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电渣重熔

电渣重熔

电渣重熔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3年内共计1424篇,主要集中在冶金工业、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05篇、会议论文148篇、专利文献378657篇;相关期刊184种,包括北京科技大学学报、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材料与冶金学报等; 相关会议73种,包括第十届中国钢铁年会暨第六届宝钢学术年会、第十三届中国高温合金年会、第二届全国电磁冶金与强磁场材料科学会议等;电渣重熔的相关文献由2455位作者贡献,包括姜周华、李宝宽、常立忠等。

电渣重熔—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05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148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378657 占比:99.80%

总计:379410篇

电渣重熔—发文趋势图

电渣重熔

-研究学者

  • 姜周华
  • 李宝宽
  • 常立忠
  • 董艳伍
  • 刘福斌
  • 施晓芳
  • 王芳
  • 李花兵
  • 向大林
  • 耿鑫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建武; 王宁; 杨树峰
    • 摘要: 利用MeltFlow软件对镍基高温合金电渣重熔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探究了电渣重熔过程中温度场、流场、熔池形貌及微观组织的分布特点,通过工业试验验证模拟的准确性,定量分析熔速对熔炼过程的影响规律,提出了一种改善铸锭凝固质量的工艺优化方法。结果表明,渣池内的温度相对较高且分布均匀,熔池形貌近似“V”型。铸锭一次枝晶间距从中心到边缘沿径向逐渐减小,而二次枝晶间距没有明显差别。对比试验数据,数值模拟结果误差较小,可以准确预测镍基高温合金电渣重熔过程中的熔池形貌和枝晶间距。随着熔化速率的减小,金属熔池深度降低,ESR铸锭二次枝晶间距逐渐减小,且宏观偏析程度得到改善,黑斑产生概率逐渐降低。控制熔化速率由0.47 kg/min降低至0.45 kg/min,有利于获得凝固质量较好的镍基高温合金电渣重熔铸锭。
    • 邹磊; 吴和保
    • 摘要: 简要介绍了H13热作模具钢电渣重熔的工艺流程,同时对黄石地区一些H13生产厂商的产品进行调研、取样,然后加以分析、对比,结果表明,电渣重熔既可以降低成品的杂质元素以及有害元素的含量,还可以减少夹杂物,有利于提高H13钢的合格率,延长其使用寿命。
    • 王立; 郭显胜; 王鹏飞; 周沛沛
    • 摘要: 采用EBT→LF→VOD→ESR冶炼工艺方案,完成2个炉次,直径1100 mm超低碳控氮奥氏体不锈钢F316电渣锭的工艺试验,结果表明:电渣锭化学元素均匀,纯净度高,能满足核电超低碳控氮奥氏体不锈钢的制造需求。
    • 黄雪驰; 李宝宽; 段怡如; 刘中秋
    • 摘要: 为降低电渣钢锭中的总w_(O),建立了预测界面传质速率的同步反应热-动力学模型,对电渣重熔过程的氧传递行为与电磁-流动-传热-传质进行耦合分析,并提出钢液中w_(O)的控制方法.结果表明,随重熔过程的进行,熔渣中w_(FeO)和钢液中w_(O)均升高,呈现重熔前期“脱氧”、后期“增氧”的现象,渣池-电极端部和渣池-金属熔滴界面是w_(O)升高的主要位置.当电流为1200~1800 A时,熔炼相同长度电极时的钢液中w_(O)从82.4×10^(-6)降低到70.6×10^(-6);采用惰性气体保护,使钢液中w_(O)从78.7×10^(-6)降低到15.3×10^(-6);使用70%CaF_(2)+30%Al_(2)O_(3)渣系控制钢液中w_(O)的效果最佳,低w_(Al_(2)O_(3))的渣系有利于降低钢液中w_(O).
    • 崔利民; 王忠鑫; 罗保帅; 张欢欢
    • 摘要: GH2132合金(1.90%~2.30%Ti)重熔过程中Ti烧损量大(Δ[Ti]0.37%~0.57%),重熔中、后期钢中Ti含量仅为1.83%~1.89%。通过采用(%)CaF_(2):Al_(2)O_(3):CaO:TiO_(2)=75:15:5:5渣系替代原CaF_(2)70%+Al_(2)O_(3)30%渣系,控制渣中不稳定氧化物(SiO_(2)+FeO)≤0.6%、冶炼过程熔速控制从原6.1~6.3 kg/min降至5.3~5.6 kg/min等工艺措施,电渣锭各部位的Ti含量为2.06%~2.21%,Ti烧损量Δ[Ti]降至0.19%~0.34%。电渣锭锻造开坯后取样对夹杂物进行检验,发现通过工艺调整后夹杂物也有明显改善效果,D类细系夹杂物控制在0.5级以下,符合供货要求。
    • 刘福斌; 张海宝; 高俊哲; 耿鑫
    • 摘要: 针对电渣重熔Inconel 625合金过程中Al和Ti含量的控制问题,通过渣-金平衡实验和基于离子-分子共存理论建立作用浓度热力学模型的研究,探索渣系组元对Al,Ti烧损的影响机制.研究了渣系各组元活度及活度比与渣系成分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TiO_(2)的质量分数为3%时,渣系能较好地控制Al和Ti氧化的效果.炉渣中的CaO会引起合金中Al和Ti不同程度的烧损,过量CaO会导致合金发生“烧Ti增Al”现象.升高温度可以抑制合金中Al的氧化,而降低温度可以抑制Ti的氧化.在1823 K下,能够有效减少Inconel 625合金电渣重熔过程中Al和Ti烧损的渣系组成为w(CaF_(2))=50%~60%,w(Al_(2)O_(3))=15%~20%,w(CaO)=14%~20%,w(MgO)=3%,w(TiO_(2))=2.5%~3.5%.
    • 姚忠; 马恒春; 张振民
    • 摘要: 对火炮炮身用PCrNi1MoA钢管的生产从冶炼、开坯到轧制成钢管材全过程的生产工艺进行了分析,采用电炉EAF+LF精炼炉+VD真空脱气+电渣重熔的最佳冶炼工艺,采用双辊卧式双导盘Acco-Roll轧管机组生产的PCrNi1MoA钢管质量稳定,各项性能完全满足标准要求。
    • 刘茂军; 段怡如; 李宝宽
    • 摘要: 通过建立描述六电极电渣重熔系统电磁场的数学模型,采用磁矢量位方法分析计算焦耳热场的分布。结果表明,电流主要分布在渣池内,相邻电极之间会发生电流交汇,在同相电极间电流起主导作用;焦耳热主要分布在渣池内电极底部;在渣池内部,渣池越薄,电极间距越大,焦耳热沿轴向的分布越均匀;在渣池外侧,渣池越厚,电极间距越小,焦耳热沿轴向的分布越均匀。
    • 炼钢编辑部
    • 摘要: 《炼钢》杂志是由武汉钢铁有限公司与中国金属学会共同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国冶金类中文核心期刊(双月刊),创刊于1985年3月。主要刊登与炼钢领域相关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应用实践经验和科研最新成果介绍等内容的文章。《炼钢》杂志共设置8个栏目:1)专题论述(特约稿件);2)铁水预处理(铁水预处理工艺技术及相关技术);3)转炉及电炉冶炼(转炉、电炉及其它炼钢方法的工艺技术及相关技术);4)炉外精炼(钢包吹氩、RH、LF、VD、CAS-OB、喂线等工艺技术及相关技术);5)凝固与浇铸(电渣重熔、模铸、连铸、薄板坯(带)连铸连轧等工艺技术及相关技术);6)产品工艺及质量控制(不同钢种(包括特钢)的全流程生产工艺开发、质量控制及钢中夹杂物研究等);7)节能环保(钢渣综合利用、气体回收、负能炼钢等相关技术);8)其他。
    • 刘峻辰; 李万明; 臧喜民; 付乐
    • 摘要: 工模具钢中的碳化物偏析严重影响其加工性能和使用性能,提高冷却速率对改善碳化物特征、减轻碳化物偏析具有重要意义。分别从碳化物尺寸、数量、形貌、类型、网距的角度讨论冷却速率对碳化物特征的影响,总结提高冷却速率的主要方法。随着冷却速率增大,工模具钢中碳化物尺寸减小,数量增加,且分布均匀;同时,碳化物形貌由条状、片层状向球状、棒状、颗粒状转变,碳化物网距减小,但是碳化物类型不发生改变。优化电渣重熔工模具钢工艺参数、改善熔池结构是提高冷却速率的有效方法;冷却速率对碳化物特征影响的基础研究应侧重于三维形貌的表征和冷却速率对碳化物特征影响机制的研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