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病理组织切片

病理组织切片

病理组织切片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122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7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880826篇;相关期刊71种,包括中国法医学杂志、西部大开发(中旬刊)、家庭医生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首届环渤海地区病理技术新进展研讨会、2009年全国病理技术进展和应用研讨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分会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等;病理组织切片的相关文献由383位作者贡献,包括卢大骅、杨程、刘小茂等。

病理组织切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7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880826 占比:99.99%

总计:880910篇

病理组织切片—发文趋势图

病理组织切片

-研究学者

  • 卢大骅
  • 杨程
  • 刘小茂
  • 刘海伦
  • 刘红梅
  • 周杰
  • 周琳
  • 季红
  • 张伟
  • 张秀玲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俊; 杜友卫
    • 摘要: 猫肥大细胞瘤是猫常见的肿瘤,分为皮肤型与内脏型。皮肤型肥大细胞瘤又分为肥大细胞型与组织细胞型,临床表现为皮肤出现结节、溃疡性病变,且易复发。本病主要通过临床、组织细胞学检查确诊,但肿瘤分级及预后情况还需通过组织病理切片判断。本文以宠物医院的一例猫皮肤型肥大细胞瘤为例,就该病例的临床诊断、实验室诊断、病理组织切片进行叙述,并针对治疗方法及临床用药提出建议,以期为猫皮肤肥大细胞瘤的诊疗提供一定参考。
    • 王天龙; 朱站站; 王亚伦; 袁近津; 王绍仙; 李婧炜
    • 摘要: 通过乳化/溶媒蒸发法将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制备成纳米粒,并将c(TST)肽修饰于表面,进行表征分析。通过血常规和血清生化指标及各脏器病理组织切片对纳米粒体内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纳米粒大小较均一,外观圆整,呈球形,分散均匀。体内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血常规指标和血清生化指标正常;各脏器病理组织切片与生理盐水组比没有明显差异。说明纳米粒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安全无毒,为纳米粒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沈红霞; 倪柏锋; 虞一聪; 王彬; 周炜; 周芷锦; 穆琳
    • 摘要: 本文以猪肝样本病理石蜡切片制作为例,详细阐述了Leica病理切片系统的操作方法及其注意事项,并对病理组织切片在动物疫病诊断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基于该病理切片系统的病理石蜡切片制作提供参考.
    • 梁天莲
    • 摘要: 目的:研究对病理组织切片制作中应用免疫组化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病理组织标本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方法制作,试验组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制作,比较两组组织标本的制片效果及确诊率.结果:试验组制片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确诊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制作病理组织切片过程中应用免疫组化技术价值显著,在此技术管控下可使制片质量得到改善,优化病理检验诊断效果,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 李博
    • 摘要: 目的 浅析在制作病理组织切片中免疫组化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9年9月-2020年9月在本院检查的90例患者的病理组织标本,数字表发随机分成两组,在制作病理组织切片中,研究组(45片)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照组(45片)采用传统制片技术,对比两组制片质量差异.结果 研究组制片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5.56%和73.33%,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 在制作病理组织切片中免疫组化技术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制片质量更高,有助于提高病理检验水平,值得深入推广应用.
    • 陈颍锶; 李晗; 周雪婷; 万程
    • 摘要: 目的 病理组织切片检查是诊断胃癌的金标准,准确发现切片中的病变区域有助于及时确诊并开展后续治疗.然而,由于病理切片图像的复杂性、病变细胞与正常细胞形态差异过小等问题,传统的语义分割模型并不能达到理想的分割效果.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针对病理切片的语义分割方法ADEU-Net(attention-dilated-efficient U-Net++),提高胃癌区域分割的精度,实现端到端分割.方法 ADEU-Net使用经过迁移学习的EfficientNet作为编码器部分,增强图像特征提取能力.解码器采用了简化的U-Net++短连接方式,促进深浅层特征融合的同时减少网络参数量,并重新设计了其中的卷积模块提高梯度传递能力.中心模块使用空洞卷积对编码器输出结果进行多尺度的特征提取,增强模型对不同尺寸切片的鲁棒性.编码器与解码器的跳跃连接使用了注意力模块,以抑制背景信息的特征响应.结果 在2020年"华录杯"江苏大数据开发与应用大赛(简称"SEED"大赛)数据集中与其他经典方法比较,验证了一些经典模型在该分割任务中难以拟合的问题,同时实验得出修改特征提取方式对结果有较大提升,本文方法在分割准确度上比原始U-Net提高了18.96%.在SEED数据集与2017年中国大数据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大赛(brain of things,BOT)数据集中进行了消融实验,验证了本文方法中各个模块均有助于提高病理切片的分割效果.在SEED数据集中,本文方法ADEU-Net比基准模型在Dice系数、准确度、敏感度和精确度上分别提升了5.17%、2.7%、3.69%、4.08%;在BOT数据集中,本文方法的4项指标分别提升了0.47%、0.06%、4.30%、6.08%.结论 提出的ADEU-Net提升了胃癌病理切片病灶点分割的精度,同时具有良好的泛化性能.
    • 王立斌; 赵青; 杨珊珊; 刘亭; 杨畅
    • 摘要: 目的 基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MCAO)模型研究灯盏乙素(Scu)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经尾静脉分别注射低、中、高剂量的灯盏乙素,通过Zea-longa5分法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观察脑梗死面积,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大脑海马区的组织病变状况并通过TUNEL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综合评价灯盏乙素的脑保护作用.结果 给药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给药组大鼠脑梗死面积显著改善,脑组织海马区的病理损伤减轻,细胞凋亡显著减少(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灯盏乙素能有效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对脑组织的损伤,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 马岚
    • 摘要: 目的:分析免疫组化技术在制作病理组织切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在2018年11月到2019年12月收治80例病理组织标本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计算机软件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方法制作,观察组用到免疫组化技术制作,对比两组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确诊率与对照组对比,明显提升;观察组的制作优良率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差距(p<0.05).结论:免疫组化技术在制作病理组织切片中的应用,可提升病理组织切片制作的优良率,并促进确诊率提高,值得临床广泛推荐.
    • 鞠学萍
    • 摘要: 目的:分析免疫组化技术对制作病理组织切片的影响效果.方法:将组织标本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纳入标本一共具有70片,纳入时间均为2018年8月至2020年7月;按照随机的方式将所有组织标本分别采用常规方法(常规组35片)和免疫组化技术(实验组35片)进行病理组织切片,对比两组组织标本的有效制片率.结果:实施不同制作方法后的有效制片率对比,实验组(94.29%)>常规组(77.14%),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组化技术的可以显著提高制作病理组织切片的有效制片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