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环境
知识环境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86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科学、科学研究、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4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41479篇;相关期刊66种,包括江苏警官学院学报、党政干部论坛、政工研究动态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30年学术会议、首届海峡两岸科技管理学术年会、2011年管理创新、信息技术与经济增长国际学术会议等;知识环境的相关文献由100位作者贡献,包括W·J·拉多彻尔、于建荣、刘斌等。
知识环境—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41479篇
占比:99.94%
总计:141561篇
知识环境
-研究学者
- W·J·拉多彻尔
- 于建荣
- 刘斌
- 吴林寰
- 徐培德
- 敬晓慧
- 李奎斌
- 田丽颖
- 覃利
- 谷鹏
- 邢雪荣
- 陈小明
- 马俊才
- FengXiaoli
- GongJunhui
- Gui Jing-jing
- LIANG Yong-Xia
- Wang Guosheng
- 严育洪
- 乌恩奇
- 于艳君
- 何绍华
- 党政
- 冯兰萍
- 冯小丽
- 刘国栋
- 刘海梅
- 刘艳妮
- 吕洁
- 吴敬秋
- 夏芸
- 姚芳芳
- 孙宁玲
- 宋冀生
- 宋喜兰
- 宋文
- 宋萍
- 张克之
- 张士男
- 张斌
- 张显霞
- 张晓林
- 张爱桃
- 张绍军
- 张迪
- 张霖
- 徐萍
- 曹锦铸
- 朱红涛
- 李丹
-
-
穆晓珍
-
-
摘要:
伴随网络技术的不断涌现,大众阅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也催生了移动阅读服务,迫使图书馆不得不做出革新.本文结合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及高职院校图书文献用户群体的阅读行为习惯与移动阅读需求特点,围绕高职院校图书馆怎样才能在知识环境下更好地促进其移动阅读平台服务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综述,希望能起到借鉴意义.
-
-
-
赵青
-
-
摘要:
在泛在知识环境下,高职图书馆应该将阅读的目标努力满足。但是高职院校的每一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学习专业和个人素质,这就导致在阅读和阅读推广方面无法达到现代化教育的要求。并且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也会阻碍推广活动的开展。本文将就高职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现状和学生阅读情况展开分析,提出在泛在知识环境下开展高职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有效策略,希望可以帮助相关人员。
-
-
-
王安全
-
-
摘要:
教师自我知识是教师关于自身当下状态的知识.信息技术是双刃剑,信息化环境为教师带来自我知识建构正向功能的同时,因信息海量地剧增侵占了教师自我知识内容,挤压了教师自我知识时间.信息更新速度加快对自我知识建构形成挑战,教师自我知识偶然性的增加影响到其必然知识的形成,教师自我知识不确定性的增加抑制了其确定性知识的形成,教师自我知识相对性的增加影响了绝对性知识的形成.因此,要以合理性方式减少信息化环境对教师自我知识发展的负面影响,发挥其积极功能,促进教师自我知识结构的调整和完善.
-
-
张晓林
-
-
摘要:
针对部分图书馆工作可能被自动化取代的预测,本研究分析了知识内容的数字化、数据化和计算化趋势,指出信息时代正在走向数据时代、数据时代同时在走向计算时代,要求重新审视图书馆服务,重新定义知识发现、知识表达、知识素养和知识服务,推动知识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基于知识、利用知识的服务机制角度定义图书馆,从嵌入、融汇于用户工作流程的服务活动角度定位图书馆场景,从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教学、生产、管理等知识密集型活动中吸取生命力和发挥作用.图2.参考文献77.
-
-
赵新
-
-
摘要:
以中科院某研究所群组集成知识平台的建设与实践为例,探讨科研院所图书馆嵌入研究单元开展学科服务、支持建设科研知识环境的可操作性,着重探讨了科研院所群组集成知识环境平台建设的背景、路线、内容和管理机制,指出群组平台是图书馆嵌入科研一线开展学科化服务的良好尝试.
-
-
王钧
-
-
摘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已经进入到了社会的高度文明中,同时也迈入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为此在知识环境下无论是文明还是科学都在发展,市场和消费者对于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市场中的竞争也越来越高,在此情况下人才的竞争在市场中显得尤为重要,很多的企业在实际工作中越来越依赖人力资源部门,在人力资源部门中最重要的就是会计管理,如何能够在当前的环境中更好地发挥其自身的作用是我们一直以来所需要研究的问题.
-
-
刘艳妮
-
-
摘要: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图书馆数字化也在知识环境下得到了广泛性的应用,图书馆内的服务工作也从原本的以图书馆为核心转变为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用户信息的获取方式也逐步走向多元化.而所谓的图书馆学科服务就是指,以馆员服务为基础,对服务方式加以创新、发展等,使服务效果达到最佳,使用户的满意度大大提升.基于此,本文将在此背景下,探究了嵌入式学科服务,希望对相关工作的展开有借鉴价值.
-
-
牛克诚1
-
-
摘要:
艺术史及理论的翻译出版物已林林总总,但我们还是执意创编这本《海外中国艺术史研究》,因为我们基于一种新的翻译维度。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艺术史及理论翻译至今已近百年,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大规模翻译至今也有三十余年。不计其数的翻译成果不仅向曾经封闭的我们传播了西方艺术史知识,更在美术史的书写方式、艺术史观及研究方法等方面对我们进行了新的塑造。艺术史及理论翻译将中国的美术史学界与国外的知识环境衔接起来。
-
-
-
-
-
-
Wang Guosheng;
王国胜
-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30年学术会议》
| 2014年
-
摘要:
本文概要地描述了服务设计在当前的主要工作领域和服务设计思维驱动创新的主要轨迹.这个领域的发展依旧方兴未艾,仍然缺乏体系化的理论,在学术层面的服务设计研究中,仅有少量的学术发表但都缺乏清晰的方向感.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服务产业对服务设计的需求也是循着“创新、导入和执行”三个问题的深入而发展的,新的服务就是一次新的知识环境的建构,以达成易学易用且有价值的知识情境。对知识的优先级、学习的目标、社区文化和行为,以及学习行为和任务的理解与重构是知识经济时代设计的首要问题。在新知识建构的过程中,人力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必须得到充分的考虑。
-
-
LIANG Yong-Xia;
梁永霞
- 《首届海峡两岸科技管理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从知识生态学的角度分析国家创新系统中的各个主体,可认为国家创新系统是一个知识生态系统,其中存在着复杂的知识个体、知识链和知识网络,这些知识节点和网络构成了自身以及创新系统的知识环境.在知识环境中,各知识主体之间的知识流动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它们之间的互动效率成为影响国家创新系统效率的因素,可以根据创新主体之间的知识流动分析国家创新系统的效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