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国舞蹈

中国舞蹈

中国舞蹈的相关文献在1960年到2022年内共计620篇,主要集中在舞蹈、戏剧艺术、音乐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19篇、专利文献5461篇;相关期刊219种,包括文化月刊、中外文化交流、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等; 中国舞蹈的相关文献由474位作者贡献,包括江东、刘青弋、冯双白等。

中国舞蹈—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19 占比:10.18%

专利文献>

论文:5461 占比:89.82%

总计:6080篇

中国舞蹈—发文趋势图

中国舞蹈

-研究学者

  • 江东
  • 刘青弋
  • 冯双白
  • 吕艺生
  • 楚辛
  • 田静
  • 罗斌
  • 梁宾宾
  • 欧建平
  • 李承祥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延杰
    • 摘要: 文章回顾了2021年舞蹈艺术发展特点,即宏大题材舞剧的小人物视角、舞蹈创作中多艺术门类的跨界融合、引人注目的区域舞蹈发展以及“国风”舞蹈综艺的“破圈”现象;梳理了2021年引发舞蹈界争议的话题,包括现实题材创作、中国当代舞的界定以及基于舞种风格的评价标准;分析了这些争议背后的原因并提出反思和建议。此外,文章认为2021年舞蹈评论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在评论对象方面还有局限性;第二,在评论方法上缺乏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第三,对国际舞蹈动态缺乏关注和了解,并围绕这三个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和发展路径。
    • 何茜
    • 摘要: 从创作题材的借鉴到戏曲元素的应用,再到身段手法等套路、程式本身的融汇,最终乃至审美意蕴的影响,中国舞蹈越来越渴望挖掘传统之美,在重现戏曲舞蹈内涵和秩序的过程中改革发展,实现自我的突破与重生,这体现了当代文化风向的转向,是社会经济发展与文化趋势的同构。
    • 唐白晶
    • 摘要: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中国舞蹈的创作和理论总结主要是围绕着建党百年而进行的,涌现了一批优秀的红色主旋律作品。现实题材舞蹈创作依然热度不减,针对现实题材、革命历史题材及现实主义等理论的研究成果颇丰。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方面,舞蹈与多个文化场域间积极互动与对话,引发了一系列舞蹈“破圈”的文化现象。这一年,“中国学派”的舞蹈学研究也有重要突破,走向当代的舞蹈批评深化了中国舞蹈批评的理论体系。
    • 杨思思
    • 摘要: 舞蹈是一种诞生于原始社会的艺术形式,在经历数千年的发展之后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表演体系,并且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美学体系。为了更加深刻体会及感悟中国舞蹈之美,必须要对其美学特征进行系统化研讨。本文在对中国舞蹈“美”的本质特征进行阐述的基础上,介绍了各时期中国舞蹈的美学特征,最后提出一些强化美学特征的策略,旨在助力中国舞蹈艺术在新时期可以可持续发展。
    • 李博桦
    • 摘要: 作为表达人们情绪的艺术形式,中国舞蹈的出现时间较早,在人类文明形成之前,舞蹈就在某种意义上承载着人们的情感思想,并作为传递信息与思想交流的主要形式出现。由于中国民族众多且历史文化悠久,经过时代的变迁,中国舞蹈不断融合不同民族人民的智慧,导致中国舞蹈更具民族特点,在表现形式上也是千姿百态。本文在阐述中国舞蹈含义的基础之上,对舞蹈艺术的渊源以及中国舞蹈艺术的独特性进行了分析。
    • 刘丽超
    • 摘要: 中国文化生态学的研究成果颇丰,近10年来研究领域逐步扩大,对舞蹈的研究也已趋向成熟。本文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中文期刊服务平台维普资讯为检索对象,采用高级检索方式,将检索出的文化生态学下的舞蹈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旨在对已有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为其他学者进一步应用文化生态学理论提供参考。
    • 张卉
    • 摘要: 当代中国舞蹈随着中国的革命、建设与改革沉浮起落,印刻着中华民族探索的记忆,也埋藏着人民向往精神愉悦的内在追求。计划经济时代,舞蹈院团享受着国家资金保障、服务于国家政治宣传,舞蹈行业经营模式单一,舞蹈与普通大众的距离可望而不可即。20世纪末,中国转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上述现象出现新姿态,随着改革的东风踏上了市场化的道路。这条路势在必行,但充满挑战与未知。本文主要阐述了当代中国舞蹈市场化的必然性、舞蹈创作市场化的现状及就应该走一条怎样的市场化道路问题,提出: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兼具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统一的市场道路,并给予相应的建议,为当代中国舞蹈的市场化指明方向。
    • 张丽丽
    • 摘要: 现阶段,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并将舞蹈纳入促进国人素质提升的行列。我国舞蹈教育早期主要以专业型即精英型舞蹈人才培养作为基础,在此舞蹈人才培养模式中,舞蹈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舞蹈专业人才。虽然我国舞蹈人才在国际比赛中崭露锋芒,但这也只是少数,和欧美国家相比,依然存在差距。本文谈谈中职学校中国舞蹈教育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 朱琳
    • 摘要: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杂技艺术与舞蹈艺术都是中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河有源、树木有根,杂技艺术和舞蹈艺术同根同源,都发轫于中国民间、发轫于中国的土地上.杂技艺术和舞蹈艺术又有不同之处,杂技强调更有冲击力的视觉享受;舞蹈更注重对观众的情感表达.二者就是如此,不同中互通、互通中不同,共同绘制出了中国艺术的篇章.本文围绕杂技艺术和舞蹈艺术,对二者的互通之处、不同之处,以及新文化背景下二者发展的新思路进行分析,探讨中国杂技与中国舞蹈的关系.
    • 唐白晶
    • 摘要: 2020年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舞蹈,演出、教学、论坛全面步入"云端",在创作上涌现了一批讴歌"抗疫"的舞蹈作品,舞动治疗和舞蹈心理学等相关领域和学科受到更多的关注,疫情的特殊性加速推动了舞蹈"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对中国舞蹈史的重新检视和提问,是促进舞蹈学的学科进步和成长的必要手段.中国舞剧的新气象和新理念,体现着舞剧创作与时俱进的进步观.中国舞蹈批评呈现出新视野和新方法,需要打造一个稳定成熟、新生力量不断涌现的"学术共同体"."非遗"传统舞蹈的新焦点和新思考主要体现在对"非遗"传统舞蹈的定义、发展机制以及公共空间建构有了新的认识."新文科"建设视阈中的舞蹈跨界融合更需要关注舞蹈本体的艺术质量.这一年的中国舞蹈在困难挑战面前不屈不挠,收获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得到了全方位、多元化的发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