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碳稳定同位素

碳稳定同位素

碳稳定同位素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30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海洋学、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7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337503篇;相关期刊62种,包括无线互联科技、沉积学报、中国地质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中国草学会草地资源与生态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全国草业科学研究生论坛、2015全国同位素制备及应用技术交流研讨会、第二届全国稳定同位素新技术开发与应用交流研讨会等;碳稳定同位素的相关文献由440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少庆、徐庆、吴东辉等。

碳稳定同位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7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37503 占比:99.97%

总计:337604篇

碳稳定同位素—发文趋势图

碳稳定同位素

-研究学者

  • 张少庆
  • 徐庆
  • 吴东辉
  • 张新艳
  • 徐军
  • 王道兵
  • 钟其顶
  • 刘再华
  • 张倩
  • 张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徐庆; 任冉冉; 张蓓蓓; 左海军; 高德强
    • 摘要: 水分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植物生长、分布及其对生境适应性的主要因素。在不同陆地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环境及植物群落组成的不同导致各系统中植物水分利用格局存在差异,尤其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降水格局的改变增加了不同陆地生态系统间植物水分利用格局的差异。然而,当前对不同陆地生态系统植物水分利用过程及影响机制缺乏系统和全面的总结。因此,本文系统梳理了碳氢氧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森林、湿地、荒漠、草原、林草复合、农田、城市等陆地生态系统植物水分利用策略研究中的应用,分析了不同生态类型植被在气候变化下的水分利用机制,展望了稳定同位素技术在量化植物水分利用研究中的前景与发展趋势,为揭示植物对不同陆地生境变化的生理生态适应机理、阐明植物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碳水平衡的关系等具有重要意义。
    • 郑楠; 邵阳; 罗敏; 孟丹阳; 徐殿斗; 刘志明; 马玲玲
    • 摘要: 为探讨不同土壤团聚体制备方法对评价城市土壤固碳潜力的影响,本研究采集北京市两种典型的不同利用类型土壤—城市绿地土壤和城郊农田土壤,分别采用干筛法和湿筛法制备土壤团聚体,对其团聚体组成、有机碳含量以及稳定碳同位素特征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干筛法制备的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均以>0.25mm的大团聚体为主(城市绿地土壤:69.80%;农田土壤:71.36%);而湿筛法制备的水稳性团聚体均以<0.25mm微团聚体为主(城市绿地土壤:57.70%;农田土壤:52.14%).红外光谱解析发现,不同制备方法下,两类土壤中微团聚体中均是稳定有机碳比活性有机碳相对含量高;北京城郊农田土壤中稳定芳香碳的相对含量较多,而脂肪碳相对含量较少;城市绿地土壤则具有相反特征,说明城市绿地土壤中有机碳具有更高活性易在一定条件下被释放.结合稳定碳同位素比值解析发现,湿筛制备方法下^(13)C在<0.053mm团聚体颗粒组中富集,更符合土壤团聚体胚胎发育模型,说明在土壤固碳潜力研究中,湿筛法比干筛法制备团聚体更具有实际评价价值,本研究为进一步评价我国城市土壤的固碳潜力具有参考意义.
    • 刘洁; 李营; 陈志; 王新; 赵小茂; 冯希杰; 王景丽
    • 摘要: 陇县—宝鸡断裂带位于青藏块体东北缘,属于鄂尔多斯块体西南缘弧形断裂束的最南段。为对比分析该断裂带的分段活动性强弱特征,利用断裂带逸出气CO_(2)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反演。布设6条跨断层土壤气CO_(2)测线,进行2期测量,共计获取150个土壤气CO_(2)组分浓度,计算了气体的相对活动强度;收集了60件CO_(2)气体样品,测试了其碳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岐山—马召断裂的气体活动强度(1.56~2.70)比固关—虢镇断裂的气体活动强度(1.73~1.75)大,且岐山—马召断裂上的CO_(2)碳同位素组成比固关—虢镇断裂上的CO_(2)更靠近深部物质端元。位于南段的岐山—马召断裂的地下构造连通性较好,断裂闭锁程度较低,而位于北段的固关—虢镇断裂气体活动性较弱,闭锁程度较高,未来发生地震的危险性较高。
    • 王晶晶; 林晓燕; 吴炳孙; 王桂花; 吴文冠
    • 摘要: 选取南药-橡胶复合种植系统(益智-橡胶、五指毛桃-橡胶、葛根-橡胶),以及橡胶单作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稳定碳同位素法研究不同南药-橡胶复合系统下橡胶树叶片δ^(13)C值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季节变化,分析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特征,以期遴选出水分关系配置合理的复合橡胶林栽培模式。结果表明:益智-橡胶与五指毛桃-橡胶等复合系统的橡胶树叶片δ^(13)C值及WUE显著高于橡胶单作与葛根-橡胶复合系统;干季橡胶树受到干旱胁迫,各胶园δ^(13)C值和WUE显著高于雨季,且以橡胶单作δ^(13)值和WUE最低;各胶园土壤含水量整体差异小,季节变化一致,仅在0~20 cm土层益智-橡胶与五指毛桃-橡胶等复合系统的土壤含水量显著大于橡胶单作系统与葛根-橡胶复合系统,其它土层差异不显著;各南药-橡胶复合系统的正午水势Ψ_(md)均大于橡胶单作系统;葛根-橡胶复合系统的作用不明显,所有特征都与橡胶单作系统相似。该研究揭示了南药-橡胶复合系统内的橡胶树水分利用效率,表明益智-橡胶与五指毛桃-橡胶等南药-橡胶复合种植模式是值得推广的胶农复合生态系统。
    • 徐昕昕; 李金全; 方文卓; 聂明; 方长明
    • 摘要: 无机碳作为干旱区域土壤碳库的主要形式,约占土壤总碳库的33%。长期以来,在讨论土壤与大气碳交换时忽略了无机碳作为潜在CO_(2)来源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我国温带地区沿经向分布的13个样点,分层采集土壤样品,在室内统一标准下进行培养,并利用碳稳定同位素技术分离土壤碳排放中有机和无机来源的CO_(2)通量。结果显示,土壤碳排放中存在无机来源的CO_(2)通量,且无机碳源对土壤碳释放的贡献有明显的水平空间和沿剖面深度分布特征。总体而言,土壤无机CO_(2)通量占比为0.02%~12.94%,由东到西呈现增大趋势;无机碳贡献随土层深度增加显著增大(P<0.05)。随着培养温度的升高和土壤含水量的降低,无机碳源有更大的CO_(2)释放通量。主成分分析表明干旱度和土壤无机碳含量是无机碳源对土壤碳释放贡献最重要的两个驱动因子。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未来对土壤碳过程的研究中,应考虑土壤无机碳过程,这将有助于准确评估全球碳收支。
    • 刘万弟; 李小伟
    • 摘要: 植物叶片δ^(13)C自然丰度能够揭示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本研究分析了宁夏6种针茅属植物叶片δ^(13)C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量化了气候与土壤因子对δ^(13)C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宁夏针茅属植物叶片δ^(13)C范围为-28.07‰~-24.56‰,均值为-26.31‰,其中,戈壁针茅δ^(13)值最大(-25.91‰),沙生针茅最小(-27.96‰);δ^(13)C与经度呈显著负相关,随纬度和海拔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土壤因子单独解释量为32.87%,气候因子单独解释了7.54%,二者共同解释量为34.17%。通过蒙特卡洛检验,土壤全磷(TP)是影响针茅叶片δ^(13)C的最主要因素,土壤全磷与δ^(13)C呈显著正相关,年均温(MAT)、太阳辐射量(SRAD)、土壤容重(BD)与δ^(13)C显著负相关。本研究结果可为揭示温性草原针茅属植物响应气候变化的适应策略及大尺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 毕郑文; 丁宏博; 刘玥婷; 王雪姣; 南琼; 付广军; 佟小刚
    • 摘要: 为筛选适宜沙地栽培的高效水分利用效率(WUE)红枣品种,采用气体交换法和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分别测定了榆林沙区引种的24个红枣品种叶片的瞬时和稳定WUE,并探讨了红枣成熟期、叶片光合生理指标,碳(C)、氮(N)、磷(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对红枣WUE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不同品种红枣间瞬时WUE存在明显差异,但不如稳定WUE差异规律,与所有影响因子也无显著相关性。所有品种红枣稳定WUE总体表现为早熟>中熟>晚熟,其中早熟品种稳定WUE最高的是西农蛤蟆枣(105.4μmol/mol)、清涧蛤蟆枣(97.3μmol/mol);中熟品种最高的清涧红枣(94.9μmol/mol);晚熟最高的是短枝冬枣(90.1μmol/mol)。这些高WUE品种比稳定WUE比最低的临黄1号、秦宝冬枣、冷白玉高16.0%~35.7%。同时,早熟品种叶片N、P含量及δ^(13)C分别比中熟和晚熟品种平均高出27.1%、33.3%、2.1%,但C/N、N/P、C/P分别比中熟和晚熟品种平均低21.2%、6.8%、27.4%。相关分析表明,稳定WUE与叶片N含量、δ^(13)C达到极显著正相关,与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叶绿素b呈显著正相关,但与叶片C/N极显著负相关。综上分析,榆林沙区引种的红枣以早熟品种WUE较高,并且高的叶片N含量、δ^(13)C、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叶绿素b以及低的CN是形成高效WUE的关键因子。
    • 赵娜; 李少宁; 徐晓天; 王伟娜; 鲁绍伟
    • 摘要: 【目的】在北京地区绿化率需求提升和水资源短缺背景下,城市绿化与城市生产、生活用水矛盾日益尖锐。因此,探寻城市绿化树种对干旱生境的响应机制,筛选低耗水、高水分利用的园林绿化树种,成为北京高质量城市森林景观建设的重要需求。【方法】该研究以北京地区落叶树种银杏、栾树、国槐和常绿树种侧柏、油松和白皮松盆栽幼树为研究对象,基于碳稳定同位素技术与树种生理参数观测分析3种干旱胁迫处理下(50%~70%土壤田间持水量(FC)(轻度干旱SLD);30%~50%FC(中度干旱MD);低于30%FC(重度干旱ED))树种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i))和平均水分利用效率(WUE(L))差异。【结果】(1)与对照处理(90%~100%FC,CK)相比,银杏、栾树、国槐和侧柏的光合能力、WUE(i)在土壤体积含水量(SWC)小于70%条件下显著减小(P栾树>银杏(P0.05),对WUE(i)影响较小。在MD和ED水分胁迫条件下常绿树种WUE(L)均高于落叶树种。【结论】北京典型常绿树种比落叶树种更能优化光合性能,提高自身水分利用效率以适应干旱生境。
    • 郭清扬; 谷阳光; 鲍虞园; 李银康; 周传江; 颉晓勇
    • 摘要: 通过对北部湾海域采集的中华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样品及其食物网链中具有食源可能性的种类(虾类、蟹类、双壳类和鱼类)进行碳、氮稳定同位素(δ13C、δ15N)比值测定,采用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SIAR)分析北部湾中华鲎食物组成及其营养位置.结果显示,中华鲎δ13C均值为(-17.11±0.03)‰,δ15N均值为(12.14±0.20)‰.SIAR模型显示双壳类为中华鲎的主要食物来源,其平均贡献率为31.27%;其次为鱼类,平均贡献率为25.91%;蟹类平均贡献率占比为23.50%;虾类平均贡献率占比最低(19.32%).营养位置分析显示中华鲎营养位置为2.02±0.06.该研究涉及的中华鲎潜在食源样本中,鱼类、虾类和蟹类的营养位置分别为2.13±0.51、2.36±0.09和2.61±0.21.营养位置分析表明中华鲎在自然生态系统食物网中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在已然濒危的情况下迫切需要科学的保护措施.
    • 郭清扬; 谷阳光; 鲍虞园; 李银康; 周传江; 颉晓勇
    • 摘要: 通过对北部湾海域采集的中华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样品及其食物网链中具有食源可能性的种类(虾类、蟹类、双壳类和鱼类)进行碳、氮稳定同位素(δ^(13)C、δ^(15)N)比值测定,采用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SIAR)分析北部湾中华鲎食物组成及其营养位置。结果显示,中华鲎δ^(13)C均值为(-17.11±0.03)‰,δ^(15)N均值为(12.14±0.20)‰。SIAR模型显示双壳类为中华鲎的主要食物来源,其平均贡献率为31.27%;其次为鱼类,平均贡献率为25.91%;蟹类平均贡献率占比为23.50%;虾类平均贡献率占比最低(19.32%)。营养位置分析显示中华鲎营养位置为2.02±0.06。该研究涉及的中华鲎潜在食源样本中,鱼类、虾类和蟹类的营养位置分别为2.13±0.51、2.36±0.09和2.61±0.21。营养位置分析表明中华鲎在自然生态系统食物网中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在已然濒危的情况下迫切需要科学的保护措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