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盆腔炎,慢性

盆腔炎,慢性

盆腔炎,慢性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1年内共计72篇,主要集中在妇产科学、中国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2篇、专利文献33095篇;相关期刊21种,包括河北中医、护理与康复、护理研究等; 盆腔炎,慢性的相关文献由118位作者贡献,包括何桂英、卢凤玲、尤彩兰等。

盆腔炎,慢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2 占比:0.22%

专利文献>

论文:33095 占比:99.78%

总计:33167篇

盆腔炎,慢性—发文趋势图

盆腔炎,慢性

-研究学者

  • 何桂英
  • 卢凤玲
  • 尤彩兰
  • 张继华
  • 惠强
  • 李培华
  • 赵福玲
  • 邢艳梅
  • 马琼瑛
  • 黄泽云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汪琼; 张锋; 杨振
    • 摘要: 目的:观察益母败酱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予以康妇消炎栓治疗,观察组予以益母败酱汤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及淀粉样蛋白A(amyloid A,SAA),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触珠蛋白(haptoglobin,HPT)水平.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4.64%(53/56),对照组为78.57%(44/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盆腔肿块消失、白带恢复、下腹腰骶痛缓解、腹痛缓解和精疲乏力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血流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搏动指数(pulsative index,PI),全血高、中、低切黏度,血浆黏度,SAA、IL-6和HPT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最大血流速度(maximum velocity,Vmax)和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上述指标观察组的改善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母败酱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可缓解临床症状,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临床有效率,可能与益母败酱汤降低机体SAA、IL-6和HPT水平有关.
    • 宋招秀
    • 摘要: 急性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其主要发病于女生的生殖部位以及周围的组织,是一种急性炎症反应。急性盆腔炎如果治疗不及时会转变为慢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炎难以彻底治愈,当患者抵抗力不足、体质较弱的情况下会反复发作,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造成极大的痛苦。造成月经紊乱、白带增多等现象,甚至导致不孕不育。急性盆腔炎在妇科疾病中较为常见,通常是女性生殖部位或者是附近的组织出现炎症反应。
    • 王秀英
    •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慢性盆腔炎中的应用以及对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的影响.方法 回顾大同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诊治的134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资料,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治疗方式为中药灌肠联合微波,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SAS以及SDS、治疗有效率、患者满意率.结果 护理前两组SAS评分、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为(29.55±1.24)分、SDS评分为(29.23±2.0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38±2.91)分、(39.83±2.58)分(t=20.262、26.280,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3%、患者满意率94.02%、71.65%,对照组分别为71.63%、64.17%(χ2=17.617、χ2=29.944,P<0.05).结论 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SAS、SDS评分,提高治疗有效率和患者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赵凤平
    • 摘要: 目的:观察红藤汤中药配方颗粒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5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76例)采用传统饮片合煎汤保留灌肠,观察组(280例)采用红藤汤中药配方颗粒保留灌肠.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疼痛感觉评分、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7%,对照组为76.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积分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IL-6水平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藤汤中药配方颗粒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减轻慢性盆腔炎引起的疼痛,缓解临床症状,抑制炎症反应.
    • 邢艳梅
    • 摘要: 目的:观察妇炎宁汤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2组均给予抗生素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服用妇炎宁汤,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2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黏稠度、血小板聚集率等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23(IL-23)等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15%,对照组为80.7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聚集率和血黏稠度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TNF-α及IL-23水平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炎宁汤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炎症状态.
    • 刘静1; 刘笑梅2
    • 摘要: 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文献,为科研及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并分析未来发展方向。方法:在中国知网中按照设定检索方式进行专业检索,将检索结果导入Citespace绘制关键词网络图谱和时区视图,导入SPSS 21.0绘制聚类树状图。结果:在关键词知识图谱方面,慢性盆腔炎、中药灌肠、中药、盆腔炎、中西医结合等成为研究的热点;在关键词聚类树状图方面,主要分析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常见证型、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常见的研究类型;在关键词时区分布知识图谱方面,以10年为一研究阶段,研究主题依次为中医药临床观察、中药灌肠治疗的临床疗效研究、中药灌肠具体改善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症状等。结论: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文献涉及理论、临床等各个环节,又结合了现在科技手段,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 刘静; 刘笑梅
    • 摘要: 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文献,为科研及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并分析未来发展方向.方法:在中国知网中按照设定检索方式进行专业检索,将检索结果导入Citespace绘制关键词网络图谱和时区视图,导入SPSS 21.0绘制聚类树状图.结果:在关键词知识图谱方面,慢性盆腔炎、中药灌肠、中药、盆腔炎、中西医结合等成为研究的热点;在关键词聚类树状图方面,主要分析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常见证型、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常见的研究类型;在关键词时区分布知识图谱方面,以1 0年为一研究阶段,研究主题依次为中医药临床观察、中药灌肠治疗的临床疗效研究、中药灌肠具体改善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症状等.结论: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文献涉及理论、临床等各个环节,又结合了现在科技手段,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 尤彩兰
    • 摘要: 目的:观察盆腔炎汤保留灌肠联合小剂量氟罗沙星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服用氟罗沙星,0.4g/次,1次/d,晨起顿服;观察组使用盆腔炎汤保留灌肠联合减半剂量氟罗沙星治疗,比较2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诺丁汉健康调查问卷评分.结果:腰骶疼痛、白带量多且气臭色黄、神疲乏力等临床症状的缓解时间观察组均早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7.5%,对照组为3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精力、疼痛程度、情感变化、睡眠质量、社会生活适应能力及躯体活动能力诺丁汉健康调查问卷评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腔炎汤保留灌肠联合小剂量氟罗沙星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提高其生活质量.
    • 尤彩兰
    • 摘要: 目的:观察盆腔炎汤保留灌肠联合小剂量氟罗沙星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服用氟罗沙星,0.4 g/次,1次/d,晨起顿服;观察组使用盆腔炎汤保留灌肠联合减半剂量氟罗沙星治疗,比较2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诺丁汉健康调查问卷评分。结果:腰骶疼痛、白带量多且气臭色黄、神疲乏力等临床症状的缓解时间观察组均早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7.5%,对照组为3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精力、疼痛程度、情感变化、睡眠质量、社会生活适应能力及躯体活动能力诺丁汉健康调查问卷评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腔炎汤保留灌肠联合小剂量氟罗沙星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提高其生活质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