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激光光谱

激光光谱

激光光谱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3年内共计428篇,主要集中在物理学、化学、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7篇、会议论文33篇、专利文献265247篇;相关期刊93种,包括国际学术动态、光学精密工程、光电子技术与信息等; 相关会议22种,包括第四届全国高速分析学术交流会、第一届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国际会议(LIMIS 2010)、第十五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等;激光光谱的相关文献由994位作者贡献,包括沈异凡、戴康、张玉钧等。

激光光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7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3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65247 占比:99.91%

总计:265487篇

激光光谱—发文趋势图

激光光谱

-研究学者

  • 沈异凡
  • 戴康
  • 张玉钧
  • 陈东
  • 刘静
  • 卢飞
  • 叶一东
  • 尹新启
  • 李建民
  • 田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摘要: 激光光谱技术作为光谱学领域的核心技术,已经成为研究物理、化学、生物、医学以及天文学等领域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重要手段。为了促进国内激光光谱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发展,加强相关研究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光子学报》将于2023年3月特别推出“激光光谱前沿与技术”专题,集中展示和探讨我国激光光谱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进展。
    • WANG Zhao-hui; ZHAO Yan; FENG Chao
    • 摘要: 采用溶剂热法分别制备了球形银纳米颗粒和多形貌银纳米颗粒,其中球形银纳米颗粒具有400 nm的窄带等离激元共振峰,而多形貌银纳米颗粒的共振区间在400~700 nm之间,将它们分别掺入R6G与PVP的混合溶液中,利用旋涂法在玻璃基板上制备银纳米颗粒嵌入染料掺杂聚合物薄膜随机激光器。采用纳秒脉冲激光进行随机激光泵浦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球形银纳米颗粒染料掺杂聚合物薄膜只有自发辐射峰,而多形貌银纳米颗粒染料掺杂聚合物薄膜具有线宽<0.8 nm的相干随机激光发射光谱,其阈值为1.9 mJ·cm^(-2),这可能是由于银纳米颗粒的等离激元共振区间与R6G的发射光谱重叠,支持局域等离激元效应的形成,明显的局域场增强有效地改善了与附近分子的相互作用,从而激发了更多的辐射光子,促进了高增益的形成。进一步,利用多形貌银纳米颗粒在银纳米颗粒染料掺杂聚合物薄膜中随机分布的特性,通过改变泵浦位置,实现了20 nm范围内的随机激光输出波长的调控,具体输出范围为590.1~610.4 nm。认为这是由于多形貌银纳米颗粒在不同位置的组成和分布不同,改变了表面等离激元的相互作用和光子的散射能力,从而形成不同的增益效应和不同的封闭光振荡路径。此外,考虑到多形貌银纳米颗粒的共振波长较宽,探究了其用于输出其他颜色光的可能性。以与上述银纳米颗粒R6G染料掺杂聚合物薄膜相似的制备方法,制备了多形貌银纳米颗粒掺杂DCJTB染料聚合物薄膜,并且进行随机激光泵浦实验。结果表明,可以有效的产生波长为675 nm,半高宽<0.8 nm的相干红光随机激光,并且阈值仅为0.98 mJ·cm^(-2)。研究结果在宽带可调谐随机激光器研究以及多色随机激光器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陈龙
    • 摘要: 详细介绍了某天然气净化厂引进的国产新型激光水露点在线分析仪的工作原理、技术优势,以及在生产现场测定外输天然气产品水露点的应用情况。现场应用结果表明,激光水露点在线分析仪替代石英晶体微平衡水分析仪测定采用三甘醇脱水工艺处理的天然气的水露点,不仅缩短了响应时间,提高了检测准确度,解决了接触式测量技术应用于溶剂脱水工艺时存在的误差问题,还降低了备件采购费用和维护工作量,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 张丽婷
    • 摘要: 入炉煤质量直接关系到火电厂经济效益和生产安全,为科学配煤,合理制定燃烧调整方案,需要做好煤质分析工作,以及时、准确的测量煤质参数。元素分析技术有助于测定并分析煤炭中的Ti、Na、K、Ca、Fe、C、O、H、Si等元素,进而获得煤炭中的挥发份、热值、水分、灰分等工业指标,辅助监督与控制生产工艺,促进生产效益和产品品质提升。以激光光谱分析技术为例,深入探究元素分析技术在煤质分析中的实践,详细介绍测定方法原理、试验检测过程,并进行技术分析,以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参考。
    • 摘要: 激光光谱技术作为光谱学领域的核心技术,已经成为研究物理、化学、生物、医学以及天文学等领域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重要手段。为了促进国内激光光谱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发展,加强相关研究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光子学报》将于2023年3月特别推出“激光光谱前沿与技术”专题,集中展示和探讨我激光光谱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进展。
    • 马国盛; 刘英; 邓昊; 许振宇; 何亚柏; 阚瑞峰
    • 摘要: 针对温室气体CH4的高灵敏探测需求,提出了高精细度光学反馈腔衰荡光谱技术,研究了光学反馈对腔模信号的影响、系统的灵敏度以及光谱扫描法。在精细度大于100000的V型谐振腔上实现了光学反馈腔衰荡光谱技术,对比了有/无光反馈时腔模信号的差别,验证了光反馈效应可以提高激光到腔的耦合效率。发展了固定腔长的光反馈检测技术,将腔的自由光谱范围FSR用作光谱相对频率标尺,基于HITRAN数据库中两条吸收谱线的绝对波长和测量到的相对位置进行对比分析,得到腔的FSR为0.0042 cm^(-1)。然后,运用allan方差分析了系统的检测能力,测得系统的噪声等效吸收系数为1.1×10^(-10) cm^(-1) Hz^(-1/2),当积分时间为4.7 s时,系统灵敏度为8×10-11 cm^(-1)。最后,提出了连续电压扫描的激光器频率控制扫描方法,用1.5×10^(-6)的标气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得到测量精度为6.8×10^(-9)。该方法在仪器工程化方面极具潜力。
    • 周胜; 李劲松; 张磊; 蒋童童
    • 摘要: 大学专业课程设计是工科专业重要的课程,是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后的进一步深入探究,也是培养更高水平人才质量的关键。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专业实验的内容也需要与时俱进。把激光光谱气体测量引入光电专业实验中,针对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合理设计学习型和探究型实验。通过实验系统的搭建,让同学们能够直观立体的感受激光光谱测量技术这门课程,锻炼操作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将之前课程学到的各种软件,用于实验数据的处理,实现从课本学习到实际应用的过渡。
    • 刘立富; 吴强; 王志平; 邱梦春; 陈东; 孙军
    • 摘要: 随着使用柴油发动机的机动车和轮船数量增长,尾气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压力越来越大.为了保证柴油发动机尾气排放满足要求,在柴油发动机推向市场前在实验室中对排放尾气含量进行测试验证和排放控制研究.N H3是发动机尾气排放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气体污染因子之一,本研究基于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T D-LAS)技术和长光程多次反射技术,研发一种移动式快速实时监测柴油发动机排放尾气中NH3含量的分析系统.通过实验室测试及现场与Industrie Automatisierung GmbH产品和AVL Emission Test Systems GmbH分割比对测试表明,采用1512.2nm吸收谱线能够满足发动机排放NH3含量快速实时监测要求,响应时间≤10s,测量准确度≤ ±3% 或±2μmol/mol.
    • 许非; 周晓彬; 刘政波; 赵刚; 马维光
    • 摘要: 腔增强吸收光谱技术(Cavity Enhanced Absorption Spectroscopy,CEAS)利用激光在腔镜之间的多次反射,增长光与气体介质的作用路径,从而提升探测灵敏度.CEAS的主要噪声来源于激光-腔耦合效率的低下和腔模幅度的起伏.光学反馈腔增强吸收光谱技术(OF-CEAS)基于光学反馈(Optical Feedback,OF)效应,将激光频率锁定到腔模频率上,提高了激光-腔的耦合效率.为了避免光学腔直接反射光引起光学反馈,传统的OF-CEAS大都采用三镜V型谐振腔.然而,实验发现当反馈相位控制恰当时,光学腔直接反射光并不会影响光学反馈,激光可以锁定到光学腔的谐振光上.因此,提出了基于线性F-P腔的OF-CEAS.利用透射腔模的对称性计算得到反馈相位控制的误差信号,实现了激光频率到连续101个腔模频率的锁定.最后对32×10-6的甲烷标气进行检测,获得OF-CEAS吸收信号,评估得到的探测灵敏度可达0.54×10-6(1σ).
    • 陈然然; 宋珍华; 吴德华; 龙成生; 张刘睿祺
    • 摘要: 人体呼出气中包含的数千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是人体代谢和外源性化合物暴露过程的产物,外源性VOC可表征外界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人体代谢产生的内源性VOC是呼吸代谢组学的媒介,可作为生物标志物用于人体健康状况评估以及疾病诊断,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极大的潜力;此外,很多人也开展了使用训练有素的嗅探犬进行疾病筛查的研究.在临床和实验室针对人体呼出气的研究中,主要通过无创且快速的手段进行气味样本采集,并采用基于气相色谱、质谱、激光光谱以及气体传感器等的方法进行检测分析.该文主要对人体呼出气的采集、检测分析技术、疾病生物标志物的发现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人体呼出气的分析研究与应用进行展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