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场仿真
电场仿真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190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金属学与金属工艺、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7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60607篇;相关期刊73种,包括电瓷避雷器、电工技术、电工技术学报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2016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第四届全国脉冲功率会议、2012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等;电场仿真的相关文献由794位作者贡献,包括崔艳东、张佰庆、程建伟等。
电场仿真—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0607篇
占比:99.74%
总计:60763篇
电场仿真
-研究学者
- 崔艳东
- 张佰庆
- 程建伟
- 童维占
- 谢伟
- 周文俊
- 张施令
- 朱志豪
- 杨光
- 王帅兵
- 王海燕
- 肖登明
- 马飞越
- 黄克捷
- 仲彬
- 何海明
- 余海泳
- 倪鹤立
- 傅晨钊
- 关宏
- 冷兆云
- 刘云鹏
- 刘全
- 刘刚
- 刘吉臻
- 刘巧
- 刘玉华
- 刘英英
- 卢海山
- 卢秀圆
- 司文荣
- 吴永亮
- 夏小飞
- 姚树华
- 姚灿江
- 姚维强
- 姚陈果
- 姚顺
- 孙晨玮
- 孙玉洲
- 孙龙勇
- 宋大为
- 宋维庭
- 尹久红
- 岳永刚
- 崇庆巍
- 师丽芳
- 康敏
- 张冠军
- 张宇晖
-
-
袁妮;
吴俊丽;
冷兆云
-
-
摘要:
为了实现固态变压器绝缘性能的提升,满足其电压等级提升和紧凑型一体化设计的需求,利用遗传算法与电场仿真联合方法优化了固态变压器高压连接处绝缘结构。首先通过建立一体化固态变压器的绝缘结构模型,计算了稳态电场分布状态及局域电场集中位置,发现高频变压器与电力电子模块连接处接地截止点局域最高电场达6.97 kV/mm,高于空气击穿强度。其次设计了圆弧形模块连接绝缘结构将接地截止点埋入固体绝缘介质中,并通过遗传算法与电场仿真联合方法优化了圆弧形结构尺寸参数,使得连接处最高电场转移至固体绝缘介质内部,周围空气最高电场下降了84.8%至1.06 k V/mm。研究表明,优化算法与电场仿真联合的方法有助于高效优化绝缘结构,圆弧形模块连接结构是固态变压器可行的绝缘连接结构。
-
-
王志川;
肖云;
丁雪峰;
杨蔚;
刘玉华;
姜炯挺
-
-
摘要:
复合绝缘是空气绝缘开关设备小型化设计的一种重要绝缘方式。复合绝缘结构的PT(电压互感器)柜运行情况表明,该类型产品的绝缘故障率较高,特别是在湿度和污秽联合影响下,因绝缘结构设计不当的产品很容易产生局部放电,进而引发相间短路。究其原因,绝缘隔板是相间短路的"桥梁"。文中对一起24 kV PT手车三相短路事故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电场仿真结果可以看出:在复合绝缘结构中,高压对绝缘板之间的距离是复合绝缘结构设计的关键。文中的故障分析以及电场分析为新产品开发与故障诊断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
-
李国倡;
梁箫剑;
魏艳慧;
苏国强;
雷清泉
-
-
摘要:
配电网电缆附件是配电网系统的关键部件,其复合绝缘XLPE/SIR界面是最为薄弱的绝缘位置。该文模拟了电缆附件安装和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典型缺陷,设计了电缆附件复合绝缘XLPE/SIR界面存在气泡、气隙、水珠、水膜、金属杂质、半导电杂质和绝缘杂质七种界面缺陷结构,通过建立配电网电缆附件界面缺陷电场仿真模型,研究典型缺陷下电缆附件内部电场畸变规律。仿真结果表明:在工频下,气泡缺陷与气隙缺陷在界面上引起的最大电场强度畸变值分别为13kV/mm和4.58kV/mm,随着气泡缺陷尺寸的增加,电场畸变呈小幅增大趋势;水珠缺陷和水膜缺陷引起的最大畸变电场分别为2.94kV/mm和3.74kV/mm,随着缺陷尺寸的增大,电场畸变明显加剧,当尺寸增大两倍时,水珠和水膜引起的最大畸变电场分别提高了18.7%和16%;随着缺陷远离应力锥根部,金属缺陷与半导电缺陷引起的电场畸变先增大后减小,最大畸变电场出现在距离应力锥约2mm处,畸变值约为3.65kV/mm。相比而言,绝缘缺陷引起的最大电场畸变出现在应力锥根部,约为8.74kV/mm,随着缺陷远离应力锥根部电场畸变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该文研究结果对于配电网电缆附件故障分析和运行维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
王俊浩;
李永军;
李小虎;
刘井东;
程泉栋;
张世豪;
张炜宽
-
-
摘要:
盆式绝缘子是以环氧树脂为主绝缘材料的绝缘器件,在气体绝缘变电站(Gas Insulated Substation,GIS)内起到绝缘和支撑的作用,其绝缘寿命对GIS的稳定运行起到关键作用。目前GIS内常见的故障类型主要是由盆式绝缘子的绝缘问题引起的,因此提高盆式绝缘子的整体绝缘性能有助于保障GIS安全可靠运行。首先使用Solid⁃Works建立盆式绝缘子的三维模型,使用Comsol仿真软件建立盆式绝缘子有限元分析模型,利用此模型分别对完好以及有气隙缺陷的盆式绝缘子施加110 kV、220 kV、330 kV电压并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研究其内部电势及场强分布;最终得出对盆式绝缘子加压时的电势以及电场强度分布。之后,向环氧树脂颗粒内填充不同含量的纳米Al_(2)O_(3),制备出纳米Al_(2)O_(3)/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测量不同填充比例下的复合材料绝缘特性参数。仿真结果表明,在中间嵌件与环氧树脂浇注件的连接处电势以及电场强度均较大,尤其是连接处与空气接触部分,由于此处较尖锐,会发生电荷聚集情况,使得这个位置的电场强度分布产生畸变,从而导致材料的老化过程加速;同时,当纳米Al_(2)O_(3)粒子填充含量(质量分数)为1.5%时,复合试样的相对介电常数、介损值相较于纯环氧树脂均显著降低,其中介电常数减小了17.1%,介质损耗角正切值减小了47.6%。微量纳米Al_(2)O_(3)共混能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研究结果可为改善盆式绝缘子的制备工艺及延长其使用寿命提供设计参考。
-
-
周心晨;
谭奇璞;
李光勇;
尹伊;
陈晓西
-
-
摘要:
为了实现适用性更好的尺寸、椭圆率和中心可变的光阑,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四路电压驱动的液晶器件的可变光阑,通过数值计算和实验测试对液晶器件有效光阑区域的特性进行研究。通过数值计算仿真器件分布特性,得到器件不同工作状态的电压条件及光阑中心移动方法的仿真结果;通过光路搭建测试器件的光阑特性,达到了圆形光阑和椭圆光阑分布的效果;对比了移动电场后器件中心的变化与仿真结果。测试结果表明:通过改变电压的幅值和相位的方式可以控制液晶光阑的工作状态。在上下基板电极频率不同、初始相位差不同的条件下基本实现了不同椭圆率的光阑效果。在有效区域内,中心平移测量实际值与仿真结果的平均误差为3.33%。器件基本满足不同孔径通光和场景内移动光阑中心的需求。
-
-
王景兵;
王家兴;
李国倡;
齐朋帅;
程兆璐;
张帆;
张家豪;
魏艳慧
-
-
摘要:
动车组运行环境复杂,在电、热、高速气流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的车顶高压电缆终端绝缘材料性能是影响动车组供电系统安全稳定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采用实验分析与仿真计算相结合的方法,测试分析了车顶电缆终端典型绝缘材料的导热性能、玻璃化转变温度和介电性能;通过建立车顶电缆终端电-热耦合仿真模型,分别研究了室温下电缆终端电场分布以及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电缆终端温度分布。结果表明:三元乙丙橡胶和环氧树脂的导热系数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高于80°C时,导热系数随着温度的升高有所减小。室温下,三元乙丙橡胶和环氧树脂的导热系数分别为0.251 W/(m·K)和0.431 W/(m·K)。三元乙丙橡胶的相对介电常数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小,从-60°C的3.70减小到100°C的3.28;环氧树脂的相对介电常数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从-60°C的5.02增大到100°C的5.29,这是由于二者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不同引起的。仿真结果表明:温度引起交流电缆终端的电场变化不大,最大畸变点出现在应力锥根部,其值为3.120 kV/mm;其次电场集中分布在电缆主绝缘,电场强度为2.995 kV/mm。
-
-
王胜辉;
郭奉天;
董兴浩;
王玺铭;
律方成;
李浩
-
-
摘要:
鸟巢类故障是涉鸟故障中造成输电线路跳闸的主要原因之一,为研究巢材闪络与雨水的电导率、巢材的长度及其空间位置等因素的关系,论文测量了不同种类及湿度下巢材的电阻,研究了影响巢材导电性能的因素;模拟巢材在杆塔上的情况,研究了导线-杆塔间隙中有巢材时的闪络特性;建立了110 kV酒杯型杆塔边相的三维仿真模型,研究了巢材对空气间隙电场畸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淋在巢材上的雨水模拟液电导率越大,其在固定间隙距离下的间隙击穿电压和击穿场强越小;严重情况下,巢材与均压环的击穿平均场强为3.96 kV/cm,可以等效为棒-棒间隙的击穿过程。论文研究结论可为输电线路鸟巢类故障防治和闪络预警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
张丕沛;
李杰;
李秀卫;
汪鹏;
师伟
-
-
摘要:
罐式断路器作为SF_(6)气体绝缘封闭设备,若气室内残留灰尘、金属碎屑等异物,则可能在带电后引发放电跳闸事故。文中介绍了一起252 kV罐式断路器内部放电故障引起的跳闸事故,通过返厂解体检查,判断此次故障是由施工过程中引入的异物导致的,并结合罐体内部电场仿真计算,对放电发生在送电过程中而非耐压试验时的原因进行了解释。
-
-
张世栋;
苏国强;
刘合金;
张林利;
李帅
-
-
摘要:
为了预防不同类型接头缺陷引发的绝缘故障以及事后故障分析,针对电缆附件复合界面处缺陷,设计交联聚乙烯与硅橡胶双层结构界面缺陷模型,通过对不同缺陷的试样进行击穿实验,研究绝缘、半导电、金属等3种典型界面缺陷类型下的击穿特性,并且通过建立双层结构界面缺陷模型仿真模型,计算界面缺陷引起的电场畸变;在此基础上将缺陷模型扩展到配电电缆中间接头,研究存在缺陷时电缆中间接头的内部电场分布。实验表明相比于无缺陷时,引入绝缘缺陷对击穿场强的影响不明显,而引入金属和半导电缺陷后击穿场强明显降低;仿真计算表明3种缺陷中绝缘缺陷引起的电场畸变最小,与击穿实验规律相吻合。金属与半导电缺陷引起的电场畸变随着缺陷远离应力锥根部呈先增大后减小,而对于绝缘缺陷,电场畸变随着缺陷远离应力锥根部呈现下降趋势,最大场强出现在三结合点处。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电缆附件界面缺陷状态对电场分布的影响规律,对于电缆附件安装制作的关键环节管控具有实际意义,同时可为配电电缆附件运行维护和故障分析提供参考。
-
-
李琳;
曹岩;
贾峰;
黄亮
-
-
摘要:
电解加工技术是目前航天航空发动机核心零部件涡轮叶片的主要加工方法之一.叶片电解加工工具阴极设计方法与修正是提高叶片电解加工精度的关键.电解加工中阴极进给角度、工件装夹角度和工件型面法线方向夹角的规范性和均匀性是影响阴极设计准确性的重要因素.分析某小型发动机涡轮转子叶片三维模型结构,建立叶片型面上各采样点对应的阴极工具型面加工间隙的分布规律模型.优化阴极进给角度与毛坯件装夹角度,结合电场仿真分析进行优化,研究提高阴极型面设计精确度的电解加工阴极型面模型的设计方法.
-
-
Wang Haitao;
王海涛;
Zhang Jun;
张军
- 《第四届全国脉冲功率会议》
| 2015年
-
摘要:
本文对不同形状的金属电极进行电场仿真,比较不同形状电极的电场分布的区别,得出针板电极在实验应用方面的优势.对不同电压以及不同间距情况下的针板电极阴阳极之间的电场进行了模拟,证明针板电极表面最大场强值随着电压降低而降低,随着电极间距增大而减小.基于此,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测量不同材料的击穿阈值也有了实现的可能性.另外在真空条件下利用PIC模拟软件对针板电极脉冲直流击穿进行了等离子体模拟,模拟结果表明:随着背景粒子数密度的增加,即实际情况下气压的增大,等离子体的发展速度更快,二极管的击穿速度更快.这为实验中观测真空度对击穿的影响提供了参考.
-
-
尹久红;
王斌;
闫欢;
胡艺缤;
丁敬垒
- 《第十八届全国微波磁学会议》
| 2017年
-
摘要:
针对目前微波系统超高功率发展的趋势,提出了相应频段的隔离器设计需求.本文通过原理分析,结合HFSS电场仿真软件和ANSYS热力学软件设计制作了一种具有损耗低、隔离度高、功率容量大等优点的超高功率隔离器.所研制的隔离器在所需频段内工作性能良好,性能指标为:工作频率f=3700MHz士20MHz,输入电压驻波比VSWR≤1.1,正向损耗(插损)α+≤0.25dB,反向损耗(隔离度)α-≥25dB,功率容量P≥600kW,脉冲时间t≤5s,研制的产品成功通过了高功率的试验考核.
-
-
胡艺缤;
闫欢;
燕宣余;
尹久红;
赖金明
- 《第十八届全国微波磁学会议》
| 2017年
-
摘要:
中国新一代无人侦察机、预警机等作战平台要求电子系统同时兼具反隐身、超视距、数据链等功能.P波段宽带大功率小型化环行器是系统前端实现收发功能的的关键元器件.本文通过原理分析,结合HFSS电场仿真软件和ANSYS热力学软件设计制作了一款P波段宽带大功率小型化环行器,在60mm×60mm×26mm的体积下可实现50%带宽,连续波通过功率200W.
-
-
WANG Zhenhua;
王振华;
YANG Lin;
阳林;
ZHANG Fei;
张飞;
HAO Yanpeng;
郝艳捧;
LIAO Yifan;
廖一帆;
ZHANG Fuzeng;
张福增;
LI licheng;
李立涅
- 《2016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
| 2016年
-
摘要:
复合支柱绝缘子的伞裙结构参数是影响其雨闪电压的极为重要的因素之一.本文利用正交试验的方法选取模型参数,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复合支柱绝缘子建模进行仿真,研究淋雨状态下伞间距、大伞伸出、大小伞伸出差对绝缘子电场分布的影响.提出绝缘子伞裙沿面电场以及空气间隙电场两个因素作为伞裙优化的判据.结果表明,以伞裙沿面电场为判据时,大伞伸出对沿面场强影响最大,伞间距次之,伞伸出差最小;以空气间隙电场为判据时,伞间距对空气间隙场强影响最大,大伞伸出次之,伞伸出差最小.通过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空气间隙场强为判据更加合理.优化后的参数仿真得到的场强更小,说明了利用正交试验法对绝缘子伞裙参数进行优化具有合理性.
-
-
-
常亚利;
谭向宇;
黄然;
彭晶;
程志万
- 《2012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
| 2012年
-
摘要:
采用有限元法搭建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二维模型,对其进行电场仿真;布置在线监测装置于不同位置,在不同电压激励下观察电力电缆的电场分布,得出在线监测装置对于电缆的电场影响较为严重,尤其是罗氏线圈离绝缘末端越近,影响越大.同时在实验室对该情况进行验证.所有这些为电力电缆的电场分析以及在线监测装置的布置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
-
-
-
周旭
- 《第十四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中国·沈阳机器人大会》
| 2017年
-
摘要:
真空灭弧室是真空断路器的核心部分.随着真空开关的不断发展,产品的小型化是真空断路器发展的必行趋势.本文以1140V的电压等级为基础,确定真空灭弧室的基本零件尺寸.利用这些尺寸设计新型一体式真空灭弧室,即把传统的真空灭弧室和操动机构放置在一起,形成新的真空灭弧室.提出了3种设计方案.利用有限元软件对新型一体式真空灭弧室的电场进行仿真证明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新型一体式真空灭弧室的研究对产品小型化有一定意义.
-
-
周旭
- 《第十四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中国·沈阳机器人大会》
| 2017年
-
摘要:
真空灭弧室是真空断路器的核心部分.随着真空开关的不断发展,产品的小型化是真空断路器发展的必行趋势.本文以1140V的电压等级为基础,确定真空灭弧室的基本零件尺寸.利用这些尺寸设计新型一体式真空灭弧室,即把传统的真空灭弧室和操动机构放置在一起,形成新的真空灭弧室.提出了3种设计方案.利用有限元软件对新型一体式真空灭弧室的电场进行仿真证明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新型一体式真空灭弧室的研究对产品小型化有一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