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祭祀舞蹈

祭祀舞蹈

祭祀舞蹈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90篇,主要集中在舞蹈、中国文学、音乐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9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976篇;相关期刊75种,包括美与时代(上旬刊)、徽州社会科学、当代人(下半月)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民族学学会汉民族学会年会暨荆楚文化学术研讨会等;祭祀舞蹈的相关文献由97位作者贡献,包括佚名、刘小琼、刘永丽等。

祭祀舞蹈—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9 占比:2.90%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2976 占比:97.06%

总计:3066篇

祭祀舞蹈—发文趋势图

祭祀舞蹈

-研究学者

  • 佚名
  • 刘小琼
  • 刘永丽
  • 张珏珺
  • 龚党英
  • Joe
  • Ronni
  • 万诗芸
  • 东永学
  • 严腊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捷; 张占敏
    • 摘要: 广西师公舞是一种以戴面具跳神为重要标志的民间祭神舞蹈,主要流传于桂北、桂南、桂中地区。师公舞原是一种驱逐鬼疫的巫术,后来受傩文化以及佛、道教文化的影响,在流传过程中与广西本土民族文化杂糅互渗,而演变成广西独特的舞蹈文化。流传于广西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中的师公舞,由于民族文化传统、生态环境、民俗信仰的差异,形成各自的特点,出现了在地化发展现象。从信仰、语境、舞蹈三个角度对比研究桂北、桂南、桂中地区的师公舞的在地化特点,可为今后的舞蹈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 熊晓辉
    • 摘要: “跳香”是湘西苗族人非常喜爱的一种民俗祭祀活动,演述的是人们酬谢“五谷神”时的祭祀内容。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的原因,苗族“跳香”具有浓郁的祭祀特色,擅长巫术的苗族巫师将舞蹈、音乐、宗教、民俗以及当地的乡土文化相互揉合,形成了一种以祭祀性、民俗性、表演性、娱乐性等为意义元素的建构逻辑。在苗族“跳香”活动开展过程中,巫师运用了以祭祀仪式为核心的意义建构形式,这种意义建构形式不仅是苗族古代祭祀舞蹈的机理内涵,而且支配着苗族传统舞蹈的场域、肢体和功能,甚至延伸到苗族舞蹈作品创作之中。
    • 冯雅可; 廉钢(摄影)
    • 摘要: 4月,绵阳市平武县木座藏族乡的白马藏族山寨迎来了最热闹的日子——清明歌会。身着民族盛装的白马人,唱起传统的酒歌,跳起古老的“曹盖”舞,热闹不已。跳曹盖是白马藏族的一种古老的祈福驱邪祭祀舞蹈,旨在祈祷来年风调雨顺、无病无灾。“曹盖”是藏语音译,意为“面具”。曹盖面具是似人似兽的黑熊神神灵形象,由于流传地交通闭塞等原因,一直保持着古朴原始的特征,其中包含的大量白马藏族原始的文化信息是非常珍贵的。
    • 钟海丽
    • 摘要: 本文介绍了高淳区的传统舞蹈“跳五猖”,因表演街镇不同,根据当地人物设定,又称跳八恺,武五猖,属于傩舞文化。傩的起源与原始狩猎、图腾崇拜、巫术意识有关。《论语·乡党》中记载的“乡人傩”一直在民间延续。“跳五猖”主要流传于以前的高淳县(于2013年改区)、溧阳县以及安徽省的郎溪县等地,在高淳定埠乡一带尤为盛行。
    • 刘永丽
    • 摘要: 祭祀舞蹈是祭祀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人在祭祀活动中用来"通神、娱神"的重要手段.开封祭祀舞蹈体现着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抬辇"所蕴含的"英雄情怀"与"二鬼摔跤"所蕴含的"兼容并蓄"精神极富代表性地诠释了中原文化的思想内涵,展现出中原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
    • 白飞飞
    • 摘要: 我国的民族文化在构建过程当中具有高度的多元化特征,并且各个地域均具有着其特色性的舞蹈文化,而陕北的秧歌来源于傩祭,在构建过程当中,从传统的社会以及相应的地理区位限制中予以传承,并得到了综合性的发展。同时,秧歌舞蹈在构建过程当中能够与当地所具有的宗教信仰进行有机结合,并且受到其地理环境所具有的影响,逐渐衍生出谒庙秧歌以及排门秧歌等诸多秧歌舞蹈形态,具有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并且对于民俗文化而言起到一定程度的传播性作用,使我国民族舞蹈的构建过程当中所拥有的多元化特征进一步的凸显,并且进一步的丰富了我国的民俗文化。由此,文章对陕北秧歌祭祀性舞蹈所具有的形态进行综合性的赏析,希望能够使我国舞蹈形态赏析工作以及民族文化传承工作能够得到综合性的发展。
    • 刘永丽
    • 摘要: 祭祀舞蹈是祭祀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人在祭祀活动中用来"通神、娱神"的重要手段。开封祭祀舞蹈体现着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抬辇"所蕴含的"英雄情怀"与"二鬼摔跤"所蕴含的"兼容并蓄"精神极富代表性地诠释了中原文化的思想内涵,展现出中原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
    • 谭伟平
    • 摘要: 对三峡巫文化的祭祀舞蹈与峨眉武术的动作内容及三峡巫文化灵魂迁徙与峨眉武术养生功法进行双向实证研究.探讨三峡巫文化与峨眉武术文化渊源,“巫”“舞”“武”原始状态下合一的同源、差异发展和交融渗透,双方延伸的丰富内容、使用器械对比和形式展现等方面的诸多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印证三峡巫文化与峨眉武术交互式发展人类学诊断规律.研究显示:原始人类的身体活动及图腾崇拜推动和发展了原始的宗教文化,三峡地区原始宗教祭祀文化能丰富、传承和发展原始体育活动的进展,人类体育活动的开展在巴蜀地区促生出独具特色的峨眉武术文化;三峡巫文化的祭祀舞蹈与峨眉武术存在一定的同源性及相似性;在研究上突破了以前考据和推理阶段,启发了鲜活的文化现实和研究领域;峨眉武术吸收、传承了三峡巫术祭祀舞蹈内容和灵魂迁徙,同时,对三峡巫文化宗教仪式舞蹈动作的丰富和灵魂迁徙神秘及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李智敏
    • 摘要: 人类文化无所不在,没有超脱于文化网络的真正意义上的人,自然也就没有可以离开人类的文化。舞蹈是人类生活状态和精神思想的外在表现。在客家悠久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众多的客家民间仪式性舞蹈,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神,同时也吸纳了客家山区的地域特色元素,展现了客家人的优良精神品质,表达了客家人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心愿。
    • 摘要: 傩舞(跳五猖)亦称"五猖会""跳菩萨",是至今仍留存下来的一种大型民间祭祀舞蹈,是对西汉张渤(民间称"祠山大帝")开凿长兴荆溪河,引流至广德的功绩表达崇敬与缅怀之情而创作的艺术表演形式。流传至今以宣城市郎溪县梅渚镇一带的"跳五猖"规模最为盛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