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形钢管
矩形钢管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527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金属学与金属工艺、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3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78670篇;相关期刊50种,包括焊管、钢管、钢结构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中国钢结构协会房屋建筑钢结构分会2011年学术年会、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一次学术会议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新进展交流会、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九次年会等;矩形钢管的相关文献由1080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志华、刘永健、宋坤等。
矩形钢管—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78670篇
占比:99.90%
总计:78752篇
矩形钢管
-研究学者
- 陈志华
- 刘永健
- 宋坤
- 李振宝
- 杨文超
- 解咏平
- 郭兰慧
- 周绪红
- 王小盾
- 何博奥
- 师国良
- 马华
- 周婷
- 张旺
- 熊清清
- 王来
- 何志强
- 刘青
- 庞瑞
- 张素梅
- 李国强
- 童根树
- 罗金辉
- 陈琛
- 杨梦遥
- 王文静
- 张延龙
- 田智娟
- 赵阳
- 雷红兵
- 何慧贤
- 刘界鹏
- 史奉伟
- 周天华
- 李黎明
- 杨华
- 秦颖
- 蔡健
- 郑新志
- 陈元坤
- 丁阳
- 刘君平
- 刘翔
- 崔清树
- 康澜
- 张跃峰
- 曹万林
- 李宏胜
- 熊政超
- 王倩倩
-
-
祖庆芝
-
-
摘要:
现有矩形钢管混凝土构件刚度裂缝检测方法存在刚度裂缝检测精准度较差的问题,无法满足现今建筑安全需求,故提出基于分水岭算法的矩形钢管混凝土构件刚度裂缝检测方法。获取刚度裂缝数字图像,并对其进行适当的预处理,以此为基础,基于分水岭算法对梯度图像进行分割,以图像分割结果为依据,标记连通区域,剔除干扰区域,提取连通区域特征,依据提取特征识别刚度裂缝目标,连接裂缝片段,制定刚度裂缝检测程序,将获取的矩形钢管混凝土构件数字图像输入制定程序中,即可实现矩形钢管混凝土构件刚度裂缝的检测。仿真实验可知:该方法刚度裂缝检测长度误差与宽度误差较小,具备更好的刚度裂缝检测精准度,能够发挥更好的应用效能。
-
-
刘笠
-
-
摘要:
中心支撑横向刚度大,但在发生地震时容易失去稳定性。为避免支撑失稳,提出了矩形钢管腹板开孔耗能支撑。矩形钢管腹板开孔耗能支撑是由开孔腹板和矩形传力方钢通过焊接连接组成的新型开孔腹板耗能支撑。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分析了各设计参数对其滞回性能、刚度、承载力的影响,为工程实践提出有效的建议。结果表明:该支撑滞回曲线饱满,耗能能力强,变形能力好。开孔腹板的厚度、开孔长度以及开孔宽度等参数,矩形钢管腹板开孔耗能支撑主要依靠耗能短柱发生塑性变形耗散能量。开孔腹板的厚度影响对构件承载力有一定影响;开孔长度对构件滞回性能影响较小;耗能短柱的长度对构件整体的滞回性能、承载能力起到决定性因素。
-
-
许国文;
白洁;
何震华;
曾宏强
-
-
摘要:
针对带横隔板矩形钢管混凝土柱泵送阻力大、管壁易变形、角部焊缝处应力集中的问题,结合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提出施工过程中柱内压力限值及顶升单元最大安全高度的简化计算方法。以实际工程为例,采用简化公式计算其安全顶升高度,表明该简化计算公式具有工程适用性。在确定柱内压力限值时,宜优先采用有限元法,无条件时可采用简化公式进行快速估算。
-
-
鲍侃袁;
倪闻昊;
叶玮
-
-
摘要:
矩形钢管空间桁架结构具有结构稳定性好,造型轻盈,承载能力强等特点,很好地契合了景观建筑的特征。某大型公园的核心景观建筑采用了这种矩形钢管空间桁架结构,并对其进行了适当地改进,以满足建筑自身大跨度、大悬挑和结构抗震的要求。通过有限元计算分析,得到了该环形桁架空间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变形特征及构件应力状态。结果表明,该结构安全合理,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且结构主体完工后所呈现的形态充分地还原了建筑师的设计意图。
-
-
岳春龙
-
-
摘要:
利用已有的柱的受压弯曲理论以及钢材本构模型,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模拟了矩形钢管H型蜂窝柱受压模型,分析了实际长度、截面形式、约束方式、加劲肋类型对H型蜂窝柱特征值屈曲分析的影响,得到了不同变量下的试件的变形云图,再通过数值仿真得到了所有构件的屈曲荷载。
-
-
张杨;
龙珊珊;
张满
-
-
摘要:
钢结构工程中出现材料短缺,需要代换的情况时,工程人员通常会随意加厚钢板以替代短缺的型号,并认为其偏于安全.但对于矩形钢管和圆钢管构件来说,加厚外壁会导致其惯性半径减小,长细比随之减小,部分情况下甚至无法满足容许长细比要求,进而影响工程质量.以矩形钢管为例,参阅其他国家的相关规范,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分析矩形钢管加厚时可能存在的危害及其原因,提出了设计和施工阶段分别校核长细比的措施,加强了工程安全性的保障.
-
-
金跃东;
汪儒灏;
赵阳
-
-
摘要:
参考常见球面网壳节点,以螺栓直径、螺栓间距、节点体壁厚以及杆件与节点体夹角为主要参数,设计8个采用矩形截面预埋螺栓装配式节点的六杆模型,开展静力试验研究和有限元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节点体中空六棱台设计可以有效实现杆件与节点体之间的角度连接;螺栓直径和螺栓间距的减小会导致试件刚度和极限荷载降低,并使得试件失效模式由杆件失效控制逐步过渡为螺栓失效控制;节点体壁厚的减小几乎不影响试件的初始刚度,但会降低试件的极限荷载.采用SOLID186实体单元对六杆模型建模,并利用CONTA174/TARGE170接触对单元模拟接触效应,有限元模型的荷载-位移曲线与试验结果较吻合,杆件处应力分布与试验结果接近.该考虑接触效应的有限元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试件的初始刚度和极限荷载.
-
-
赵必大;
姜文澜;
柯珂;
刘成清
-
-
摘要:
为了获得十字形矩形钢管偏心相贯节点的平面外抗弯刚度,本文采用理论模型结合数值分析的方法,基于塑性铰线模型和节点变形特征,建立了用于节点抗弯刚度计算的三梁系模型,结合参数分析和回归分析,获得节点刚度参数化计算式.结果表明:节点刚度与主管壁厚三次方成正比、与支管宽度与主管高度之比呈线性关系、与支主管高度比近似指数函数关系,计算式所得节点抗弯刚度值与有限元结果的差异大部分小于10%.
-
-
-
金跃东;
赵阳;
汪儒灏;
王震
-
-
摘要: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矩形钢管单层网壳结构的新型装配式节点,该节点通过预埋螺栓的方式避免杆件开孔对截面的削弱,构造简单、传力路径清晰,且装配简单方便.通过16个节点的四点弯曲试验,研究了该类节点的受弯性能及失效模式.结果表明:该类节点具有良好的受弯性能,节点受弯能力随螺栓直径的增大、杆件端板厚度的增加以及杆件端板距节点体距离的减小而增强;在弯矩作用下,节点的失效模式主要包括杆件失效、螺栓失效及杆件端板失效;与杆件开孔节点相比,所提节点在受弯承载力及变形能力方面具均有优势,但初始抗弯刚度略低.与试验结果的比较表明,考虑接触效应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节点的受弯性能.
-
-
Shi Yan-li;
史艳莉;
Mao Wen-jing;
毛文婧;
Che Xianglong;
车向龙;
Wang Wenda;
王文达
- 《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5届(ISSF-2016)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为研究内置钢骨的矩形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受力性能,在合理选取材料本构模型的基础上,用ABAQUS软件建立了内置型钢矩形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的有限元数值模拟模型,数值计算结果与已有研究者的试验数据进行对比,总体上吻合良好.基于经过验证的数值模型,建立了内置型钢的矩形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典型算例,对其弯矩-轴力(M-N)相关曲线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获得了该类构件的受力性能特征.最后对影响其受力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参数分析,考虑了型钢含钢率、钢管含钢率、钢管材料强度、型钢材料强度、混凝土材料强度、长细比、截面高宽比等参数.结果表明,随着钢管含钢率、型钢含钢率、混凝土强度、钢管强度的提高,承载力显著提高;随着偏心率、偏心角、高宽比、长细比的增加构件承载力的反而降低,内置钢骨材料强度对其影响不大.
-
-
-
-
-
-
-
曾锋;
何保康
- 《第三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
| 2003年
-
摘要:
采用弹塑性模型,考虑几何非线性,利用有限元程序ANSYS对矩形钢管不考虑相关影响(将矩形管板件按四边简支板对待)和考虑板组相关影响(将矩形管按整体对待)两种情况进行了屈曲后分析,分别得出其极限承载力P,通过对以上两种情况的比较,得出屈曲后板组相关作用规律.
-
-
江冰;
周绪红;
刘永健
- 《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2年学术交流会》
| 2002年
-
摘要:
焊接矩形钢管T、Y、X型节点是钢管桁架中常用的节点形式,但其极限承载力计算仍是较为突出的问题.本文对这种节点现有的极限承载力公式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极限承载力计算的修正公式.根据作者试验和收集到的国内外试验数据对这些公式进行了比较,可以看出本文提出的修正公式计算精度高,可供工程设计时参考.
-
-
郭兰慧;
张素梅
- 《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九次年会》
| 2003年
-
摘要:
基于21根轴压短柱和6根轴压中长柱的实验结果,分析了截面长宽比在1.0~1.6的范围内变化时对构件力学性能的影响.从实验结果中可以看出,截面长宽比对轴压构件极限承载力和弹性阶段刚度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轴压短柱的实验结果表明,含钢率较高时,在达到极限承载力之前,矩形截面长边的纵向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及纵向应力-横向应变关系曲线与短边的基本重合,截面长宽比越大构件的延性越差;含钢率较小时,构件在达到极限承载力之前就表现出剪切形破坏的趋势,截面长宽比越大越容易发生局部失稳现象.截面长宽比对轴压构件荷载,跨中挠度曲线和相对跨中挠度的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