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96篇,主要集中在预防医学、卫生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4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33328篇;相关期刊62种,包括卫生经济研究、中国初级卫生保健、中国卫生经济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三届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经验交流会、2009中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论坛等;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相关文献由150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媚、景琳、卢建磊等。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4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33328 占比:99.96%

总计:233424篇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发文趋势图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

-研究学者

  • 张媚
  • 景琳
  • 卢建磊
  • 肖蕾
  • 何小珍
  • 储亚萍
  • 周红霞
  • 孙萌萌
  • 张忠田
  • 朱烈滨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宏; 孙萌萌
    • 摘要: 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是以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站)为核心,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以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基层卫生服务。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是提高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措施。通过总结英国政府购买城市社区公共卫生的做法,借鉴英国的经验,分析我国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做法以及实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法律法规及监督评价机制、丰富购买服务内容、推行分级诊疗、加强医护人员培养等改进对策。
    • 孙萌萌; 杨宏
    • 摘要: 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是指政府向有资质的公共卫生服务机构购买服务,根据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支付相应的费用。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是提高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的重要措施。我国自2002年起开始探索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模式,2009年将购买对象扩大到了社会办公共卫生服务机构,2016年在全国推广家庭医生制度。通过三个阶段的试点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着医护人员数量不足、服务机构缺乏、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督评价机制不健全以及居民认可度不高等问题。完善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要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投入机制,改善疾控机构基础条件,强化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完善法律法规和监督评价机制,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 孟慧莹
    • 摘要: 如今新冠肺炎疫情已呈常态化趋势,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日渐重要,发展信息化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势在必行。传统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存在许多缺陷,而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化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能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解决诸多问题。通过明确建立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目的,基于大数据分析系统的业务需求及功能需求,为推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供思路。
    • 商存慧; 伊尹; 李辛; 尉丽媛
    • 摘要: 文章以顾客感知服务质量理论和SERVQUAL评价模型为依据,结合实际构建评价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的原始指标,通过两轮专家咨询法对指标进行遴选,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进行赋权。研究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对西安市人口密度较大的碑林区、莲湖区的来自6家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468名患者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实证性研究。结果表明,西安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在有形性环境建设、诊疗过程响应性及服务态度保证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诊疗过程的保证性及服务的移情性方面评分较低,应进一步改进社区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积极落实家庭签约等移情性服务,提升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从而转变居民“倒三角型”就医秩序。
    • 冯彦成
    • 摘要: 目的:探究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应用家庭医生助理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收治的1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家庭医生助理管理)和对照组(常规管理)各70人.结果:观察组管理满意度(97.14%)高于对照组(91.43%),(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各指标评分均较高(P<0.001),且观察组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改善更明显(P<0.001).结论: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应用家庭医生助理管理,能够有效提高管理满意度,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黄燕利
    • 摘要: 目的:探讨基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慢性基础疾病(简称为慢病)管理现状及干预对策.方法:某基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于2019年1月~2019年12月对管理的80例慢病患者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性采取干预措施,并比较管理前后慢病患者治疗依从性、自觉体检情况及满意度.结果:基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慢病管理现状主要为患者按时体检率偏低、治疗依从性差、服务不规范等.管理后患者治疗依从性、自觉体检率及管理服务满意度均显著高于管理前(<0.05).结论:基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慢性病管理存在诸多问题,采取针对性管理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满意度.
    • 王峰; 陈树强; 王默琦
    • 摘要: 目的 探索中医"治未病"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社区居民的健康信息,并为其建立健康档案;结合健康档案信息,对所纳入居民进行中医体质分型;总结该社区居民的体质情况,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健康指导;将中医"治未病"理念融入健康教育内容中,并适时对居民进行宣讲;提倡应用中医的相应技术进行疾病防治.结果 组织健康知识讲座34场次,累计受众7681人次;中医为主的专题义诊咨询共7次,向居民累计发放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宣传手册7352本次,健康教育处方6438份次;调查社区居民对传统中医中药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有96.37%的居民表示知晓,且对于中医中药的服务满意率达95.66%;建立体质分型健康档案1063份,其中男性497份,女性566份;高血压控制率达63.50%,且患者在2017年7月—2019年6月血压变化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脘腹痛、中风偏瘫、肺胀气、血崩患者均接受已病防变及愈后防复措施,疗效尚不明确.结论 中医"治未病"理念应用于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能够有效提高居民的防患意识,促进预防保健工作的开展,同时对于弘扬传统中医文化亦具有积极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