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消费
知识消费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63篇,主要集中在经济学、贸易经济、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2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8496篇;相关期刊60种,包括宁夏党校学报、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前线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图书情报工作研究会第23次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研讨会等;知识消费的相关文献由82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昕悦、管振岐、莫一心等。
知识消费—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8496篇
占比:99.66%
总计:18559篇
知识消费
-研究学者
- 李昕悦
- 管振岐
- 莫一心
- 邱正文
- 马志刚
- 丘峰
- 东方
- 于丽娟
- 何惠玲
- 侯奕冰
- 冯淑萍
- 凤蝶
- 刁杜
- 刘娜
- 刘岩
- 刘翠兰
- 卢宝祥
- 台红
- 吴正波
- 周垠
- 唐玉生
- 孙上
- 安泓波(文)1
- 宋阳
- 张彬
- 张洁
- 彭坤明
- 彭慧杰
- 徐嘉婧
- 文文
- 方忆冈
- 方红
- 曹丹
- 李明轩
- 李梦蓉
- 杜莹
- 杨刚
- 杨安宝
- 杨梦晴
- 林宁
- 梁毅
- 楠玉
- 汪琼
- 沙淑欣
- 潘昊
- 王世泰
- 王厚洢
- 王奇
- 王寅
- 王晰巍
-
-
王世泰;
王寅
-
-
摘要:
互联网社会的知识生产运行逻辑、议题设置、学术话语创制等都不同于传统社会的知识生产,由此,本研究可为知识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在互联网社会的知识生产过程中,通过知识的再创造、人际互动和信息资源的内容增殖,建构了知识发现与传播的互动关系,即知识生产、传播和消费的多重叠加再生产的交织关系。探寻互联网社会中的知识生产、传播和消费的互动关系,需要建构一种新的知识体系,以此来回应人类社会迈入互联网时代的各类现实问题。未来,需要突破以下三个现实议题:探寻互联网社会中的知识生产、传播和消费的本土化路径;重视互联网社会中的知识管理与知识创新;突破西方知识生产的范式和传统社会知识发现和创新的路径,探寻中国特色的互联网社会知识生产与传播策略。
-
-
-
-
-
-
孙上;
杜莹
-
-
摘要:
随着支付形式和购物渠道的变化, 大数据时代的消费有了不同于以往的特征.为此, 本文针对沈阳工学院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分析了该校大学生群体的消费行为特性, 并给出几点引导性建议.
-
-
安泓波(文)1;
磨盘(图)1
-
-
摘要:
朋友圈每日打卡,微信购买微课程,线上平台挑选课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知识付费的购买大军行列,成为知识消费的一员。知识付费其实不是什么新鲜词汇。学生上学、向老师拜师求教,需要付的学费其实就是在为知识付费。而我们在网购平台买一份《品质》杂志、去书店买一本百科全书,这些也同样都是在为知识进行付费。
-
-
宋阳;
潘昊;
王厚洢;
徐嘉婧
-
-
摘要:
当今互联网知识付费产业迅猛发展,基于此背景,我们以南京各大高校为调查对象,以研究学习、实地采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分析大学生对于互联网知识付费市场的消费需求情况,以此提高大学生消费者的消费质量,使知识付费产业的市场规范化发展。
-
-
郭宇;
王晰巍;
杨梦晴
-
-
摘要:
[目的/意义]对网络社群中用户的知识消费行为进行深入分析,建立知识消费用户体验评价指标体系,以充分挖掘网络社群用户的知识需求,提升网络社群知识产品的质量.[方法/过程]首先对网络社群知识消费用户进行深度访谈和调查,获取用户在网络社群知识消费过程中有关用户体验的研究资料,通过扎根理论质性研究方法分析归纳网络社群知识消费用户体验评价指标体系,利用BP神经网络对所建立的评价体系进行验证.[结果/结论]构建了网络社群知识消费用户体验评价体系,提出了“个性需求、成长需求、知识属性、社群属性”4项一级指标和“满足心理预期、满足个人需求、满足个人兴趣、明确学习目的、缓解知识焦虑、获取有用信息、知识可用性、知识产品特殊性、知识社交性、抵制知识通胀、碎片化学习、内容可评估、知识系统性、可持续输出价值”14项二级指标.研究为网络社群知识消费用户行为分析和网络社群用户生态性建设提供参考.[局限]仅选择了10名用户进行访谈,数据覆盖范围相对较少,同时应用扎根理论方法所构建的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
-
郭佳
-
-
摘要:
在互联网科技普及和应用的大背景下,传媒和阅读逐渐融为一体,阅读行为的变迁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阅读与媒介相结合,促进了阅读形式多样化和碎片化,移动阅读和微型阅读成为人们新型的阅读方式。传媒和阅读结合,带领人们走向新的知识消费,阅读附带的知识价值和文化内涵是创作的源泉,也是传媒发展的根基。传媒与阅读深度结合的背景下,媒体从业人员应通过阅读提高自身素质,赋予文化作品核心价值与内涵,在文化领域创造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