗后发生穗颈瘟还能用药剂防治吗?用什么药效果好?答:穗颈瘟防治不到位对水稻产量影响很大,应重点用药防治,发病后用药防治保产效果有限。错过防治适期、用药不当等致穗颈瘟已经发生,及时在穗颈瘟发生初期用足吡唑醚菌酯、富士一号稻瘟灵防治,有一定的意义,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病害蔓延,减轻病害损失。
    • 刘军化; 黄成志; 蒋静玥; 吕直文; 刘忠贤; 蔡钟亚; 雷树凡
    • 摘要: 【目的】探明9个抗稻瘟病基因Pi1、Pib、Pi2、Pi5、Pi9、Pita、Pigm、Pik、Pik-m在水稻材料中的分布情况,分析不同基因型的稻瘟病田间抗性水平。【方法】选择万州区甘宁镇、恩施市白果乡和湄潭县兴隆镇3个稻瘟病抗性鉴定基地,通过调查基地内水稻叶瘟和穗颈瘟的田间发病情况,筛选出抗病等级在中抗及以上的材料87份,以白果乡基地为取材点,选取供试材料的剑叶,提取DNA,利用PARMS SNP分型原理,检测9个抗稻瘟病基因在87份水稻材料中的分布情况。【结果】3个试验点的水稻材料叶瘟发病较轻,仅湄潭点有27.59%的材料表现为中感,其余材料均表现为中抗及以上;穗颈瘟发病相对较重,其中湄潭点发病最重,全部材料为中感及以上,有的甚至丧失了抗性,恩施点次之,有21.84%的材料表现为中感,万州点最轻,全部材料表现为中抗及以上。9个抗稻瘟病基因的分布情况:含Pi1基因的材料有4份;含Pib基因的材料有53份,其中杂合基因的材料5份;含Pi2基因的材料有47份,其中杂合基因的材料9份;含Pi5基因的材料有72份,其中杂合基因的材料5份;Pi9和Pik基因0份;含Pita基因的材料有36份,其中杂合基因的材料8份;含Pigm基因的材料有14份,其中杂合基因的材料3份;含Pik-m基因的材料有21份。在所测定的9个抗稻瘟病基因中只有10份水稻材料为单基因分布,多数材料至少有2个聚合基因分布,最多的含有5个聚合基因,还有2份材料中未检测到这些基因。【结论】综合稻瘟病田间抗性鉴定和抗稻瘟病基因检测结果,明确了单一稻瘟病抗性基因和聚合基因的抗性都在减弱,因此,挖掘抗稻瘟病能力强的新基因、新材料是选育抗稻瘟病新品种的有效途径。
    • 李晓蓉; 苏思荣; 张银霞; 张振海; 田蕾; 罗成科; 李培富
    • 摘要: 以85份宁夏回族自治区当地及引进水稻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对其叶瘟和穗颈瘟抗性进行鉴定,分析Pita、Pib基因在这些水稻种质资源中的分布及其与穗颈瘟抗性的关系,明确这2个基因在水稻抗穗颈瘟方面的价值,为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抗穗颈瘟水稻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85份水稻种质资源中,抗叶瘟的有66份,抗病率为77.65%;抗穗颈瘟的有40份,抗病率为47.06%;综合抗稻瘟病的有56份,综合抗病率为65.88%,综合抗性评价最高能达到抗。85份水稻种质资源中,基因组合为Pita^(+)/Pib^(+)的有42份,对穗颈瘟的抗病率为40.47%,对稻瘟病的综合抗病率为69.05%;基因组合为Pita^(+)/Pib^(-)的有17份,对穗颈瘟的抗病率为70.59%,对稻瘟病的综合抗病率为82.35%;基因组合为Pita^(-)/Pib^(+)的有17份,对穗颈瘟的抗病率为47.06%,对稻瘟病的综合抗病率为52.94%;基因组合为Pita^(-)/Pib^(-)的有9份,对穗颈瘟的抗病率为33.33%,对稻瘟病的综合抗病率为44.44%。不同基因组合对穗颈瘟的抗性表现为Pita^(+)/Pib^(-)>Pita^(-)/Pib^(+)>Pita^(+)/Pib^(+)>Pita^(-)/Pib^(-),对稻瘟病的综合抗性表现为Pita^(+)/Pib^(-)>Pita^(+)/Pib^(+)>Pita^(-)/Pib^(+)>Pita^(-)/Pib^(-)。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Pib基因与穗颈瘟抗性无显著的相关性,Pita基因与穗颈瘟抗性有显著的相关性。综上,Pita基因可以用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水稻抗穗颈瘟育种,同时在生产上Pita基因也可以和Pib基因相结合,用于抗稻瘟病的基因聚合育种。
    • 韩雨; 刘焕军; 张新乐; 于滋洋; 孟祥添; 孔繁昌; 宋少忠; 韩晶
    • 摘要: 对水稻稻瘟病病害程度的定量预测是精准防控的关键,田间冠层尺度的研究可为高光谱传感器提供理论基础.以受穗颈瘟胁迫的水稻为研究对象,采用SVC HR768i型光谱辐射仪在大田中获取灌浆期两个不同时间段的水稻冠层光谱反射率,以水稻发病株数百分比作为病害严重程度指标.冠层光谱数据采用九点平滑预处理,并重采样为1 nm间隔,计算植被指数;经过去包络线和一阶导数光谱变换,提取高光谱特征参数.分析不同时间段的光谱变换、植被指数、高光谱特征参数与病害程度的相关关系,构建基于植被指数、高光谱特征参数的穗颈瘟病害程度随机森林预测模型,并对比分析两个单时期预测模型异同,优选共用输入量,构建出两时期混合数据的病害程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原始光谱曲线经去包络线处理可有效增强与病害程度相关的光谱信息,近红外波段(960~1050和1150~1280 nm)的相关系数在0.80以上;(2)高光谱特征参数与病害程度相关性分析中,去包络线吸收谷参数相关系数高于其他参数,吸收谷V3(910~1100 nm)、吸收谷V4(1100~1300 nm)中面积(A3和A4)、深度(DP3和DP4)、斜率(SL4和SR4)的相关系数在0.74以上;(3)去包络线吸收谷参数结合随机森林模型预测穗颈瘟病害程度在单时期及两时期混合数据中均表现最好.灌浆期后期数据预测效果最佳,验证集决定系数R2=0.91,均方根误差RMSE=0.02;(4)两时期混合数据预测精度处于两个单时期预测精度之间,验证集决定系数R2=0.85、均方根误差RMSE=0.03.研究成果揭示了灌浆期不同时间段水稻穗颈瘟光谱响应机制,表明去包络线吸收谷参数结合随机森林模型预测稻瘟病的实用性,可为田间水稻穗颈瘟病害程度进行快速、精确、无损地定量预测,为精准施药提供理论依据,并对未来航空、航天遥感的病害监测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