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矿法
留矿法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32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冶金工业、原子能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6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129431篇;相关期刊45种,包括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采矿技术、金属矿山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2011'中国矿业科技大会、第八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2006金属矿采矿科学技术前沿论坛等;留矿法的相关文献由197位作者贡献,包括余健、周光溪、孙宏生等。
留矿法—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29431篇
占比:99.91%
总计:129550篇
留矿法
-研究学者
- 余健
- 周光溪
- 孙宏生
- 林友
- 王志方
- 伍佑伦
- 冯声浪
- 刘波涛
- 刘照朗
- 刘维华
- 刘让
- 刘非
- 卢光亮
- 卢光远
- 周帮海
- 夏建波
- 张万忠
- 张耕田
- 曾国青
- 朱斌
- 李俊华
- 李俊平
- 李延伟
- 李振振
- 李政
- 李轶
- 杨宏波
- 杨文柱
- 林吉飞
- 熊民新
- 牛化龙
- 王双彦
- 王昌龙
- 王立全
- 王维德
- 罗万春
- 肖建新
- 谢茂辉
- 赵明亮
- 陈新鼎
- 丁德馨
- 不公告发明人
- 于清军
- 何宁
- 何益民
- 凌南
- 凌赣文
- 刘允秋
- 刘冬峰
- 刘友权
-
-
王宝文;
杨闯;
李成斌
-
-
摘要:
在地下矿高大硐室施工过程中,由于硐室断面大、变化多,长度则比较短,而且地质条件复杂,大型施工机械难于进入工作面施工,所以在高大硐室具体施工方法的选择上比较。依据硐室的形状、规格和结构差别,所穿过的岩石性质,围岩的稳定性等情况,介绍了全断面开挖法、导坑开挖法和留矿开挖法的适用条件及施工案例,从而为高大硐室的施工方法选择上提供了相关的参考。
-
-
李轶
-
-
摘要:
针对某铜矿以急倾斜矿体为主、矿体中厚、品位高、围岩稳固的特点,选择了浅孔留矿嗣后充填采矿法,同时阐述了该采矿方法的开采工艺。为了确保生产过程中该采矿方法安全使用的可靠性及合理性,采用岩土FLAC^(3D)软件对矿房长度44 m、间柱宽6 m、顶底柱高12 m、中段高度145 m的采场结构参数进行稳定性分析论证,模拟结果表明:在充填的情况下,该采场结构参数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合理性和安全保障性;分段开采后顶板产生的塑性区高度有限,说明该矿山现在采用浅孔留矿嗣后充填采矿法开采,采场顶板整体是有稳定保障的,不会对顶板造成显著的安全影响。同时也验证了该采矿工艺具有安全、合理可行、效益高的优势,为矿山的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支撑。
-
-
李轶
-
-
摘要:
针对某铜矿以急倾斜矿体为主、矿体中厚、品位高、围岩稳固的特点,选择了浅孔留矿嗣后充填采矿法,同时阐述了该采矿方法的开采工艺.为了确保生产过程中该采矿方法安全使用的可靠性及合理性,采用岩土FLAC3D软件对矿房长度44 m、间柱宽6 m、顶底柱高12 m、中段高度145 m的采场结构参数进行稳定性分析论证,模拟结果表明:在充填的情况下,该采场结构参数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合理性和安全保障性;分段开采后顶板产生的塑性区高度有限,说明该矿山现在采用浅孔留矿嗣后充填采矿法开采,采场顶板整体是有稳定保障的,不会对顶板造成显著的安全影响.同时也验证了该采矿工艺具有安全、合理可行、效益高的优势,为矿山的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支撑.
-
-
张海磊;
焦满岱;
赵文奇;
陈小平
-
-
摘要:
镇-旬铅锌矿集区位于西秦岭造山带东侧边缘地带,区域内以各种形态的薄矿体型铅锌矿床为主,某矿业公司在该区域拥有多处铅锌矿权,均为难采薄矿体.在长期不同类型的薄矿体开采实践中,总结出了多种各具特色的薄矿体地下采矿方法,具体为选用壁式机械化连续开采全面采矿法,实现了干沟铅锌矿波浪形缓倾斜薄矿体机械化开采;将削壁充填采矿法与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优点,充分结合创造出了上向巷道式干式充填采矿法方案,解决了四神沟铅锌矿连续性差急倾斜薄矿体高效开采难题;灵活采用无底柱浅孔留矿法、有底柱浅孔留矿法、后退式挑顶浅孔留矿法三种方案,极大地提高了黄兔林铅锌矿厚度多变倾斜薄矿体矿石回收率.上述五种采矿方法丰富了我国薄矿体地下采矿方法类型,具有极强的参考价值.
-
-
何宁
-
-
摘要:
下坪田方解石矿在矿井整合以后,亟需对新开采条件下的工艺参数进行评价.基于急倾斜厚层矿体空场采矿法条件,根据岩层极限平衡理论计算分析了岩(立)柱宽度的稳定性,开采深度越深,岩柱宽度应越大,在+200m段留8.0m,在+150m段留9.0m,在+100m段留10.0m.根据岩石力学理论,计算分析了空场跨度,开采深度越深,空场跨度应越小,在+200 m段跨度60 m,在+150 m段和+100 m段跨度45 m.采用UDEC软件对开采过程进行了分析,矿体开采以后在各段顶板中形成的承载拱结构使得空场及岩柱均保持稳定.工程实践表明,以优化后的开采工艺参数进行开采安全可靠.
-
-
-
刘玉德
-
-
摘要:
大桥头方解石矿在大桥头铅锌矿和仙洞方解石矿整合以后,亟需对新开采条件下的分段空场留矿式开采工艺参数进行评价.基于矿体赋存条件和分段空场采矿工艺,根据岩层极限平衡理论计算分析了岩(立)柱宽度的稳定性,开采深度越深,岩柱宽度应越大,在+200 m段留8.0 m,在+150 m段留9.0 m,在+100 m段留10.0 m.根据岩石力学理论,计算分析了空场跨度,开采深度越深,空场跨度应越小,在+200 m段跨度60 m,在+150、+100 m段跨度45 m.采用UDEC模拟软件对8m岩立柱、空场顶底板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矿体开采以后在各段顶板中形成的承载拱结构使得空场及岩柱均可保持稳定.采用FLAC3D数值模拟方法对分段开挖垂直位移进行分析,上段开采对本段开采造成扰动影响较小,底柱由于埋深侧向压力的对向挤压出现大幅度上鼓并产生塑性区.工程实践表明,以优化后的开采工艺参数进行开采是安全可靠的.
-
-
张磊;
叶浩然
-
-
摘要:
留矿法采场大量放矿时,急倾斜顶板易冒落、垮塌.为维护顶板稳定,采用2~3排预应力锚杆加条网构成的锚杆条网带沿倾斜间隔一定距离全长支护采场顶板.以二里河铅锌矿为例,应用FLAC3D数值模拟支护前后采场顶板的受力情况,并通过现场工程应用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锚杆条网带控顶具有减跨效应,可以借助顶板最大允许跨度公式设计锚杆条网带支护间距;在留矿法采场中,每间隔几个落矿分层支护一组锚杆条网带,可以有效地降低顶板最大拉应力及受拉区面积,现场应用证明护顶该方法可以有效控制顶板、减少冒落、降低贫化.
-
-
郭忠华;
郭靖
-
-
摘要:
薄小矿体资源利用一直是矿山企业生产中的难题,根据某矿山薄小矿体赋存条件,在满足开采原则的条件下,确定了无底柱小分段留矿法的采矿方法,并给出了主要技术参数,减小采切成本,为此类矿石资源开发提供借鉴经验.
-
-
夏建波;
林友;
林吉飞;
赵明亮
-
-
摘要:
梁花阱铜矿V号矿体属急倾斜中厚矿体,原采用分段凿岩阶段矿房法开采,上盘围岩局部不稳固发生坍塌,废石混入造成出矿品位达不到入选要求.针对原采矿方案存在问题,设计了切顶锚杆护顶中深孔留矿法采矿方案,将矿体沿厚度方向分为2层同时自下而上推进开采,靠上盘分层超前靠下盘分层一定距离,在靠上盘分层开采面下方的工作面中完成凿岩、爆破、护顶等作业.该采矿方案在矿山进行了采矿实验并取得成功,同原采矿方案比较,其千吨采切比减少了0.84 m/kt,综合回收率提高了3.2%,采矿工效提高了3.3 t/(工·班),生产能力提升了80 t/d,大块率下降了4.9%,采矿直接成本下降了1.8元/t.该采矿方案对类似开采条件的矿山具有应用与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