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
燃煤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3年内共计12904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能源与动力工程、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25篇、会议论文47篇、专利文献11232篇;相关期刊766种,包括洁净煤技术、节能与环保、热力发电等;
相关会议37种,包括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2016(第七届)电力行业化学专业技术交流会、2011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热机气动燃烧学学术会议等;燃煤的相关文献由21320位作者贡献,包括严俊杰、刘明、不公告发明人等。
燃煤—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1232篇
占比:87.04%
总计:12904篇
燃煤
-研究学者
- 严俊杰
- 刘明
- 不公告发明人
- 岑可法
- 马有福
- 王林
- 刘涛
- 朱跃
- 李德波
- 吕凯
- 徐钢
- 薛建明
- 陈敏
- 赵鹏
- 张杨
- 张波
- 种道彤
- 马汀山
- 张伟
- 杨勇平
- 王小华
- 刘瑞鹏
- 彭小敏
- 殷立宝
- 薛晓垒
- 俞胜捷
- 张向宇
- 张涛
- 徐明厚
- 徐齐胜
- 王妍
- 王磊
- 陆续
- 丁奕文
- 张磊
- 徐宏杰
- 李刚
- 李强
- 王凯
- 刘小伟
- 姚伟
- 姚明宇
- 王勤辉
- 谷小兵
- 高正阳
- 于强
- 刘强
- 骆仲泱
- 于景泽
- 居文平
-
-
张金龙
-
-
摘要:
中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对电力资源的需求日益提升,但一味依赖化石燃料维持生产,无法让中国经济实现绿色转型。将生物质气化处理,并将其与燃煤进行耦合发电,已成为电力行业的研究重点。以此作为切入点,从发电原理、技术应用等多个角度展开系统性分析,旨在为中国电力行业提供技术研究方向,推动中国经济顺利转型。
-
-
张亚萍
-
-
摘要:
CO_(2)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最主要气体,本文综述了燃烧后捕集、富氧燃烧捕集及燃烧前捕集三种CO_(2)回收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情况;鉴于燃煤烟气中CO_(2)分压低,适宜采用化学吸收法捕集CO_(2),重点介绍了氨水、有机胺、热钾碱、强碱等化学吸收剂捕集CO_(2)的机理及应用。
-
-
李奎;
陈欢乐
-
-
摘要:
一直以来,燃煤发电行业始终把“人身零伤害、设备零障碍、机组零非停”作为追求的安全生产主要目标,通过一系列的生产管理手段,保证实现机组安全、环保、可靠、经济运行,力求为电网提供稳定电力,为社会发展提供能源保障,完成行业价值和使命。根据某燃煤电厂实现400多天长周期稳定运行实践经验进行分析和总结,提炼好的做法,目的为煤电机组实现长周期运行提供参考建议,共同提高能源供应可靠性。
-
-
马蔚;
刘云贵
-
-
摘要:
常用测定固体中挥发酚含量的方法为分光光度法,由于此法的前处理中涉及显色时步骤较为繁琐,对于测定燃煤中低含量的挥发酚时准确度较低。为满足检测需求,建立全自动连续流动注射仪测定燃煤中挥发酚的测定方法。样品经碱性溶液提取,采用流动注射分析技术进行测定。与分光光度法比较,此法操作简单、准确度高,可以满足实验室快速分析检测的要求。
-
-
张勇;
范燕荣;
张一坤;
薛文华;
张志远;
王锋
-
-
摘要:
本文主要针对某1000 MW燃用神华煤机组锅炉开展掺烧生物质燃料的积灰特性研究,通过沉降炉积灰试验研究了不同烟气温度、不同掺混比例等工况下神华煤和生物质掺烧的积灰倾向。研究表明,神华煤掺烧生物质燃料后积灰加剧。随着生物质掺混比例的增大,生物质灰中的Ca元素会形成低熔点化合物,发生明显的熔融流动。随着烟气温度的升高,灰颗粒之间发生明显的熔融流动现象,实验确定该机组锅炉当前燃料条件下可掺烧生物质的最大比例为15%。
-
-
雷海霞;
卢绪祥;
赵晓晨;
程波;
蔡志远
-
-
摘要:
在建立电站锅炉燃煤结渣特性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针对评价指标的多样性,提出一种以物元理论和可拓关联函数为基础的电站锅炉燃煤结渣特性的可拓评价方法.基于可拓学中的物元理论,建立起电站锅炉燃煤结渣程度评价的物元模型;利用MATLAB软件建立锅炉燃煤结渣特性的可拓物元评价应用程序用户界面以及主程序,实现了基于可拓物元模型的燃煤结渣特性评价功能.经多煤种的评价实例检验,结果表明应用程序的评价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对燃煤结渣特性的预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
李智;
林木松;
钟丁平;
张丽;
付强
-
-
摘要:
针对燃煤物理损耗评价的难题,研发一种新型的物理损耗评价装置及其评价方法,整体装置由风机、雨水冲刷模拟装置、排放物收集系统、天平、风速与雨量控制器等组成,可解决在现场观测存在的排放物无法收集、损失量无法检测,以及风速、雨量等边界条件不可控的难题。通过仿真试验揭示风速、降雨量等重要参数对物理损耗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可以通过增设防风及防雨设施、大小粒径煤掺混、减小堆积表面积来降低煤场物理损耗;不同煤种中褐煤的物理损耗最大(原因是褐煤长期存放受氧化作用而破碎成小颗粒煤),应减少其存放时间来降低损耗。另外,研究了煤堆表面隔水性覆盖剂等化学方法治理煤场物理损耗的效果,试验表明化学方法治理技术能够有效降低物理损耗,其中以煤堆表面隔水性覆盖剂效果最佳,并通过物理损耗的评价效果来调整化学试剂的配方,可达到最佳治理效果。该物理损耗评价装置体积小,不需大型试验空间,造价低廉,推广应用范围广。
-
-
冯再兴;
杨细;
徐天养;
张理进
-
-
摘要:
为了探讨电能和燃煤烘烤的效果,砚山县江那烟站实施了电能与燃煤烘烤烟叶对比试验,探索2种能源烘烤烟叶时温湿变化、能耗成本、人工成本及对烤后烟叶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电能烘烤在温湿度控制、提升烤烟质量、降低能耗、节省人工烘烤成本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针对今后推广应用电能烘烤方面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
-
何明兴;
靖军领;
白万明;
黄一兰;
黄锦山;
许锡祥;
赵云飞;
姜占省;
黄姗;
段江平;
陈涛;
张发汉
-
-
摘要:
本研究选取高效、优质的烟叶烘烤空气能热泵设备、生物颗粒燃料及燃煤烤房,开展不同热源密集式烤房烟叶烘烤效果研究,探究烤房实时监测系统在烟叶烘烤中的应用,结果表明:燃煤烤房用工成本比生物颗粒烤房、安徽中科热泵烤房、福建奥托康热泵烤房分别高0.53、0.86、1.19元·kg^(-1);两种热泵烤房燃料能耗成本分别比常规燃煤烤房降低0.52、0.21元·kg^(-1),生物颗粒燃料烤房能耗成本最高;两种热泵烤房烤后烟叶外观质量评价及感官质量评价较好,上等烟比例、均价、产值较高,生物颗粒燃料烤房次之,燃煤烤房相对较差;新能源热泵烤房温湿度控制灵敏,稳温控温性能较好,热泵烤房干球温度与目标值差在1°C以内,生物颗粒燃料烤房和燃煤烤房则分别在1.3°C和3°C以内波动,湿度热泵烤房与目标值差值范围均在0.5°C以内,生物颗粒燃料烤房和燃煤烤房则分别在1.1°C和1.5°C以内浮动。4种类型烤房均安装了可视化远程监测管理系统,初步实现烟叶烘烤远程可控、可调、可视。
-
-
马小会;
徐敬;
张自银;
李朋;
吴华成;
周卫青
-
-
摘要:
基于2018年京津冀地区民用散煤消费调研结果,建立空气质量改善计算模型,模拟评估“以电代煤”措施对大气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的定量影响。结果显示,“以电代煤”措施对北京、天津和河北南部城市PM2.5浓度的降低起到明显作用,对河北西北部、北部城市的改善没有太大影响。月平均浓度变化显示,京津冀重点地区在措施实施后PM2.5月平均浓度下降3 μg/m3~26 μg/m3之间。特定气象条件下,京津冀地区“以电代煤”措施的影响范围可扩散至山东、江苏和河南北部以及山西西部,京津冀周边部分地区小时浓度变化量最大值超过了50 μg/m3。
-
-
姜子英;
张燕齐
- 《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同其他天然矿物质一样,煤中含有天然存在的原生放射性核素.本文整理了中国煤中天然放射性含量水平,分析了燃煤过程中放射性核素向环境的迁移机理和富集规律,总结了燃煤发电、散煤燃烧、粉煤灰作为建材利用等途径对公众产生的辐射环境影响,针对燃煤的放射性污染控制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
-
蔡孟原;
孫慶;
蕭述三
-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热电专业委员会团体会员年会暨热电联产学术交流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温室气体排放是造成地球温度上升的主要元凶,如何有效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已经是重要课题,应用碳中和效应使用生质能是有效温室减量的方式,但生质物成份复杂,热值及能源密度低,而且含有氯、钠及钾等物质,这些物质不但会造成热传管结渣及高温腐蚀等问题,生质物中的氯还会有形成戴奥辛的风险,另外为了提高运转率,锅炉设计的蒸气温度不能过高使锅炉效率偏低一直是使用生质物的主要问题,透过生质物与燃煤混烧的技术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