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灯盏乙素

灯盏乙素

灯盏乙素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30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药学、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4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114331篇;相关期刊104种,包括中成药、天津药学、药物分析杂志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2013年“好医生杯”中药制剂创新与发展论坛、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南京中医药大学首届“丰盛杯”大学生中医药学术论坛等;灯盏乙素的相关文献由759位作者贡献,包括唐于平、李念光、段金廒等。

灯盏乙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4 占比:0.18%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14331 占比:99.81%

总计:114548篇

灯盏乙素—发文趋势图

灯盏乙素

-研究学者

  • 唐于平
  • 李念光
  • 段金廒
  • 倪广惠
  • 华会明
  • 李达翃
  • 沈志强
  • 陈鹏
  • 韩通
  • 李占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晓宇; 于燕妮; 郭莉莉
    • 摘要: 目的观察灯盏乙素(Scu)对β淀粉样蛋白(Aβ_(1-42))诱导的SH-SY5Y细胞模型中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亚型1(NMDAR1)的影响。方法将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分为对照组、Aβ寡聚体处理组、Scu处理组和Scu+Aβ寡聚体处理组,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NMDAR1的蛋白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NMDAR1 mRNA表达水平,荧光探针法测定各组细胞氧自由基(ROS)的水平,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各组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的活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cu处理组NMDAR1蛋白、NMDAR1 mRNA表达、ROS含量及T-SOD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β寡聚体处理组细胞NMDAR1蛋白和NMDAR1 mRNA表达水平升高、细胞ROS含量升高、细胞T-SOD含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β寡聚体处理组比较,Scu+Aβ寡聚体处理组NMDAR1蛋白和NMDAR1 mRNA表达水平下调、细胞ROS含量降低、细胞T-SOD含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cu可能通过下调NMDAR1 mRNA、减少NMDAR1蛋白表达,从而对抗Aβ寡聚体的毒性。
    • 张浒; 彭安睿; 钟佳冀; 黄波; 白鹏
    • 摘要: 目的通过临床对照研究,观察灯盏乙素对冠状搭桥术后静脉桥再狭窄的作用。方法根据入选和排除标准纳入冠脉搭桥术后患者64例,随机平均分2组(n=32),对照组患者术后口服常规药物,治疗组除常规药物外,增加灯盏花素片,术后3个月、6个月多层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MSCTA)来检测静脉桥,评估静脉桥再狭窄,2组对比分析。结果3和6个月后,灯盏乙素组静脉桥再狭窄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灯盏乙素有助于减轻冠脉搭桥后静脉桥再狭窄。
    • 闫亚哲; 闻豪; 杜江; 杨勇; 刘正杰; 林春; 文国松; 毛自朝
    • 摘要: 【目的】通过转录组测序(RNAseq)筛选灯盏乙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为筛选灯盏花优质种质资源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HPLC测定灯盏花叶片中灯盏乙素含量,筛选其中有显著差异的4份样品,以1份低灯盏乙素含量叶片样品作为对照(CK)与3份高灯盏乙素含量样品同时进行RNAseq。测序完成后分析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 expressed genes,DEGs),并对DEGs进行Gene Ontology(GO)和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功能富集分析。再选择表达量较高的参与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的DEGs进行qRT-PCR验证其表达模式。【结果】样品S3和S5灯盏乙素含量极显著高于样品S4(CK),样品S6灯盏乙素含量显著高于样品S4(CK)。高灯盏乙素样品S3、S5、S6与低灯盏乙素样品S4(CK),两两比较分别鉴定出2143个、1968个和1801个DEGs。3组差异比较组合的交集有490个共同基因,其中277个在高灯盏乙素含量样品中上调表达,另外213个在低灯盏乙素含量样品中上调表达,差异表达基因KEGG富集分析分别有13、14、14条基因在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其中类黄酮代谢下游的基因查尔酮异构酶(CHI)、黄烷酮3-羟化酶(F3H)和类黄酮3’-羟化酶(F3’H)在高灯盏乙素样品中上调表达,参与咖啡酸酯途径的莽草酸/奎宁酸羟基肉桂酰转移酶(HCT)和咖啡酰辅酶A-O-甲基转移酶(CCoAMT)基因在低灯盏乙素样品S4(CK)中上调表达。qRT-PCR对5个DEGs表达模式的检测结果与RNAseq结果一致,CHI(Eb_V2_03181)、F3H(Eb_V2_40771)、F3’H(Eb_V2_04241)在高灯盏乙素样品中上调表达,HCT(Eb_V2_4655)、CCoAMT(Eb_V2_20841)在低灯盏乙素样品中上调表达。【结论】灯盏乙素生物合成涉及多个基因,与花青素途径及咖啡酸酯途径密切相关。
    • 杨永锐; 王丽媛; 李海雯; 赵智蓉; 普瑞; 吴贵帅; 李树德
    • 摘要: 目的探讨灯盏乙素(SCU)抑制NOX(NOX2、NOX4)的表达,改善高脂高糖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肝脏纤维化程度。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SCU-25低剂量治疗组[25 mg/(kg·d)]、SCU-50中剂量治疗组[50 mg/(kg·d)]SCU-100高剂量治疗组[100 mg/(kg·d)]和姜黄素阳性药物治疗组[200 mg/(kg·d)],每组10只。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24+8周,其余各组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SD大鼠24周建立NAFLD动物模型后,给予不同浓度的SCU和姜黄素灌胃治疗8周。治疗完成后,称取大鼠的体重,麻醉状态下取大鼠血清和肝脏组织,称取肝脏的重量,计算肝脏指数;通过ELISA法检测血清和组织中ROS的含量;采用油红“O”染色检测肝脏组织脂质沉积,Masson染色检测肝脏组织的纤维化程度;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脏组织中NOX2、NOX4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体重、肝重及肝脏指数增加(P<0.01),不同剂量的SCU和姜黄素治疗后体重、肝重及肝脏指数降低,SCU-100高剂量治疗组和姜黄素阳性药物治疗组对体重和肝重降低的影响较为明显(P<0.01)。模型组血清和肝脏组织ROS含量增加(P<0.01),不同剂量的SCU和姜黄素治疗后ROS含量降低(P<0.05)。在肝脏组织中,模型组出现大量的脂质沉积和组织的纤维化表现,不同剂量的SCU和姜黄素治疗后,脂质沉积减少,肝脏的纤维化程度改善。在肝脏组织细胞中,模型组的NOX2、NOX4蛋白表达上调(P<0.05),不同剂量的SCU和姜黄素治疗后NOX2、NOX4的蛋白表达下调(P<0.05),但剂量依赖不明显。结论SCU可能通过抑制肝脏NOX2、NOX4蛋白的表达,降低ROS的产生,从而改善NAFLD的肝脏纤维化程度。
    • 贾琼; 刘文艳; 王真真; 刘丹; 盖克克; 高行
    • 摘要: 灯盏花素是从灯盏花中提取的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含有超过85%的灯盏乙素,为中国传统医药中的活血化瘀类药物,常用以改善脑血供。研究表明,灯盏花素具有舒张血管、抗血栓、心肌保护、抗心律失常等功能。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呼吸-循环系统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不仅影响患者正常生活,严重时还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常规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效果有限。目前,多个临床试验表明,灯盏花素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效果显著好于常规治疗。本文对灯盏花素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综述。
    • 林慧; 徐天瑞; 郭晓汐; 杨洋; 安输; 向诚
    • 摘要: 灯盏乙素是灯盏细辛和灯盏花的主要活性成分,可通过抑制GSK3β信号通路、小胶质细胞炎症活化等对心脑血管系统起到保护作用。虽然灯盏乙素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方面显示出显著效果,但其生物利用度低,这是制约灯盏细辛类药物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对灯盏乙素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进行总结,得出灯盏乙素在体内生物利用度低的原因可能是低溶解度导致胃肠道吸收变差、药物转运体(如MRP2、BCRP、OATP2B1、OATP1B1等)的转运作用以及胃肠道和肝脏的广泛代谢。同时考虑灯盏乙素的高血浆蛋白结合率及其与多种药物代谢酶、转运体的作用,临床应用时应考虑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带来的风险。
    • 张莉; 王雨婷; 石佳宁; 余丹; 杨仁华; 沈志强; 龙江; 陈鹏
    • 摘要: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灯盏乙素(Scutellarin)治疗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潜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通过PubChem数据库进行灯盏乙素潜在的靶点预测,运用Disgenet,CeneCards筛选与AS关联的靶基因,利用Cytoscape 3.9.0建立疾病-靶点-成份可视化网络,使用String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图,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及KECG的网络构建。另外,高脂喂养复制APOE^(-/-)小鼠AS模型,用不同浓度的灯盏乙素灌胃治疗,利用RT-PCR方法验证筛选所得核心通路的表达变化。结果(1)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灯盏乙素治疗AS的核心靶点共有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AKT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 serine/threonine kinase,MAPK),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等共106个。灯盏乙素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hsa04151)、Ras信号通路(hsa04014)、MAPK信号通路(hsa04010)(P<0.05)等涉及细胞的增殖,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等生物学过程来治疗AS;(2)体内实验验证的结果:和模型组相比,灯盏乙素组呈浓度依耐性地下调PI3K、AKT、mTOR和Bcl-2的mRNA表达,上调Bax和Caspase-3的mRNA表达,(P<0.05)。另外,和模型组相比,灯盏乙素则呈浓度依耐性地下调小鼠血清TNF-α和IL-1β的含量(P<0.05)。结论经过网络药理学筛选和RT-PCR验证,灯盏乙素通过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APOE^(-/-)小鼠AS模型炎症反应,促进细胞凋亡而治疗AS。
    • 赵汉斌
    • 摘要: 灯盏乙素是云南“十大云药”之一灯盏花的核心药效成分。近期,云南农业大学杨生超教授团队和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江会锋研究员团队合作,尝试在解脂耶氏酵母中生产灯盏花乙素,并解决前期研究中存在的灯盏甲素产量高于灯盏乙素的关键科学问题,并通过模块化优化、组合筛选不同物种基因、代谢工程改造以及发酵优化,提升灯盏乙素产量。
    • 贾秋叶; 陈浩伦; 张晓丽娜; 袁云; 吴春云
    •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索灯盏乙素对小胶质细胞介导的星形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和JAK2/STAT3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用激活的BV-2小胶质细胞培养基(称为小胶质细胞条件培养基,CM)培养TNC1星形胶质细胞,灯盏乙素干预后,分为对照组、条件培养基(CM)组、条件培养基+灯盏乙素干预组(CM+S)组,利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A1型星形胶质细胞的相关蛋白:S100Ca^(2+)结合蛋白B(S100B)、蛋白酪氨酸激酶2(JAK2)、信号转导因子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以及p-JAK2和p-STAT3在小胶质细胞介导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
    • 王立斌; 赵青; 杨珊珊; 刘亭; 杨畅
    • 摘要: 目的 基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MCAO)模型研究灯盏乙素(Scu)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经尾静脉分别注射低、中、高剂量的灯盏乙素,通过Zea-longa5分法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观察脑梗死面积,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大脑海马区的组织病变状况并通过TUNEL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综合评价灯盏乙素的脑保护作用.结果 给药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给药组大鼠脑梗死面积显著改善,脑组织海马区的病理损伤减轻,细胞凋亡显著减少(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灯盏乙素能有效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对脑组织的损伤,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