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会差异
税会差异的相关文献在2007年到2022年内共计166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财政、金融、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4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7578篇;相关期刊91种,包括合作经济与科技、商情、现代经济信息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第22届学术年会、中国商业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现代会计理论与实务研讨会等;税会差异的相关文献由198位作者贡献,包括任英、兰红、吴红艳等。
税会差异
-研究学者
- 任英
- 兰红
- 吴红艳
- 宋缨
- 张春平
- 徐伟伟
- 李晗
- 李杰
- 杨宣
- 梁兵
- 欧阳弘毅
- 王秀敏
- 艾华
- 芦笛
- 贲采平
- 阮茹峰
- 韩梦箫
- 高洪义
- 魏董浩若
- 丁萍
- 万敏
- 付秀婷
- 任亚男
- 何敬
- 何璐伊1
- 何谐
- 侯昭君
- 倪秀英
- 傅樵
- 冉莹
- 冯家贤
- 刘亚敏
- 刘冰
- 刘发云
- 刘叶容
- 刘安格
- 刘帅
- 刘旭
- 刘昆丽1
- 刘欢欢
- 刘研
- 卜繁强
- 卢欢
- 叶丹
- 叶红
- 吕智杰
- 吕碧娇
- 吴乔芬
- 吴晶晶
- 吴风奇
-
-
陈哲
-
-
摘要:
财政部于2017年修订并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在收入的确认、计量及信息披露等方面做出实质性修订。附有销售退回条款销售业务作为特殊交易事项,会计处理变化较大,同时也导致其税务处理发生重大变化。基于此,文章结合新收入准则的有关规定与税法相关条款,通过案例对附有销售退回条款的会计账务处理以及税会差异进行探析,以期为财会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
-
-
李其雪
-
-
摘要:
在当前新一轮的会计准则改革之后,税收制度也会发生相应的变革,经济周期的变动使得与之相关的经济管理制度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会计准则以及相关税收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统一到分离,再从分离到协调的过程,而且还在不断地呈现着扩大的趋势。收入准则改变为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都带来了不少的风险,同时也给会计师们的工作增加了众多的审计风险。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地识别在新会计准则下产生的一些新风险,建立一定的差异协调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对新收入准则税会差异与风险防范的策略进行探究,以期能够为这一方面的工作提供更多的依据。
-
-
杨欢欢
-
-
摘要:
收入准则的主要作用是规范收入,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企业实际经营情况。 目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因此财政部分制订了全新的收入准则,保证能够顺应当前时代的发展,对企业的收入标准以及要求有了明显的提升。 而在这一背景下,企业的收入可能会与企业所得税收入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文章将深入探究收入准则下税会差异,以免企业出现涉税风险。
-
-
方红渊
-
-
摘要:
近些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全新阶段,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正深入推进,为了进一步规范经济市场,会计准则、税收制度改革也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两者也经历了从统一到分离,再到协调的阶段。收入准则的不断完善和优化,会对企业和财务、会计核算方面带来较大影响,尤其是税务负担和财务风险。如何准确辨别、分析并把控风险,是需要思考和关注的重点。基于此,本文对新收入准则下税会差异与风险防范进行了探讨。
-
-
艾华;
许昕
-
-
摘要:
税会债务重组的界定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但由于市场资源的有限性,企业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因此,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财务问题也是不可避免的。当前,企业重组已经成为了企业解决财务问题和扩大发展范围的重要手段之一。与其他方式相比、债务重组是使用范围最广、涉及内容最复杂,但也是作用效果最明显的一类。
-
-
杨立煜
-
-
摘要:
2018年财政部修订并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以下简称“新租赁准则”),开启了租赁会计新时代。本文在解读新租赁准则修订内容的基础上,从房地产业承租人的角度出发,结合实例对税会处理和税会差异进行分析,探讨租赁新规下经营租赁承租人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并提出相应建议。
-
-
刘安格
-
-
摘要:
随着当前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租赁业务在各行各业的经济业务活动中具有举足经重的地位。本文将H公司租赁业务在新租赁准则下与原有租赁准则下的税务及会计核算处理进行对比,分析并概述了新租赁准则的执行对企业财务报表及税务所产生的影响,并对其产生的经济影响做出了预判,期望经过本次分析为未来有关企业租赁业务的财税管理提供借鉴意义。
-
-
王岱昶
-
-
摘要:
当今的世界已步入全球化时代,会计准则也成为商业通用的语言,我国作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之一,也及时紧跟经济浪潮制定出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应对措施和方案。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加快了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进程,促进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和接轨,这是大势所趋,潮流所向。新会计准则的变革和发展,也扩大了与我国税收法律法规之间的差异,虽会计准则与税法同属规范经济行为的专业领域,但两者存在诸多的差异。首先,各自的出发点和目的不同。准则的重要职能之一是指导和约束各企业按规定的原则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如实的确认、计量和列报,以保证资产、负债及权益、收入成本及费用等各项数据真实完整地反映生产经营的财务成果。而税法是国家强制性、无偿参与社会分配从而实现财政收入;其次,它们分别遵循着不同的规则、规范着不同的对象;最后,世界经济走向的需要,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会计准则是我国经济走向世界必不可少的保障。我国税法的制定则是从我国实际国情出发,以法的形式去明确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鼓励平等竞争,符合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而这些差异必然会增加纳税人遵从税法和会计核算的成本和难度,文章在会计准则框架和税收法规下进行探讨和分析。
-
-
朱文韬
-
-
摘要:
财政部新修订的收入准则在收入确认标准上做了重大修改,会计上收入的确认与税法的规定存在明显差异,而这些差异将直接影响到企业财会部门对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与纳税金额的判断,加大了纳税风险。为了帮助企业财会部门有效规避纳税风险和纳税筹划,文章就分期收款销售方式下税会差异核算进行了探析。
-
-
李丹
-
-
摘要:
高新技术企业在提高我国科技水平、促进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为了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政府主管部门给予了更多的财税优惠政策,如优惠税率、延迟弥补亏损、额外扣除研发费用等,以研发费用为例,其在税务处理方面有着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政策,但在具体的税会处理上与其他非高新技术企业存在一定差异。基于此,本文以某集团为例,分析和探讨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高新技术企业税会差异的影响。旨在厘清基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前提下,企业会计中研发费用与税务中允许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之间的税务差异,帮助财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准确把握差异,实现正确的会计支出和准确的税收扣减。
-
-
芦笛
- 《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第22届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税会差异是探究税会关系中最重要的切入口,本文依据会计信息需求者的角度,首先从税会差异(BTD)理论基础出发,探讨了先前有关税会差异(BTD)的研究及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其次,对我国总税会差异(BTD)与操纵性税会差异(ABTD)进行了度量;最后,进一步分析了税会差异中可操纵的项目,这对我国税会差异演化规律和税会差异构成因素的研究起一定的推动作用.
-
-
李高波
- 《中国商业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现代会计理论与实务研讨会》
| 2007年
-
摘要:
2006年新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公允价值后续计量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从界定后续计量的概念入手,指出了公允价值后续计量的现实意义,并接合公允价值后续计量的应用现状进而分析了公允价值后续计量的一般影响和对“税会”差异的特殊影响,最后探讨了应如何进一步增强对公允价值后续计量的信息披露。
-
-
李高波
- 《中国商业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现代会计理论与实务研讨会》
| 2007年
-
摘要:
2006年新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公允价值后续计量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从界定后续计量的概念入手,指出了公允价值后续计量的现实意义,并接合公允价值后续计量的应用现状进而分析了公允价值后续计量的一般影响和对“税会”差异的特殊影响,最后探讨了应如何进一步增强对公允价值后续计量的信息披露。
-
-
李高波
- 《中国商业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现代会计理论与实务研讨会》
| 2007年
-
摘要:
2006年新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公允价值后续计量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从界定后续计量的概念入手,指出了公允价值后续计量的现实意义,并接合公允价值后续计量的应用现状进而分析了公允价值后续计量的一般影响和对“税会”差异的特殊影响,最后探讨了应如何进一步增强对公允价值后续计量的信息披露。
-
-
李高波
- 《中国商业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现代会计理论与实务研讨会》
| 2007年
-
摘要:
2006年新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公允价值后续计量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从界定后续计量的概念入手,指出了公允价值后续计量的现实意义,并接合公允价值后续计量的应用现状进而分析了公允价值后续计量的一般影响和对“税会”差异的特殊影响,最后探讨了应如何进一步增强对公允价值后续计量的信息披露。
-
-
李高波
- 《中国商业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现代会计理论与实务研讨会》
| 2007年
-
摘要:
2006年新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公允价值后续计量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从界定后续计量的概念入手,指出了公允价值后续计量的现实意义,并接合公允价值后续计量的应用现状进而分析了公允价值后续计量的一般影响和对“税会”差异的特殊影响,最后探讨了应如何进一步增强对公允价值后续计量的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