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硬岩

硬岩

硬岩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1655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公路运输、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05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49204篇;相关期刊245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中国水利学会勘测专业委员会2015年会暨学术交流会、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2007年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高峰论坛等;硬岩的相关文献由3948位作者贡献,包括冯夏庭、李建斌、贺飞等。

硬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05 占比:1.02%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49204 占比:98.95%

总计:49725篇

硬岩—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于飞
    • 摘要: 在城市轨道交通盾构区间,往往会遇到上软下硬或全断面中、微风化岩石的地层,导致盾构机掘进缓慢,频繁进行换刀及带压进仓等高危险作业。目前通常采用的开挖取石或冲击锤破碎处理方法,进度较慢、成本增高、工期延长。相比较而言,深孔爆破预处理技术通过初期勘察确定硬岩范围后,采用爆破方法对基岩突起段进行预处理,为后续盾构机掘进创造有利条件。该方法能够有效的节约成本支出、提高经济效益。
    • 宋健健; 王俊; 雷升云
    • 摘要: TBM设备关键零部件长期处于极限负荷的运行状态,出现了主推进油缸内部部件的损坏,通过分析损坏现状和对运行情况的影响,介绍主推进油缸在洞内狭小空间更换的总体方案,吊装及运输设计,更换实施的步骤及快速施工的重难点,快速、安全地进行主推进油缸的更换工作,确保TBM设备在高强度硬岩掘进中的可靠运行。
    • 李任杰; 胡富杭; 石豫川; 王磊; 吕可伟
    • 摘要: 针对不同倾向、不同倾角条件下,边坡变形破坏特征不同但缺乏相互对比分析研究的现状,在充分考虑硬岩岩质边坡变形破坏特征的基础上,配制硬岩相似材料,采用底摩擦试验方法,分析不同倾向、不同倾角边坡变形破坏模式,并借助PIVlab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顺倾和反倾边坡变形破坏模式和破坏范围有明显区别。在45°坡度条件下,当顺倾边坡倾角由30°→45°→60°→80°转换时,变形破坏模式由滑移-拉裂→轻微滑移-弯曲(或滑移-剪切)→未有明显变形(整体稳定)→浅表部倾倒-拉裂逐渐演化。在45°坡度、反倾边坡条件下,变形破坏模式由岩层倾角30°和45°条件下无明显变形,逐渐向60°和80°条件下的倾倒-拉裂演化。当岩层倾角较陡时,反倾边坡破坏范围相对顺倾边坡更大,倾倒弯曲转折端更深。PIVlab结果反映出不同结构边坡条件下,不同位置的速度和位移矢量特征不同,且与宏观观察结果相吻合。研究成果能够为同类边坡的稳定性评价和治理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 张万志; 徐帮树; 葛颜慧; 李嘉庚; 魏文义
    • 摘要: 硬岩隧道全断面掏槽开挖对控制掏槽腔体大小、掌子面平整度及拱底欠挖要求较高。依托寨山隧道洞身Ⅲ级硬岩全断面开挖,采用现场试验、问题分析和经验公式的方法,提出了掏槽眼爆破参数的优化方法。从扩展掏槽腔体积的角度,主掏槽面域内自上而下增设复式掏槽短眼4对,主掏槽眼深度扩展为3.8 m,主、复式掏槽短眼孔底间距减小为0.3 m;从岩石炸药单耗、爆破破岩负担体积的角度,确定了主掏槽眼最大单孔装药量为3.0 kg。结果表明:采用优化掏槽参数,爆后硬岩掌子面光滑、底面平整、岩堆块石尺寸合理。掏槽整体炸药单耗减小约4.5%。
    • 张子麟; 曹嫣镔; 翟明洋; 李连崇
    • 摘要: 岩石蠕变对矿山岩体力学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开展了硬岩损伤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分析及声发射矩张量反演,认识到岩石内部细观结构损伤和强度劣化是蠕变的诱因,研究了岩石的强度、弹模的时间效应及岩体自身结构微细观损累积特性,更加充分阐释了岩体作为工程介质其自身蠕变机制特征。应用细观蠕变损伤模型模拟了岩石试样在单轴载荷作用下蠕变损伤规律,研究结果可望为井巷、边坡等工程的安全设计与长期稳定性评价提供参考。
    • 李洪勋; 尚增弟; 雷斌; 许国兵; 高子建
    • 摘要: 介绍了灌注桩锥形潜孔锤硬岩钻进施工技术的工艺原理、操作流程及特点。为解决强度较高或厚度较大的硬岩钻进施工技术难题,通过利用多功能钻机,采用土层全护筒跟管、长螺旋钻进+硬岩锥形潜孔锤破岩组合钻进工艺,有效提升了破岩效率。该技术便捷经济、绿色环保,在当前地下空间开发日益增多的形势下,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 赵雅玲; 吴宏亮
    • 摘要: 随着地下空间技术的发展,深基坑工程越来越多。地下连续墙作为维护深基坑安全的关键工序,其施工深度越来越深,施工难度和安全风险越来越大,技术要求越来越高。本文结合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超深地下连续墙施工重点难点技术问题,介绍复杂地质条件下超深地下连续墙施工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可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技术参考。
    • 韩红; 董岩峰; 徐进; 李旺; 曹学斌; 崔溦
    • 摘要: 顶管施工法是非开挖技术代表方法之一,其中顶进力是施工中需要关注的重要参数。基于离散元理论,模拟滚刀破岩过程,验证了破岩力计算公式的可靠性。对计算公式进行扩展,建立硬岩顶管施工顶进力的预测模型。依托蓟州区输水线路硬岩顶管工程的监测数据对建立的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预测模型可靠,可用于施工预测。
    • 袁习奎; 万魁元; 吴善春; 王贤洲
    • 摘要: 珠海隧道东岸工作井及挂锭角以西明挖基坑地下连续墙施工前期,采用“成槽机+冲击钻”施工工艺,在成槽过程中,出现偏孔,且单幅槽段成槽周期达40 d,依然无法成槽,严重影响施工工期。为保证整体项目施工工期,改变地下连续墙施工状况。通过对地质补勘,对地下连续墙入岩深度设计优化,并结合类似工程实践经验,优化地下连续墙成槽机械设备选型。总结出在软土-坚硬花岗岩地质条件下,采用“旋挖钻+双轮铣”施工工艺。首选旋挖钻作主孔引孔,后采用双轮铣铣削成槽,从而解决了硬岩及斜岩地层中地下连续墙成槽困难的问题。同时地下连续墙施工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保证了地连墙成槽质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果,积累了临山临水地域软土-花岗岩地质条件下的地下连续墙施工经验。
    • 孙浩; 朱东风; 金爱兵; 陈帅军
    • 摘要: 为研究硬岩卸荷阶段速率非线性变化时的破坏特性,利用室内三轴压缩试验和颗粒流数值模拟开展余弦型、直线型和指数型三种卸荷速率变化方式的硬岩破坏研究.结果表明:指数型卸荷的硬岩首先失稳破坏,余弦型卸荷的硬岩则不易发生破坏,前期较快的卸荷速率对整个卸荷过程的损伤积累影响更大;硬岩卸载过程中的承载强度受初始围压和卸荷方式的共同影响,且围压愈高则卸荷方式影响愈显著;根据Mogi-Coulomb准则,指数型卸荷通过内摩擦角影响硬岩强度,而直线型和余弦型卸荷的硬岩强度主要受黏聚力影响;指数型卸荷因前期快速卸荷易在端部产生部分破碎,直线型卸荷随围压升高由陡倾角剪切破裂带过渡多个“V”型剪切破坏,余弦型卸荷随围压增大呈塑性破坏特征趋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