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电力消费

电力消费

电力消费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680篇,主要集中在工业经济、电工技术、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23篇、会议论文28篇、专利文献172429篇;相关期刊372种,包括农电管理、广西电业、中国能源等; 相关会议25种,包括决策论坛——企业行政管理与创新学术研讨会、第十一届(2016)中国管理学年会、2015年中国地理学会西北地区学术年会等;电力消费的相关文献由971位作者贡献,包括胡兆光、单葆国、张斌等。

电力消费—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23 占比:0.36%

会议论文>

论文:28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72429 占比:99.62%

总计:173080篇

电力消费—发文趋势图

电力消费

-研究学者

  • 胡兆光
  • 单葆国
  • 张斌
  • 周景宏
  • 姜宝琪
  • 朱成章
  • 林伯强
  • 牛东晓
  • 刘娇龙
  • 刘骁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郭亚军; 冯宗宪
    • 摘要: 采用2007—2018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通过中介效应法分析电力消费对生态效率的作用路径,构建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分析电力消费水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以及外商直接投资为门槛变量时电力消费对生态效率作用效应的区域异质性和门槛效应.结果表明:(1)电力消费对生态效率不仅存在直接效应,还通过技术创新这一间接路径影响生态效率;(2)电力消费对生态效率的作用存在门槛性,电力消费对生态效率的影响由显著的负效用变化到不显著的负效用,甚至演变为1%显著水平下的正向效用;(3)以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为门槛时,电力消费对生态效率的负作用效应呈倒"U"型;(4)以外商直接投资为门槛时,电力消费对生态效率的负影响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
    • 摘要: 数据中心是信息社会的关键基础设施,是ICT技术的核心载体。随着数字内容、大数据、电子商务和互联网流量的爆炸式增长,数据中心已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电力消费设备之一。国家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数据中心耗电量突破2000亿千瓦时,创历史新高,能耗占全国总用电量2.7%。随着“双碳”战略目标的推进,如何在保证数据中心快速发展的同时,又能快速降低能耗正受到广泛关注。
    • 摘要: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3月1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建标[2022]24号)提出,到2025年,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3.5亿平方米以上,建设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0.5亿平方米以上,装配式建筑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全国新增建筑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0.5亿千瓦以上,地热能建筑应用面积1亿平方米以上,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建筑能耗中电力消费比例超过55%。
    • 林琳; 高雪; 甄钊
    • 摘要: 因电力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建立了一种自适应灰色分数加权模型来预测某省的用电量,有效提高了用电量的预测精度。模型引入分数加权系数来设计新的初始条件,与传统灰色模型相比,新的初始条件能够动态捕捉用电信息特性方面的优势。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预测精度,利用粒子群算法(PSO)估计了初始条件的加权系数和相应的时间参数,并对比了5个预测模型的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模型在用电量预测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性能,能更好地利用所有数据信息。
    • 赵伟
    • 摘要: 自2021年8月底开始,国内几个能源消费大省,拉开了大规模限电限产行动的序幕。引起各界关注的“能耗双控”与各地限电限产,并不是突然发生的。综合来看,经济增长、电力消费增加、碳排放以及煤炭价格倒挂等要求,都为电力供应趋紧继而引发限电,埋下了伏笔。
    • 摘要: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建成绿色建筑,建筑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升,建筑用能结构逐步优化,建筑能耗和碳排放增长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建设发展方式,为城乡建设领域2030年前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规划》提出,到2025年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3.5亿平方米以上,建设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0.5亿平方米以上,装配式建筑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全国新增建筑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0.5亿千瓦以上,地热能建筑应用面积1亿平方米以上,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建筑能耗中电力消费比例超过55%。
    • 王盛; 郑理; 尹璇
    • 摘要: 人类对于化石能源枯竭、能源安全和环境恶化的担忧,导致对清洁、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增大,许多国家已经做出大规模开发利用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的决策和规划[1]。欧盟计划到2050年,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达到75%,瑞典等国家明确提出到2040年前后,电力消费100%来自可再生能源。
    • 王海林; 翁玉艳; 张成龙
    • 摘要: 采用对数平均迪式指数(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LMDI)因素分解法,分析经济因素、技术因素、结构因素、人口因素和居民活动因素对中国1997―2017年电力消费增长的驱动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因素在新增电力消费中的贡献最大,技术因素和结构因素减缓了电力消费的快速增长,人口因素和居民活动因素对电力消费增长的贡献逐渐增加。建议要继续保持经济高质量增长,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电力发展目标和针对性政策措施,合理引导家庭电力消费模式转变,以电力高质量发展满足居民高品质生活需求。
    • 刘明辉; 李江龙; 孟观飞; 杨秀汪
    • 摘要: 随着全球变暖和极端天气频率增加,气候冲击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居民收入增长及家电设备普及使得家庭可以通过改变其能源消费行为来应对温度变化对舒适性造成的不利影响。基于现有文献,以温度作为气候冲击的衡量指标,采用城市面板数据,以制冷度日数和采暖度日数以及温度区间等指标评估了温度变化对中国家庭能源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1)温度变化显著改变了家庭电力消费,全年制冷度日数和采暖度日数平均每增加1°C能使家庭电力消费分别增加20%和8.5%,但对其他能源消费的影响并不显著。(2)温度与家庭电力消费呈现非对称的U型关系,以温度区间18~24°C为基准,夏季温度升高造成的影响远大于冬季温度下降。这意味着全球气候变暖将对电力消费造成净的正向影响,从而形成闭环反馈。(3)电力消费对温度的响应程度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南北差异而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该结论为开展更加精确的家庭能源需求管理以及优化电力行业供电规划提供了新的启示。
    • 袁丹丹; 卢忆; 张有中
    • 摘要: 本文以2002年至2021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GDP、电力消费、企业商品价格指数(CGPI)、旅客运输量、货物周转量、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营业收入为变量,探究这些变量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影响。本研究建立了以电力消费、企业商品价格指数、工业企业营业收入以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营业收入为解释变量的多元回归模型。进而发现电力消费、企业商品价格指数、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影响为正向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营业收入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影响为负向的。工业产能增长导致对能源消费的需求提高,而国家“碳中和”、“碳达峰”的发展需求,使得国内的工业发展结构不断优化,以电能取代石油的工业生产模式不断增加,因此国内的工业产值提高,会使得电力消费提高,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营业收入反而降低。工业产值的提高,使得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提升、企业商品价格指数的增加,最终导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加。因此电力消费、企业商品价格指数、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影响为正向的;而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营业收入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影响为负向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