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质资源保存
种质资源保存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56篇,主要集中在林业、农作物、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9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01830篇;相关期刊80种,包括中国种业、种子、种子世界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2005年全国面向新世纪的花卉研究与生产技术开发学术研讨会、中国蚕学会第七届二次理事会暨学术年会、第六届全国青年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作物学会分子育种分会成立大会等;种质资源保存的相关文献由428位作者贡献,包括耿伟、李沐阳、杨文夺等。
种质资源保存—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01830篇
占比:99.90%
总计:101937篇
种质资源保存
-研究学者
- 耿伟
- 李沐阳
- 杨文夺
- 许世霖
- 刘少群
- 孙彬妹
- 师文贵
- 张倩
- 李志勇
- 李燕
- 李鸿雁
- 潘博
- 王安华
- 胡高升
- 贾景明
- 郭顺星
- 陈晓梅
- 龙国清
- 代风玲
- 任跃英
- 何春梅
- 侯晓强
- 冯国礼
- 刘任坚
- 刘庞源
- 刘强
- 刘春晓
- 刘晖
- 刘洪亮
- 刘铁山
- 单芹丽
- 吕军
- 吴丽芳
- 吴娅妮
- 吴旻
- 孟淑春
- 尤春源
- 徐倩
- 房慧勇
- 曹冰
- 曹文伯
- 李唯奇
- 李彦军
- 李绅崇
- 杨录军
- 杨春梅
- 杨有泉
- 杨永林
- 林亮
- 林营志
-
-
傅伊倩;
张宝海;
何伟明;
韩向阳;
刘庞源
-
-
摘要:
蔬菜种质资源(种子)的安全保存是蔬菜种质资源有效利用和蔬菜育种的前提。本研究以7种特色蔬菜品种为实验材料,研究在2种不同温度下贮藏种子活力的变化情况,并根据种子初始发芽率及经3年、12年保存后的生活力监测数据,预测种子的安全保存期及寿命。结果表明,7种特色蔬菜种子经12年保存后生活力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部分蔬菜在12年的保存过程中生活力变化不明显,仍处在较高生活力水平,能安全保存至少12年;而有些蔬菜已经处在急速老化的过程中,应及时繁种更新。通过种子生活力的监测数据,拟合出种子生活力变化曲线,并预测安全保存期,可为种质资源适时繁种更新安全贮存、合理安排种子发芽率监测间隔提供理论依据。
-
-
-
-
摘要:
水稻是全世界一半以上人口的主粮。种子活力是一个重要的农艺性状,通常是指种子萌发以及在贮藏中保持这种活力的能力,对于种子质量和与种质资源保存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人们对作物种子活力的调控机制和分子网络知之甚少。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宋献军研究组在前期工作中,筛选到两个种子活力差异巨大的水稻品种:低活力的“吉粳88”和高活力的“Kasal⁃ath”。
-
-
任瑞芬;
李泽迪;
朱梦婷;
刘燕;
张孔英
-
-
摘要:
【目的】超低温保存后花粉生活力呈多种变化情况,已有研究表明活性氧(ROS)是超低温保存后花粉生活力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本研究探讨液氮冻存后花粉生活力与ROS诱导的氧化应激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间的关系,以进一步揭示ROS在超低温保存后花粉生活力变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以芍药‘粉玉奴’的花粉为材料,对比分析超低温保存不同时间长度后花粉生活力、ROS生成量、氧化应激以及细胞程序性死亡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花粉超低温保存过程中,ROS成分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含量在液氮冻存1个和3个月后相对较高,过氧化氢(H_(2)O_(2))含量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显著增加,羟自由基(·OH)含量在保存3个月后开始下降,且H_(2)O_(2)和·OH含量均与花粉生活力显著相关。其次,氧化损伤指标丙二醛(MDA)含量在保存3个月后显著升高,与花粉生活力、H_(2)O_(2)和·OH含量显著相关;细胞程序性死亡(PCD)指标caspase-3-like蛋白酶活性在液氮冻存1个月和3个月后均高于对照,细胞凋亡率在保存5个月和8个月后显著升高,且细胞凋亡率均与花粉生活力、H_(2)O_(2)和·OH含量均显著相关。此外,适宜浓度的外源抗氧化剂(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和类凋亡抑制剂(caspase-3抑制剂)显著提高了液氮冻存8个月后的花粉生活力。【结论】芍药‘粉玉奴’花粉超低温保存过程中,ROS对超低温保存后的花粉生活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成分H_(2)O_(2)和·OH的作用尤为突出,其诱发的氧化应激反应和细胞程序性死亡是液氮冻存后花粉生活力变化的重要原因。
-
-
-
-
摘要:
长期以来,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导致中国特有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白鲟功能性灭绝,长江水生生物的另一个旗舰物种——中华鲟也处于极度濒危状态。虽然目前已突破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技术,但是每年性成熟亲本数量有限,制约了其繁殖后代的数量和增殖放流的规模。因此,研发中华鲟等濒危鱼类种质资源保存和物种保护新技术十分必要和迫切。
-
-
王桐
-
-
摘要:
种业振兴的关键是核心技术“解卡”,“解卡”的关键是“武器装备”自主研发制造,即拥有自主掌握核心技术、方案以及软件系统的智能控制畜禽基因库。要做好种质资源保存,不仅要建好基因库,还要做好遗传物质超低温保存相关设备、技术、试剂的配套研发制造,联合科研、应用单位做好推广与应用。建立智能化畜禽基因库,打造高水平研究种质资源研究利用服务平台,对于提高畜禽种质资源的保存、研究、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将中国畜禽种质资源以超低温保存的方式固定,用智能控制基因库将遗传物质以及数据信息保存管理,实现种质资源自主可控、基因信息闭环安全,以达到“物质”“数据”双保险的目的。一手端牢“碗”,一手握紧“剑”,坚决打赢种业“翻身仗”!
-
-
-
-
-
摘要:
由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作技术支撑、黑龙江省林业技术服务中心承担的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张广才岭乡土树种种质资源保存及利用技术推广与示范”(黑[2020]TG01号),自2020年起全面实施建设3年来,共建立张广才岭乡土树种种质资源保存区7.2 hm^(2),收集保存鸡树条荚趣、长白忍冬、桃叶卫矛、色木槭等4个品种,每个品种5个种源,保存优树14500株,成活率均超过95%.
-
-
王桐
-
-
摘要:
2022年,我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与丰硕成果,吹响了我国种业安全、种业翻身仗的冲锋号角。种质资源保存工作首当其冲,建立一套高效、成熟、稳定的保种服务体系对于我国种业安全战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保存好种质资源是及时终止我国本土品种资源的消失以及留存种质资源创新的先决条件。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的猪、牛、羊、鸡、鸭、鹅等17种传统畜禽,梅花鹿、马鹿、水貂、银狐、貉等16种特种畜禽,我国培育的具有优良性能表现以及遗传特性的品种、水产物种,都应做好种质资源保存工作。
-
-
-
李周;
刘小红;
杨健康;
余进隆;
胡祚
-
-
摘要:
随机选择10个马铃薯种质资源为材料,分别对多效唑、烯效唑、矮壮素3种生长抑制剂设置6个浓度梯度,加入MS培养基中培养25 d,记录组培苗的苗高和植株形态,筛选出每种生长抑制剂最适合用于资源保存的浓度.将种质资源库中的210个马铃薯品种(系)分别接种在每个生长抑制剂的最适合浓度培养基上,每25 d记录组培苗的苗高和植株形态.结果表明,在30 mg/L矮壮素的培养基上,210个材料生长时间达5个月并未出现植株畸形情况,该浓度矮壮素适合用于大规模的马铃薯种质资源保存.
-
-
-
-
俞远京;
苏志杰;
周智君;
彭兴华;
马亚东
- 《第四届中南地区实验动物科技交流会》
| 2004年
-
摘要:
通过对野生动物进行实验动物化培育,是开发和培育实验动物的策略之一,特别我国是一个野生动物非常丰富的资源大国,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1998年开始我们对野生东方田鼠进行了实验动物化的工作,在这一工作的实践中,遇见了许多理论问题,诸如小种群问题、生境与动物的适应性问题、种群与性状问题、种质资源保存问题以及人兽共患病问题等,本文试图阐述这些相关理论问题,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方法。
-
-
-
-
-
-
-
阮仁超;
陈惠查;
游俊梅;
金桃叶;
张再兴;
杨玉顺
- 《第六届全国青年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作物学会分子育种分会成立大会》
| 2005年
-
摘要:
贵州稻种遗传资源经过20余年的研究,在收集、保存、评价与利用方面已取得较大进展.主要表现在:①陆续收集并整理、编目的地方稻种达5667份,大部分已分别于不同时期送国家种质库作长期保存,系统完成农艺性状的鉴定与评价,筛选出一批矮秆、大穗、大粒、优质、抗病虫、耐逆(冷、旱)和功能型等特性突出的优异种质;②贵州地方稻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贵州高原的低温、高湿、寡照生境下形成的禾类和早稻等种质,在耐逆等特性上表现出一定的独特性;③开展了地方稻种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源、非sd1基因、双(多)胚等有利基因资源的鉴定和筛选;④概述了立足贵州省情的稻种资源保存途径,建立了以高原异生境繁种为基础、国家种质库为保障的遗传资源保存保护工作体系.对目前贵州稻种资源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工作的重点与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
-
阮仁超;
陈惠查;
游俊梅;
金桃叶;
张再兴;
杨玉顺
- 《第六届全国青年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作物学会分子育种分会成立大会》
| 2005年
-
摘要:
贵州稻种遗传资源经过20余年的研究,在收集、保存、评价与利用方面已取得较大进展.主要表现在:①陆续收集并整理、编目的地方稻种达5667份,大部分已分别于不同时期送国家种质库作长期保存,系统完成农艺性状的鉴定与评价,筛选出一批矮秆、大穗、大粒、优质、抗病虫、耐逆(冷、旱)和功能型等特性突出的优异种质;②贵州地方稻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贵州高原的低温、高湿、寡照生境下形成的禾类和早稻等种质,在耐逆等特性上表现出一定的独特性;③开展了地方稻种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源、非sd1基因、双(多)胚等有利基因资源的鉴定和筛选;④概述了立足贵州省情的稻种资源保存途径,建立了以高原异生境繁种为基础、国家种质库为保障的遗传资源保存保护工作体系.对目前贵州稻种资源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工作的重点与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