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外包
研发外包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135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工业经济、贸易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3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7716篇;相关期刊88种,包括中关村、商业研究、管理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2生物产业发展与文化·民生——全国博士后学术论坛、第九届全国科技评价学术研讨会等;研发外包的相关文献由173位作者贡献,包括宋寒、代应、姜灵敏等。
研发外包
-研究学者
- 宋寒
- 代应
- 姜灵敏
- 伍蓓
- 孟卫东
- 李宇雨
- 王秀红
- 钟瑞琼
- 陈劲
- 黄波
- 但斌
- 向丽
- 吴增源
- 张旭梅
- 张海波
- 李靖
- 杨双慧
- 杨治
- 王晓红
- 芮国忠
- 邓茂
- 刘玉清
- 周正柱
- 岳中刚
- 张俊
- 朱华燕
- 朱文娟
- 杨海霞
- 毛慧颖
- 王安宇
- 王金妹
- 祝静
- 程一芳
- 胡珑瑛
- 蒋士成
- 贺曼
- 邵云飞
- 陈通
- 黄庆波
- 亚军
- 何勇
- 何晓鹏
- 侯立文
- 倪飞
- 刘伟
- 刘嘉
- 刘思弘
- 刘枫
- 刘泽辉
- 刘润生
-
-
赵良杰;
邓雨航;
宋波
-
-
摘要:
本文基于组织协调和探索能力供需匹配视角,采用计算机仿真方法深入考察技术互依性和组织间沟通强度对研发外包协调治理模式(混合型或整合型)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技术互依性、组织间沟通强度和研发外包协调治理模式共同影响研发外包情境下组织协调和探索能力供需在不同时间维度的匹配程度,进而决定绩效产出的高低。对于短期绩效产出而言,当技术互依性程度较高时,混合型模式总是最优选择,反之组织间沟通强度影响研发外包协调治理模式的选择。对于长期绩效产出而言,研发外包协调治理模式选择则只与技术互依性有关,且当技术互依性程度较高(低)时,整合型(混合型)模式是最优选择。这些研究结论不仅能为研发外包情境下组织间协调治理机制设计提供新启示,也能够帮助企业识别提高研发外包绩效产出的边界条件。
-
-
林蔓
-
-
摘要:
本统计期内(7月14日至7月20日),宏观流动性依然延续宽松,各期Shibor与国债利率均小幅回落,股市资金增量转向,外资与两融相继外流,公募基金则在7月以来明显回暖,连续两周新发超百亿;其次,自前期提示市场情绪红利可能步入尾声以来,各项情绪指标陆续转向回落,外资交易盘、杠杆情绪、股民情绪集体下行,新高股与强势股也回落明显;交易结构层面,景气细分赛道成交走向分化,稳增长成交也有所抬升,近期电网自动设备、股份制银行、风电零部件成交占比抬升居前,而磷化工、综合乘用车和医疗研发外包成交占比回落居多。
-
-
薛迎迎
-
-
摘要:
在系统梳理企业研发外包对全要素生产率线性与非线性影响作用机理的基础上,从“激励-非线性激励”两个环节,实证检验企业研发外包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企业研发外包显著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受自主研发投入强度、政府支持力度以及人力资本水平因素影响,存在非线性门槛特征。随着自主研发投入强度和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研发外包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增强,而随着政府支持力度的提高,这一促进作用在减弱。针对不同所有制、行业类型以及地区分类的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研发外包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资本密集度高的企业以及东中部地区企业中显著更强,且受相关门槛因素的影响,不同分类企业间均存在显著的有差别的门槛特征。
-
-
-
-
摘要:
无论制药企业如何科学评价、严密论证直到英明决策,新药研发外包这一过程始终伴随着挑战和风险。新药研发外包这一过程始终伴随着挑战和风险。制药企业在选择出满意的CRO(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合同研究组织。CRO主要包括临床试验方案和病例报告表的设计和咨询,临床试验监查工作,数据管理,统计分析以及统计分析报告的撰写等等,是一种专业要求极高的外包服务。目标市场主要集中在医药公司对药物做医学统计和临床试验等业务。)
-
-
阳航
-
-
摘要: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主从博弈优化模型,重点研究两种情况下(单任务单接包方、多任务多接包方)的外包契约设计问题.立足产品市场份额、市场销售价格、研发投入、产品品质等因子,考虑知识外溢风险,建立最优契约设计模型,通过线性计算,获得最优委托价格,使契约各方实现最优收益,从而保障外包项目的成功实施.研究结论表明,一是知识外溢风险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委托价格进行协调,其并不会影响发包方和接包方的总收益.二是产品品质影响系数的提高,将促进接包方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并获取更多市场份额.同时,发包方基于产品的高品质将合理提高市场价格,并通过委托价格激励接包方加大研发投入;当产品占据全部市场份额时,发包方和接包方的收益都将实现最大化.三是通过最优契约设计建立收益协调机制,可实现收益各方收益最大.
-
-
-
-
-
蒋士成;
李靖;
梁龙
-
-
摘要:
既有研发外包组织理论主要基于技术优势企业视角,关注如何治理技术溢出等交易成本,忽视了缺少专利和隐性知识的企业进行渐进性创新时最优研发外包组织选择.基于不完全合同视角,从企业对研发中激励代理方努力与降低渐进性创新的不完全替代性成本之间的权衡出发,分析委托方如何合作、并购、委托以及新建研发等组织最优选择.结果表明,当委托方技术水平较低时,最优组织将需要给代理方更多控制权以激励其努力,相反,委托方则保留更多控制权以降低不完全替代性成本.委托方市场规模通过影响代理方的私人收益降低不完全替代性成本,使得委托方愿意放弃控制权以激励代理方努力.新建研发可以看作是委托方通过承担更多时间和风险成本,从而降低不完全替代性成本.在不同组织形式中,委托方对研发投入的积极性是不同的,这决定了委托方通过研发外包获得的技术溢出效应和企业创新能力.
-
-
-
-
摘要:
1-4月我国新兴数字化服务外包增长较快1-4月,我国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同比下降6%,执行额同比增长10.6%。从结构看,新兴数字化业务和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增长较快。据悉,1-4月我国云计算服务、信息技术解决方案服务、人工智能服务等新兴数字化服务离岸执行额同比分别增长179.1%、189.2%和423.4%;受抗疫需求拉动,医药和生物技术研发外包离岸执行额同比增长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