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傩舞

傩舞

傩舞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317篇,主要集中在舞蹈、体育、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3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747篇;相关期刊201种,包括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宜春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北京舞蹈学院建校60周年暨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丝绸之路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等;傩舞的相关文献由335位作者贡献,包括陈鸿、李妮娜、林荣珍等。

傩舞—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3 占比:29.42%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38%

专利文献>

论文:747 占比:70.21%

总计:1064篇

傩舞—发文趋势图

傩舞

-研究学者

  • 陈鸿
  • 李妮娜
  • 林荣珍
  • 王葵
  • 余大喜
  • 刘娜
  • 刘永红
  • 刘鲲
  • 徐芳
  • 曾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钟荣荣; 刘婉婷
    • 摘要: “翻山铰子”是川东地区的传统舞蹈,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及文化内涵。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巴人的社会生活状况和文化习俗,是研究巴文化和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重要载体。目前,记录“翻山铰子”的文字记录和相关文献较少,希望通过此次研究可以对“翻山铰子”的文化发展过程做一个简要梳理,从人文习俗视角出发探索其流变因素。
    • 陈伊能
    • 摘要: 广泛流传于莆田市黄石镇沟边村的傩舞是当地群众在杨公太师“出游”仪式中表演的传统民间舞蹈,经过历代民间艺人的传承、演变,形成了如今独具特色的民间舞蹈,俗称“十恶舞”。所谓“十恶”即隋唐时期为维护封建王朝而制定的十种罪名。追溯其历史,沟边傩舞与杨公太师出郊怖福巡游关系密切,有着特定的程式和独具特色的表现形式。
    • 李博
    • 摘要: “爱社”是山西省寿阳县北神山轩辕庙祭祀仪式中以动作文本为主要演绎方式的古风傩舞。“爱社”的仪式动作文本与广为流传的“黄帝战蚩尤”的神话文本在当地“轩辕文化圈”语境下存在互文性关联。“爱社”操演的仪式动作是对神话文本的动态演绎,静态的神话文本确保了傩舞仪式传衍的合法性,二者互为依赖,彼此关联。本文在对“黄帝战蚩尤”的神话文本与“爱社”仪式文本分别进行解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得出二者间既互为异质又互为对话的互文关系。
    • 汪琳
    • 摘要: 苏幕遮和傩舞同属于原始宗教衍生出来的文化艺术,两者虽非处于同一区域,也非同一时期发生,最终的命运更是大相径庭。然而,由于人类思维模式的趋同性,两者的表演方式及其功能和价值取向有相似之处。文章从苏幕遮与傩舞的起源入手,依据它们的分布区域、类型与功能等方面来进一步辨析两者艺术文化异同,并且以可靠的文献史料和田野实证材料进行论证。对于已消失的苏幕遮,如何从蛛丝马迹中甄辨其符号语言。而傩舞文化,又如何进行当前语境中去解读其蕴意这才是文化研究价值所在。
    • 连玥
    • 摘要: 作为傩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傩舞以纳福祈吉、还愿禳灾为目的,舞者头戴面具进行请神尊祖的民间祭仪活动,集厚重历史文化价值和中国特色的古老文化内涵于一体。本文从傩舞传承要素特征、傩舞文创产品设计原则及傩舞文创产品设计实践三个角度研究傩文化文创产品。通过分析傩舞文创产品《傩祓》的设计实践,证明傩舞与文创产品设计相结合的可行性,探索传统傩舞进行文创产品设计开发的策略。
    • 赵贤芬; 吴小博
    • 摘要: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保护与传承非遗文化,而永靖傩舞作为非遗文化之一,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与保护。为了更好地促进永靖“傩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课题组努力推进校园“傩文化”社团课的开展,并以多种实践形式来完成“傩文化”社团课的授课,本篇论文主要探究了哪种实践方式最受学生们的喜爱、最值得被广泛推广,并结合激励机制的相关研究,分析改善永靖非遗“傩文化”进校园的实践形式与激励机制的策略。
    • 符丹丹; 罗可可
    • 摘要: “池哥昼”是呈现白马舞的一种重要表演形式,其中所涉及到的表演内容有奉神驱鬼、祈福、传承信仰、主要通过舞蹈的方式来进行叙述表达,再现出历史上的文化形态,池哥昼傩舞含有古朴、肃穆、情趣盎然,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珍贵的民族文化瑰宝。
    • 刘秋彤; 刘永红
    • 摘要: 傩舞是南方傩俗文化中的组成部分,因地域的差异,傩舞的风格亦是各有迥异。乐安位于江西省抚州市,该县城东湖村流传着独特的傩舞“滚傩神”,这是将动物神作为主要崇拜对象的一种民俗艺术,以其独特的“猪嘴”“鸡嘴”而闻名,舞蹈风格古朴神秘,形态中充斥着道家气韵,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独特的舞蹈艺术形态。该文将通过对乐安县东湖村“滚傩神”的历史演变进行梳理,结合实地考察归纳呈现其仪式过程。通过解析同舞蹈艺术相关的动作形态,进一步挖掘“滚傩神”仪式与舞蹈形态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 吴之垠
    • 摘要: 贵溪畲族“上刀山”是畲族历代相传的一种古老舞种,也被称之为刀山傩舞。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上刀山”以边舞边唱的形式进行,传承者以赤脚踩在开刃的钢刀上进行祈福、上刀山、下刀山、拔刀等流程。表演风格古朴且具有野性的张力。2013年贵溪畲族“上刀山”以“民俗类”正式被选入江西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文章运用田野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展现“上刀山”的源流、风格特点和服饰道具,同时类比同类型的民俗文化活动之间的差别。如今,受制于经济与交通条件,传承依旧虚位以待,贵溪畲族“上刀山”面临诸多发展困境。
    • 彭小繁
    • 摘要: 傩舞是汉画像中乐舞题材的一部分,给人们的印象是相对丑陋的,但这只是从现代人的眼光出发作出的一般判断。该文作者认为应从傩舞的外在形式入手,深入了解汉代人的文化观念与审美意识,对汉画像的丑作出审美意义上的判断。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