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能耗
超低能耗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3年内共计808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工业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7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31065篇;相关期刊119种,包括住宅产业、门窗、建材与装饰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第十九届学术交流大会、中国建筑学会第十三届建筑物理学术大会等;超低能耗的相关文献由1762位作者贡献,包括倪欣、白恒宇、刘涛等。
超低能耗—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1065篇
占比:99.20%
总计:31314篇
超低能耗
-研究学者
- 倪欣
- 白恒宇
- 刘涛
- 邢超
- 赵立民
- 关泽尘
- 张俊伟
- 张明慧
- 王洁
- 唐国安
- 李宝琦
- 许晓煌
- 路国忠
-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冯振宝
- 康曦
- 张文东
- 徐鸿仪
- 李壮贤
- 田野
- 顾卫平
- 张伟
- 李艳
- 杨纪民
- 王卫灯
- 王国强
- 田宪有
- 翟传伟
- 蔡倩
- 赵世华
- 钟远享
- 刘哲
- 和超
- 张辉
- 徐伟
- 曹恒瑞
- 曹树柏
- 李孟男
- 李建军
- 李涛
- 汪静
- 王凌云
- 赵卫
- 邓宝军
- 郝生鑫
- 郝赫
- 马伊硕
- 于海洋
- 亓群
- 付素娟
-
-
-
-
摘要: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3月1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建标[2022]24号)提出,到2025年,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3.5亿平方米以上,建设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0.5亿平方米以上,装配式建筑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全国新增建筑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0.5亿千瓦以上,地热能建筑应用面积1亿平方米以上,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建筑能耗中电力消费比例超过55%。
-
-
刘熙阅
-
-
摘要:
本文对城市住宅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介绍了建筑工程中城市住宅被动式超低能耗的概述,论述了城市住宅被动式超低能耗技术的应用意义,阐述了被动式建筑的主要优势,提出了被动式超能低耗建筑技术在应用中遇到的基础问题,最后论述了城市住宅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应用,希望能够为建筑行业在绿色发展方面提供一些启发。
-
-
蔡倩;
朱清宇;
张欢
-
-
摘要:
在山东建筑大学教学实验综合楼装配式钢结构超低能耗项目中,外墙采用200mm厚蒸压加气混凝土板(ALC外墙板),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和ALC外墙板存在较多拼接缝和孔隙,因此装配式钢结构ALC外墙板体系要达到超低能耗建筑高气密性要求,需对ALC外墙板板缝、ALC外墙板与钢梁间缝隙、ALC外墙板与楼板间缝隙、ALC外墙板本身均进行气密性处理。通过采用ALC外墙板板缝气密性处理,ALC外墙板与顶部钢梁衔接部位气密性处理,ALC外墙板大面墙板气密性处理等高气密性关键节点施工技术、ALC外墙保温连续性施工技术、外窗内嵌式无热桥安装方式,解决装配式钢结构ALC外墙板体系气密性、热桥和保温连续性等技术难题,取得较好的气密性和热工效果。
-
-
蔡倩;
朱清宇;
张欢;
李旻阳
-
-
摘要:
在呼和浩特市中海河山大观超低能耗居住建筑项目中,采用高联结安全性的大厚度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无热桥且安全易维护的外窗安装方法、屋面及女儿墙防水保温与地面保温施工技术及穿围护结构管道气密性处理方式,并通过实体模型进行操作和展示,解决严寒地区大规模推广超低能耗居住建筑亟需解决的保温、防水等难题,取得良好的保温和环保效果。
-
-
胥小龙;
孙鹏;
时雪燕
-
-
摘要:
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公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21年10月26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发[2021]23号)。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党中央、国务院的文件以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专项规划对建筑节能低碳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目标任务要求,总体看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控制增量,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标准,加快推进超低能耗、近零能耗、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发展零碳建筑,推动高质量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二是改善存量.
-
-
-
孙晓康
-
-
摘要: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建筑行业发展速度也不断实现了新的突破,而在中国建筑能耗问题中,公共建筑的能耗问题已经占据了主导,想要合理地解决该项问题,就需要加大对具有更高性能水平的超低能耗公共建筑的推广力度。而借助来源丰富的太阳能技术降低公共建筑能耗,符合中国当前的环保发展态势。文章以主被动太阳能技术为研究对象,对其在超低能耗公共建筑中的应用展开简要探讨。
-
-
徐征;
张欣
-
-
摘要:
在严寒地区实践超低能耗建筑,通过被动式技术手段,采用保温隔热性能和气密性能更好的围护结构,运用高效新风热水回收技术,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大幅降低建筑供暖供冷需求,以更少的能源消耗提供更舒适室内环境。
-
-
史旭;
杨虎;
罗智星
-
-
摘要:
针对新建大型文化综合体建筑的功能空间特点、场地环境要素、环境与能源需求,从建筑设计过程出发,开展大型文化综合体建筑碳排放核算及减排方法研究。应用研究成果可大幅降低示范项目的能耗与碳排放,力求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对于夏热冬暖地区大型文化综合体建筑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建筑及超低能耗建筑研究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
-
宋晓刚;
刘耀华;
张培兴;
曹聪慧;
刘宇
-
-
摘要:
首先运用PEST分析法从政治、经济、环境、技术四个角度分析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宏观发展环境,然后根据钻石模型理论,从微观环境角度分析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最后提出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发展策略,为推动我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发展提供参考。
-
-
Jin Guohui;
金国辉;
Wang Bo;
王波
- 《中国建筑学会第十三届建筑物理学术大会》
| 2018年
-
摘要:
本文在实地调研和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总结目前内蒙古西部草原民居冬季供热模式.针对该地区草原民居冬季以传统火炕和土暖气为主,供热效果较差,无法满足热舒适度要求的供热模式,提出了直接受益阳光间、风电供热、火炕和散热器超低能耗供暖模式.在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De-sign Builder软件建立内蒙古西部草原民居基本模型,对传统供热模式和超低能耗供暖模式下的室内温度、热舒适度及建筑能耗进行对比模拟分析,得出采用超低能耗供暖模式下室内温度、热舒适度均显著提高的结论.在该地区草原民居设计建造中应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资源,构建超低能耗供暖模式,提高室内温度和热舒适性,实现营造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目的.
-
-
刘栋;
苑翔;
陈伟娇;
郁文红;
祁靖宇
-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第十九届学术交流大会》
| 2015年
-
摘要:
针对我国居住建筑节能发展历程,对国外先进的居住建筑节能方法及相关标准进行了调研,并将国内外的建筑能耗及节能措施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相关结论.德国的节能标准制定对其节能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自20纪70年代以来,德国出台了一系列建筑节能法规,对建筑物保温隔热、供暖、空调、通风、热水供应等技术作出规定。针对我国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的预期节能目标进行了阐述,包括节能发展历程,节能现状,目标值的探讨等。通过研究可以看出,针对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理论上高于87.5%节能率不能只通过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来实现。在我国现阶段的节能水平下,对于寒冷地区居住建筑,可采用节能87.5%作为超低能耗建筑的节能目标。若要谋求更高的节能率,需采取适宜的辅助节能措施,针对寒冷地区居住建筑所能采取的辅助节能措施可包括:采取带热回收的机械通风装置,降低新风负荷;利用太阳能、地热等的辅助能源,降低一次能源消耗,从而降低建筑的能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