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双边道德风险

双边道德风险

双边道德风险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90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财政、金融、管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7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25488篇;相关期刊60种,包括管理工程学报、管理科学学报、管理评论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2生物产业发展与文化·民生——全国博士后学术论坛、中国企业运筹学第二届学术年会、第九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等;双边道德风险的相关文献由156位作者贡献,包括代建生、孟卫东、付辉等。

双边道德风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7 占比:0.34%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5488 占比:99.65%

总计:25578篇

双边道德风险—发文趋势图

双边道德风险

-研究学者

  • 代建生
  • 孟卫东
  • 付辉
  • 刘新民
  • 张家慧
  • 曹国华
  • 曾勇
  • 李志铭
  • 潘蓉
  • 范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露
    • 摘要: 公共产品技术创新中公共部门和企业合作创新不仅可以提升公共产品的技术创新及公共服务水平,还可以提升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但在合作过程中会面临双边道德风险问题。针对该问题,设计了公共部门的正式契约及关系契约激励机制。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双边道德风险下公共产品技术创新合作研发的正式契约无法有效激励双方达到系统最优的研发努力水平,产生了系统收益损失;对于任意贴现因子,关系契约下合作双方的研发努力和收益均不小于正式契约,且随着贴现因子的增大,关系契约的自我履行机制越高效,对执行最优研发努力承诺的激励效果越明显;当贴现因子足够大,达到一定的门槛值后,关系契约可以有效激励公共部门和企业均实施承诺的系统最优研发努力水平,实现系统最优和社会福利最大化。建议从加强双边专用性资产投资、知识共享机制、信任关系、企业声誉机制构建等方面入手提升贴现因子。
    • 郭桂霞; 赵芳; 庄芮
    • 摘要: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方式,社会资本和政府的双边道德风险对中国PPP项目投资意愿和投资规模的影响有待深入探讨。基于手动收集的2015年和2016年中国PPP项目数据和测算的政府与社会资本双边道德风险指标,采用Heckman模型来实证检验中国PPP项目投资意愿与投资规模如何受到政企双边道德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国地方政府在PPP项目立项招标中居主导地位,因而政府道德风险水平越高,即地方政府负债率越高或市场化水平越低或腐败程度越高,则PPP项目的投资意愿越高。(2)政府道德风险水平越高,PPP项目的投资规模越大;而企业道德风险水平越高,PPP项目的投资规模越小。因此,应加强PPP项目管理,鼓励民营资本积极参与PPP项目,以进一步规范和促进我国PPP模式的健康发展。
    • 石岩; 张雨萱
    • 摘要: 分析了企业和研究所在产研合作中的双边道德风险,并提出了一种改善措施.假设产品质量由双方努力水平共同决定,研究了一个多阶段博弈模型.企业先设计收益分享合同,然后双方同时付出努力,以提高产品质量,最后企业根据产品质量确定销售价格.与系统最优比较,均衡结果是双方努力不足,系统收益下降.发现提前定价可以改善系统效率,即企业在签约阶段就确定产品售价,则双方努力水平提高,系统收益增加.提前定价可以提高系统收益的原因是,产品售价对企业与研究所的努力有激励作用.最优提前定价低于系统最优定价,继续提高定价不能改善系统收益.
    • 王鼎; 郭鹏; 郭宁; 王景玫
    • 摘要: 决策者的公平偏好对项目投资合作的形成和推进有重要影响.本文从创业企业和风险投资家的双重道德风险出发,选取Nash谈判解为公平偏好参照点,构建创业企业具有公平偏好的项目投资委托代理模型,研究委托方和代理方的能力存在互补效应的情形下,公平偏好对项目收益分配及双方努力水平的影响.结果 表明:项目收益的最优分配比例和双方的最高努力水平均与创业企业的公平偏好程度相关.在互补效应存在时,双方的努力水平不会随收益分配比例的变化呈现单调变化趋势.如果双方的能力互补程度较小,具有公平偏好的创业企业会以Nash谈判解为自己的收益下限,风险投资家需要向其让渡更多的项目收益才能实现有效激励;如果双方的能力互补程度较大,创业企业会将Nash谈判解作为自己的收益上限,风险投资家即使不给予其大于Nash谈判解的收益也可实现有效激励.
    • 姜明; 李洪心; 刘德海
    • 摘要: 个性化定制产品的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合作面临着双边道德风险问题,电子商务B2B平台提供了该问题的一种有效治理模式,但是也存在着平台企业索要商业贿赂等自身治理问题.本文构建了电子商务平台的个性化定制产品的供应链治理重复博弈模型,分析了定制化产品的供应链双边道德风险治理结构,以及平台自身的激励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第一,通过电商平台的信息检索服务,可以有效规避双边道德风险问题,达成帕雷托最优的供应链上下游合作.第二,为了加强电子商务平台的自身治理问题,需要采取“按效果收费”制度,完善用户反馈信息记录,尤其是加强行业自律,提高电子商务平台的社会公信力和市场声誉.
    • 刘新民; 蔺康康; 王垒; 郑润佳
    • 摘要: 考虑具有双边道德风险的委托代理问题,将解聘补偿和过度自信同时引入公司高管的激励契约,构建带有解聘补偿机制的过度自信高管动态激励模型,研究委托人解聘倾向对过度自信高管激励合同设计的影响.结果 表明:委托人解聘倾向与高管的过度自信水平呈U型关系,高管代理人努力水平与高管的过度自信水平呈倒U型关系,适度的自信水平能够降低委托人的解聘倾向以及提高高管的努力水平;在引入解聘机制的情境下,解聘补偿能够有效抑制委托人的道德风险,降低委托人的解聘倾向,增加高管两期的努力水平;随着聘期的增加,高管第二期的努力水平低于第一期,委托人第二期的解聘倾向高于第一期;两个合同期内的补偿机制相互影响,表现在第二期的解聘补偿提高了委托人第一期的解聘倾向,导致高管第一期努力水平的下降,而第一期的解聘补偿提高了高管在第二期继续留任的可能性,从而增加了高管和委托人在第二期的期望收益.研究结论对我国企业高管薪酬改革以及长期激励合同设计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 宦梅丽; 侯云先
    • 摘要: 基于博弈论和委托代理理论,考察由一个农户和一个社会化服务主体构成的二级供应链中社会化服务主体的服务质量投入和农户的服务质量监督决策问题.结果表明:(1)社会化服务主体在提供服务时存在降低服务质量投入水平的道德风险,农户为激励其提高服务质量投入需要支付"信息租金".(2)农户在监督农业生产性服务时存在"过度监督"的道德风险,夸大服务质量不合格率.(3)运用最优化原理并进行算例分析发现,社会化服务主体提高服务质量投入水平,农户的服务质量监督水平下降;农户提高监督水平,供应链整体收益呈倒"U"型趋势.数值模拟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农业生产性服务质量控制契约是可行的.据此,在农业生产环节外包中,服务主体和农户可以通过服务质量控制契约,以减小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服务主体采取粗放型生产经营方式以及农户"过度监督"的双边道德风险,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 宦梅丽; 侯云先
    • 摘要: 基于博弈论和委托代理理论,考察由一个农户和一个社会化服务主体构成的二级供应链中社会化服务主体的服务质量投入和农户的服务质量监督决策问题。结果表明:(1)社会化服务主体在提供服务时存在降低服务质量投入水平的道德风险,农户为激励其提高服务质量投入需要支付“信息租金”。(2)农户在监督农业生产性服务时存在“过度监督”的道德风险,夸大服务质量不合格率。(3)运用最优化原理并进行算例分析发现,社会化服务主体提高服务质量投入水平,农户的服务质量监督水平下降;农户提高监督水平,供应链整体收益呈倒“U”型趋势。数值模拟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农业生产性服务质量控制契约是可行的。据此,在农业生产环节外包中,服务主体和农户可以通过服务质量控制契约,以减小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服务主体采取粗放型生产经营方式以及农户“过度监督”的双边道德风险,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