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育水平

生育水平

生育水平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441篇,主要集中在人口学、经济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15篇、会议论文26篇、专利文献57020篇;相关期刊190种,包括四川省情、南方人口、人口学刊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中国人口学会2015年会、中国人口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14年年会、2012年生育意愿、生育行为和生育水平全国学术研讨会等;生育水平的相关文献由453位作者贡献,包括马瀛通、李建新、杨子慧等。

生育水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15 占比:0.72%

会议论文>

论文:26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57020 占比:99.23%

总计:57461篇

生育水平—发文趋势图

生育水平

-研究学者

  • 马瀛通
  • 李建新
  • 杨子慧
  • 王金营
  • 顾宝昌
  • 吴丽丽
  • 杨书章
  • 杨华磊
  • 薛继亮
  • 陈友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郑京平
    • 摘要: 本文对全球共同面临的人口难题——高龄少子化进行了研究。根据发达国家的经历,人口高龄少子化很可能会在全球成为趋势,其中高龄化肯定会成为趋势,少子化则可能存在一些变数。高龄少子化社会的本质问题是“食之者日众,生之者日寡”,即食之者会日益增多,而创造财富者则会相对日益减少。解决思路是,一方面,要在现有人口结构条件下,尽可能增加“生”的能力(即产出能力)、减少“食”的水平(即消耗水平);另一方面,要积极创造保证人口可替代的生育条件及生育结果,阻止少子化趋势发展,使生育水平回归到正常状态。
    • 盛思思; 徐展
    • 摘要: 基于家庭资源配置的视角,结合数字普惠金融的“长尾”特征,提出数字普惠金融会影响生育水平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总体上显著地提高了出生率,但细分维度存在差异:数字支付和数字保险都提高了出生率;数字信贷降低了出生率;数字理财的作用不明显。机制检验发现,数字支付主要通过促进家庭从外部获得帮助、缓解流动性约束来影响生育,社会资本水平越高,数字支付对生育的促进作用越大;数字保险通过为家庭提供补充保障来促进生育,社会保障水平越低,尤其社会保障深度不足时,数字保险的作用越大;数字信贷则由于刺激家庭消费对生育产生了“挤出”效应,银行消费贷款规模越小、快递量越大,数字信贷的生育抑制作用越大。因此,我国应重视并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在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中的作用。
    • 蒋美华; 范新琦
    • 摘要: 立足当前社会所面临的严重的老龄化问题、逐渐消失的人口红利、持续低迷的生育意愿,分析了生育政策调整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在生育政策调整的背景下,从托育服务市场发展、生育保障水平、女性职业发展等方面分析了社会对于三孩生育政策相关配套支持措施进一步完善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回应需求,从完善托育服务市场、提高生育保障水平、促进女性职业发展等方面对三孩生育政策相关配套支持措施的完善提出建议,力求从多角度积极打造生育友好型社会,以进一步提高生育水平,助力实现生育政策调整的预期效果。
    • 风笑天
    • 摘要: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2020年我国总和生育率仅为1.3。尽管国家连续实施“全面两孩”“全面三孩”政策,但生育水平仍呈走低趋势。因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7个部门近期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从20个方面提出了加强生育支持政策的要求。
    • 周晴
    • 摘要: 文章分析了广西当前人口基本情况和生育率持续走低的原因,研究了婚育观念改变、生育能力降低、女性职业风险提高、幼儿养育成本过高、托育供需矛盾大等生育率困局,指出要提振生育水平,还需通过关注适婚群体婚育意愿、应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构建完善的婴幼儿照护体系等方式逐步实现人口均衡发展。
    • 薛继亮; 张岩; 管华意
    • 摘要: 低生育率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产生冲击,找出影响我国生育水平的关键因素,为生育主体提供良好氛围和相关机制极其重要.以2016年中国金融家庭数据为基础,以每个家庭为单位,将家庭中不同孩次的相关情况加以区分,研究女性劳动参与对不同孩次生育率的影响,从而揭示女性"低生育之谜".结合女性劳动参与和生育模型,采用二元变量模型分析女性劳动参与和生育的关系并验证其内生性.研究发现女性劳动参与对一孩和二孩生育率有显著负向影响,对家庭中孩子的数量也有显著的负面影响;相反,女性配偶的劳动参与对家庭中生育一孩和孩子数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和社会应当共同给予女性支持,分担女性的育儿负担,在政策层面上转移用人单位的用工负担,缓解女性面临的"工作-家庭"冲突,保障职业女性的权益,打造生育友好型社会.
    • 薛继亮; 张岩; 管华意
    • 摘要: 低生育率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产生冲击,找出影响我国生育水平的关键因素,为生育主体提供良好氛围和相关机制极其重要。以2016年中国金融家庭数据为基础,以每个家庭为单位,将家庭中不同孩次的相关情况加以区分,研究女性劳动参与对不同孩次生育率的影响,从而揭示女性“低生育之谜”。结合女性劳动参与和生育模型,采用二元变量模型分析女性劳动参与和生育的关系并验证其内生性。研究发现女性劳动参与对一孩和二孩生育率有显著负向影响,对家庭中孩子的数量也有显著的负面影响;相反,女性配偶的劳动参与对家庭中生育一孩和孩子数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和社会应当共同给予女性支持,分担女性的育儿负担,在政策层面上转移用人单位的用工负担,缓解女性面临的“工作-家庭”冲突,保障职业女性的权益,打造生育友好型社会。
    • 茅倬彦; 王嘉晨; 吴美玲
    • 摘要: 采用组态比较方法中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系统性检验了2000—2018年29个欧洲典型国家社会情境和现行生育支持政策的条件组合与生育率变化的关系,试图为我国借鉴欧洲国家生育支持政策提供新的研究思路.通过欧洲各国三类生育支持政策(育儿津贴、 生育假期和儿童照料设施供给)与三类社会情境的条件(经济发展水平、 性别平等及家庭重视文化)进行必要条件检验,得到五类影响生育率的组态方案.通过将不同社会情境下各国生育支持政策的实施效果与我国国情的比较和讨论,本研究提出,我国生育支持政策的出台要充分考虑地区差异:对于性别较为平等的经济发达地区,大力发展儿童照料设施和有针对性的育儿津贴可以稳定生育率;对于性别平等较差的西部欠发达地区,育儿津贴更能提高生育率;在性别差距较大、 重视后代的经济发达地区,较慷慨的生育假期和提供儿童照料设施双管齐下会有助于提升生育水平.
    • 杨淑彩; 姜全保
    • 摘要: 现有子女的孩次性别结构是影响女性再生育的重要因素.使用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和时期孩次性别递进生育指标对女性生育水平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女性普遍生育但终身只生育一个孩子的比例很大,基于孩次性别结构的生育行为体现了男孩偏好;城市和镇在生育第一孩时就存在性别选择;第一个孩子是女孩的女性生育二孩的可能性较大,且二孩是男孩的比例显著大于是女孩的比例;第一个孩子是男孩的城市和镇的女性大部分不再生育,而农村女性有很大比例会生育二孩,但几乎不存在性别选择.采用某地区2019年的数据进行补充验证,同样发现:只有一个女孩的女性相比较只有一个男孩的女性生育者生第二孩的可能性要高很多,以上研究发现对当前二孩生育行为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任晓菲
    • 摘要: 中国和日本都曾经历低生育水平阶段,虽然经历的时间和生育水平下降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少年儿童人口绝对数量和占总人口的比重均呈现不断下降的态势,且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少子化现象,进而对包括人口发展在内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很多方面带来了负面影响.研究表明,应根据人口发展态势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加快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就业并保持经济良性发展,积极培育老龄产业,大力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以此应对中国可能出现的少子化日趋严重的问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