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厚矿体
中厚矿体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243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工业经济、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4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573726篇;相关期刊57种,包括采矿技术、金属矿山、现代矿业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八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2008年全国采矿技术高峰论坛、2005年全国黄金矿山技术交流会等;中厚矿体的相关文献由587位作者贡献,包括吴爱祥、任凤玉、王贻明等。
中厚矿体—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73726篇
占比:99.98%
总计:573853篇
中厚矿体
-研究学者
- 吴爱祥
- 任凤玉
- 王贻明
- 胡建华
- 文磊
- 曾令义
- 秦亚光
- 罗周全
- 马少维
- 刘志祥
- 刘育明
- 张晋军
- 张爱民
- 张海磊
- 王勇
- 赵龙
- 郑学敏
- 陈小伟
- 马俊生
- 丁春胜
- 万孝衡
- 付煜
- 代转
- 何艳梅
- 刘培正
- 刘志军
- 刘财林
- 吴沅声
- 吴翔伟
- 周礼
- 安龙
- 宫国慧
- 廖九波
- 张少杰
- 徐帅
- 易善华
- 曹建立
- 李元辉
- 李君
- 李运胜
- 杨清平
- 杨鹏
- 林卫星
- 欧任泽
- 江科
- 汤永平
- 洪志先
- 潘冬
- 王宇
- 罗静
-
-
张玉伟;
张建;
史先锋
-
-
摘要:
鲁南矿业王峪矿段在实际开采中对矿体厚度≥15m,倾角≥55°的矿体主要采用了阶段空场嗣后充填法采矿,本文概述采切工程布置、回采工艺以及在生产流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阶段空场嗣后充填法在鲁南矿业的成功应用,矿块生产能力达到606t/d,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综合成本;采用堑沟式底部结构,遥控铲运机出矿,出矿人员不进入空区,极大提高了安全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安全效益。
-
-
李姜伟;
刘东锐;
常明卫
-
-
摘要:
缓倾斜至倾斜中厚矿体的开采一直是采矿技术人员亟需攻克的难题,常规的采矿方法回采易造成损失大、出矿困难等问题。对嵩县金牛上庄矿区矿体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依照相关设计理论与方法,提出采用预切顶中深孔分段空场法回采缓倾斜中厚矿体的方案,并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正确性及可行性,为同类矿山或矿体提供了可借鉴的工程经验与方法。
-
-
李文义;
张友刚;
张文艺;
赵树金;
朱卫东;
耿晓飞;
赵志豪;
温阔业
-
-
摘要:
2007年以来,中国黄金集团石湖矿业有限公司对101采区和矿场进行了改建,使其采矿生产能力从200吨/天变成了600吨/天以上。由于长期开采,101采区上部资源已逐步回采完毕,因而,石湖公司转向深部180米中段水平及以下矿体的开采。但由于矿体赋存条件、矿岩力学性质、稳固程度及矿石品位等都发生了变化,原留矿采矿法并不适用于下部矿体。针对高品位、高价值的急倾斜中厚矿体,石湖公司创新性地提出了机械化程度高、技术先进、经济上合理的全尾砂胶结充填系统,采用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进行无矿柱盘区连续开采。不仅解决了石湖公司实际问题,也为其他类型矿山提供了可借鉴的技术和经验。
-
-
吴沅声
-
-
摘要:
缓倾斜中厚矿体的开采一直是采矿工程的难题.针对广西大新锰矿的特点,设计采用底盘漏斗空场法回采,垂直扇形中深孔凿岩,集中爆破,铲运机连续出矿工艺,封闭空区,顶板自然崩落充填空区.通过采矿方法的合理应用及机械设备的使用,充分回收矿产资源,且达到安全高效的生产目的.
-
-
农军宁
-
-
摘要:
中厚矿体陡—缓倾斜交替区域的采矿是实际生产中的难点,结合广西大新锰矿下雷矿区的生产技术实践工作,采用中深孔留矿法开采,根据实际改善爆破及出矿工艺,探索出了一条中厚矿体陡—缓倾斜交替区域的采矿方法,解决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采矿技术与安全问题.
-
-
任玉东
-
-
摘要:
红花沟金矿15-6号矿体属急倾斜中厚矿体,且矿岩稳定性较差,采用削壁充填采矿法回采易导致采场作业安全条件欠佳且极易造成大量的采矿损失贫化.根据红花沟金矿15-6号矿体的开采技术条件,开展了上向水平分层分步充填采矿法试验研究,其实质是基于上向水平分层干式充填采矿法,将采场分步骤回采,控制采场跨度,确保采场顶板稳定与生产安全.该方案很好地解决了厚度为8~10 m的中厚矿体开采问题,有利于矿山完成生产任务并提高经济效益.
-
-
赖伟;
郭勤强;
柳小胜;
刘婉莹
-
-
摘要:
针对不稳固缓倾斜薄至中厚矿体开采技术难题,通过调研类似矿体采矿方法,确定采用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采取二期进路分层交叉接顶压顶和先期导硐后期扩压回采工艺,采用土工布钢骨架式柔性透水式充填挡墙.通过工业试验,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采矿贫化率≤4.3%,采矿损失率≤3.7%,进路生产能力≥105 t/d,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适用于赋存形态复杂的不稳固缓倾斜薄至中厚矿体.
-
-
吴沅声
-
-
摘要:
缓倾斜中厚矿体的开采一直是采矿工程的难题.针对大新锰矿的特点,研究探索了的缓倾斜中厚矿体开采的工艺.设计采用底盘漏斗法回采,水平中深孔凿岩爆破,铲运机连续出矿工艺,自然崩落顶板充填空区.通过采矿方法的合理应用及机械设备的使用,充分回收矿产资源,且达到安全高效的生产目的.
-
-
-
-
-
王平;
张开平;
陈广宝
- 《第八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
| 2009年
-
摘要:
江西金山金矿开采蚀变糜棱岩型金矿床。2个中段之间留下大量缓倾斜矿柱(俗称楼板矿柱)。这些矿柱目前正在采用不同的采矿方法进行残矿回收,给生产带来很多困难,安全性很差,造成诸多不便。所以,对于缓倾斜中厚矿体一直在寻找一种安全、高效与经济的采矿方法,以便于矿山生产正常进行,提高地质资源利用率。就此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