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牵引床

牵引床

牵引床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3年内共计1017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2篇、专利文献160309篇;相关期刊105种,包括中国医疗器械信息、中国医疗设备、医疗卫生装备等; 牵引床的相关文献由1841位作者贡献,包括马祥龙、王娟、王志武等。

牵引床—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2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160309 占比:99.92%

总计:160441篇

牵引床—发文趋势图

牵引床

-研究学者

  • 马祥龙
  • 王娟
  • 王志武
  • 张健
  • 潘正中
  • 郭中杰
  • 陈小兵
  • 马志凯
  • 张姝琛
  • 徐勇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骏然; 翟婧秀; 赵洪波; 王磊; 王宏润; 梁俊生; 李力更
    • 摘要: 背景:直接前侧入路是近年来新兴的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入路,具备软组织损伤小、出血少、疼痛轻、康复快等优势,但手术操作难度相对较大,术中是否需要使用牵引床仍存在争议。目的:分析牵引床辅助下直接前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2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牵引床辅助直接前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67例,为牵引床手术组;接受无牵引床直接前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59例,为传统手术组。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假体影像学指标;采用Harris评分评估术后髋关节功能,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1)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2)与传统手术组相比,牵引床手术组术前准备时间较长、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股骨假体中心性固定率更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4)结果说明,相对于传统直接前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牵引床辅助直接前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可有效降低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提高股骨假体置入的精准度,但其术前准备时间较长。
    • 梅毅宁; 杨秋贤
    • 摘要: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在无牵引床平卧位下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15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患者根据手术体位方式分为对照组:第一组牵引床组(50例)、第二组侧卧位组(50例)和治疗组:第三组无牵引床改良平卧位组(50例)。对三组的住院时间、术中X线透视次数、切口平均长度、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复位效果、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和髋关节内翻例数、骨折愈合时间进行比较,按照Harris评分评价三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8~12个月,术中X线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牵引床改良平卧位条件下使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微创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效果满意,与侧卧位、使用牵引床条件下手术效果相似,手术时间甚至更优。随访8~12个月。三组的骨折复位效果、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等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成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多采用手术治疗,基层医院由于技术及资金等原因,一般很少配置牵引床导致多使用侧卧位进行手术,术中复位后需助手固定透视,或使用旧式牵引床,消耗大量时间调试牵引床复位,多年的观察也发现其存在一定的不足。本研究采用无牵引床改良平卧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微创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并与前两种手术方式进行比较,也取得满意的疗效。
    • 赵倩
    • 摘要: 目的:分析牵引床在股骨粗隆部骨折PFNA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86例股骨粗隆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骨折复位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中医正骨手法进行骨折复位,观察组采用牵引床复位。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术后感染发生率、骨折复位优良率和骨折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骨折复位优良率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牵引床在股骨粗隆部骨折PFNA内固定术中有助于改善治疗效果。
    • 代秀松; 赵志; 官建中; 王晓盼; 陈笑天; 吴敏
    • 摘要: 目的:探究无牵引床平卧位辅以DAA入路小切口治疗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15例采用无牵引床下平卧位DAA入路小切口方法(无牵引床组),15例采用牵引床下平卧位辅以牵引、撬拨方式(牵引床组)。观察并比较两组间的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复位效果、术后Harris评分及术后至完全负重行走时间发生情况。结果:无牵引床组术前准备时间和手术时间均短于有牵引床组(P0.05)。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未出现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无牵引床平卧位辅以DAA入路小切口治疗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较好,无需使用牵引床且易于术者学习和掌握,并可以节省术前准备时间和手术时间,减少透视次数,有利于在基层医院广泛推广应用。
    • 史雪辉; 侍中兰
    • 摘要: 目的:探讨壳聚糖抗菌成膜喷剂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牵引床复位手术所致皮肤压力性损伤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丹阳市人民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60例择期行牵引床下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病人在大腿内侧上1/3及会阴部喷壳聚糖抗菌成膜喷剂后会阴柱包棉垫,对照组病人会阴柱包裹棉垫,对比两组病人术后即刻、30 min、2 h、24 h、72 h会阴部受压部位皮肤情况及两组病人舒适度。结果:试验组皮肤保护效果及舒达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牵引床复位手术会阴部使用壳聚糖抗菌成膜喷剂可预防或减少皮肤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提高病人舒适度。
    • 李强
    • 摘要: 目的 探究非牵引床手法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漳县人民医院2018年7月—2020年3月接收的9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研究组,各45例.常规组实施牵引床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研究组实施非牵引床手法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就2组的各项手术情况以及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髋关节功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研究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2组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治疗中实施非牵引床手法复位,可获得与牵引床复位同样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且能缩短手术时间.
    • 张宏伟
    • 摘要: 目的:研究骨牵引器和牵引床辅助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到本院进行治疗的8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骨牵引器治疗和牵引床闭合复位内固定方法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骨折愈合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患者的体位摆放时间、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等进行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骨牵引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更好.
    • 史雪辉; 侍中兰
    • 摘要: 目的:探讨壳聚糖抗菌成膜喷剂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牵引床复位手术所致皮肤压力性损伤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丹阳市人民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60例择期行牵引床下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病人在大腿内侧上1/3及会阴部喷壳聚糖抗菌成膜喷剂后会阴柱包棉垫,对照组病人会阴柱包裹棉垫,对比两组病人术后即刻、30 min、2 h、24 h、72 h会阴部受压部位皮肤情况及两组病人舒适度.结果:试验组皮肤保护效果及舒达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牵引床复位手术会阴部使用壳聚糖抗菌成膜喷剂可预防或减少皮肤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提高病人舒适度.
    • 李骏然; 翟婧秀; 赵洪波; 梁卫东; 张洪斌; 梁俊生; 李力更
    • 摘要: 目的 探讨牵引床直接前侧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学习曲线.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0月~2017年7月120例股骨颈骨折或髋关节疾病采用牵引床DAA-THA治疗的临床资料,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A~D组,每组30例,比较4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影像学指标(髋臼杯外展角、前倾角、股骨柄-髓腔轴线夹角)、术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以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A~D组分别为(115.9±15.9)、(104.6±15.2)、(91.1±11.6)(87.8±7.8)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01.7±36.3)、(251.8±30.0)、(225.8±20.3)、(217.2±23.7) ml,A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长于/多于B、C、D组(P<0.05),B组明显长于/多于C、D组(P<0.05),C、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中心性固定率A~D组分别为40.0% (12/30)、66.7% (20/30)、93.3% (28/30)、90.0% (27/30),A组显著低于B、C、D组(P<0.05),B组显著低于C、D组(P<0.05),C、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切口长度、髋臼杯外展角、前倾角、髋臼杯位于安全区比率和股骨柄-髓腔轴线夹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D组术后Harri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6例,其中大转子骨折3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3例;B组并发症3例,其中大转子骨折1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2例;C组与D组各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损伤1例.4组随访13~34个月,(22.4±5.1)月,无脱位、感染及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牵引床DAA-THA学习曲线显示在60例左右达到技术稳定期(成熟期).
    • 赵纲驿
    • 摘要: 目的:研究平卧位牵引床辅助牵引下闭合复位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自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手术患者132名的资料,根据复位方式分为试验组72人和对照组各60人,对照组给予侧卧位人工牵引方法,试验组患者使用平卧位牵引床辅助牵引,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恢复效果和髋关节功能.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恢复效果和髋关节功能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平卧位牵引床辅助牵引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在PFNA手术中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提高患者骨折恢复效果和髋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