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湿球温度

湿球温度

湿球温度的相关文献在1960年到2022年内共计367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大气科学(气象学)、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4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131167篇;相关期刊165种,包括致富天地、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浙江气象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福建省电机工程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环境与设备分会国防系统委员会第五届年会、2014铁路暖通年会等;湿球温度的相关文献由873位作者贡献,包括黄翔、李永安、吴生等。

湿球温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4 占比:0.22%

会议论文>

论文:1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31167 占比:99.77%

总计:131470篇

湿球温度—发文趋势图

湿球温度

-研究学者

  • 黄翔
  • 李永安
  • 吴生
  • 王伟
  • 于优城
  • 唐永戬
  • 张旭
  • 杨晓弟
  • 许旺发
  • 傅立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飞程; 宋江雨; 李静超; 王廷贤; 杨占伟; 周中宇; 白金莹
    • 摘要: 为了研究湿球温度对烤烟品质的影响,明确较适宜的烤烟主变黄湿球温度。利用4种不同主变黄湿球温度参数对烤烟进行烘烤:分别设定低、中、高3个恒定湿球温度和1个阶段湿球温度优化处理,探究了烤烟烘烤过程中水分、叶温、形态的变化,并比较分析了湿球温度对烤后烟的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相对于设定恒定湿球温度组,阶段性变化湿球处理有利于提高烤烟干燥过程中的干燥速率,叶温升温较快,缩短烘烤时长,并且阶段性变化湿球处理烟叶在变黄后期到定色期厚度收缩率增幅较大;湿球温度对烤后烟的颜色指标、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阶段性变化湿球处理的颜色特征最接近国际色卡橘黄色的色度标准,化学成分含量符合优质烟叶标准,综合感官质量最优。
    • 陆琼文; 刘飘
    • 摘要: 从冷却水系统及冷水机组的全年运行能耗角度,分析了不同冷却水设计温差的节能性。冷却水系统全年能耗和冷水机组、系统负荷、湿球温度分布、冷却水系统设计温差有关。通过实例分析了北京、上海、广州3个地区在5、6、7、8°C4种设计温差下的冷却水系统全年能耗水平,得出在冷水机组性能允许的条件下,应尽可能加大冷却水设计温差以节能。
    • 赵金鑫
    • 摘要: 干燥空气和冷却塔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依赖实时的露点温度和湿球温度,以达到最佳的能耗使用率,然而小型气象站并不具备上述两种温度的测量功能。鉴于此,提出一种应用方法,以小型气象站为数据监测源,以PLC为独立计算媒介,以纯计算的方式获得露点温度和湿球温度数据,通过多次仿真后得到可靠的计算方法,最后再将计算好的数据通信至DCS。该应用方法成本低廉,数据结果准确,还能避免对DCS运行稳定性产生影响。
    • 徐洲; 刘鸣; 曾婷婷; 王玉娇
    • 摘要: 以西北多个城市为例,研究了在干热气候区以湿球温度为主同时耦合对应的干球温度等三种气候状况下,不同城市冷却塔的冷却水出水温度;随之对冷水机组的出水温度进行比对研究;进而分析了螺杆冷水机组在一定压差下,机组安全运行的最高冷水出水温度限制要求。
    • 周永水; 原野; 石艳; 刘维; 汤宁; 胡兴炜; 郭茜
    • 摘要: 选取1990~1999年贵州省3个国家基准站(威宁、贵阳、三穗)气象观测数据,评估了逼近法在贵州不同海拔地区计算湿球温度的效果,对比了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模型和逼近法在计算湿球温度方面的优劣。结果表明:(1)3站逼近法计算值与观测值之间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059°C、0.046°C、0.042°C,误差0.2°C的频率呈增长趋势,其原因可能是逼近法中对结冰的判别和实际情况存在差异导致高海拔地区的计算效果差于低海拔地区。(2)3站BP神经网络模型计算精度比逼近法分别提高60.71%、57.45%、57.78%,误差<0.1°C的数据比例提高到97.38%、97.18%、97.44%,有效地解决了高海拔地区气温低于0°C频率较高而导致逼近法计算误差偏大的问题,在低海拔地区的计算结果也优于逼近法。(3)BP神经网络模型计算湿球温度需要对各测站进行单独拟合,在低海拔地区针对大量站点且计算精度要求不高时可用逼近法,反之则用BP神经网络建立单站模型。
    • 刘建丰; 李正平; 邹凯; 张华喜; 黄海涛; 张赐喜
    • 摘要: 为提高K326上部烟叶的烘烤质量,针对K326烤后上部叶挂灰重、含青杂等问题,对K326上部叶变黄期工艺进行了优化改进。与常规烘烤工艺相比,优化后挂灰烟叶比例降低了19.45百分点,低次烟比例下降了9.6百分点;烤后烟叶质量得到明显提升,上等烟比例提高了23.6百分点,上中等烟比例提高了9.6百分点;烟叶均价提高了10.6%。
    • 陈乾锦; 池国胜; 徐磊; 袁帅; 李娇娇; 舒勤静; 刘伟
    • 摘要: 通过不同湿球温度烘烤试验,对烤烟K326烟叶水分与淀粉降解的变化及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经济效益与烟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低湿条件下,烟叶失水较快,含水量较小;在高湿条件下,烟叶失水较少,水分含量较高,且烤后烟叶横向收缩率均大于纵向收缩率.烟叶颜色与色度受湿度影响较大.烟叶颜色随着湿度的增加而加深,烟叶外观质量指标均以中湿(SD2)处理表现最优,高湿(SD3)处理的单叶重、上等烟比例、均价、产值均最高.烟碱、淀粉含量均随着湿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各处理总糖、淀粉与两糖比均高于优质烟叶标准,其他指标均在适宜值范围内,总体均较协调,其中以SD2处理最好.
    • 闫健; 郭凯; 侯永涛
    • 摘要: 蒸发冷却技术因其具有较好的节能潜力,近年来在通信机房中的应用成为关注的热点.蒸发冷却分为直接蒸发冷却和间接蒸发冷却,分析蒸发冷却技术原理,并对该技术在通信机房中的应用现状进行概述,指出该技术的节能潜力及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合理化的解决措施.蒸发冷却受气候因素影响显著,用湿球温度作为分区指标,对蒸发冷却进行适用性分区并介绍其效能评价方法,为蒸发冷却技术在通信机房中的应用提供指导性建议.
    • 李晓辉; 甄焕菊; 李雪利; 赵铭钦; 典瑞丽
    • 摘要: 为调控烟叶的酶促棕色化反应,提高烤后烟叶质量,以云烟87为材料,研究烘烤过程中酶促棕色化反应敏感期不同湿球温度对烟叶水分、PPO活性、叶绿素和总酚含量的影响,并对烤后烟叶的经济性状、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及感官质量进行测定和评价.结果表明:①不同湿球温度条件下烟叶水分、PPO活性、叶绿素含量、总酚含量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②随湿球温度升高,烟叶含水率和叶绿素含量表现为持续下降;PPO活性表现为"降-升-降"的变化规律;总酚含量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趋势.③在酶促棕色化反应敏感期,PPO活性表现为T2处理较低,叶绿素降解较快.④在40~54°C(变黄后期至定色期)后使湿球温度稳定在37~38°C条件下,PPO活性较低,总酚含量高,烤后烟叶质量高,感官质量较好.棕色化反应敏感期通过改变湿球温度有利于抑制烟叶酶促棕色化反应,防止烟叶发生褐变,提高烤后烟叶的外观和内在品质.
    • 段义三; 马建勇; 李兴军; 丁进; 冯吉东; 田琳; 刘俊明; 陶利思
    • 摘要: 分析了高大平房仓中含水率14%的粳稻谷在空调控粮面准低温的储藏技术下,粮堆温度、相对湿度(RH)、含湿量、湿球和露点温度变化与加工品质的关系.结果显示,在3月25日~9月30日期间,在6月21日和9月2日粮堆一层均温增加有两个峰值,分别是22和25.9°C,一层含湿量两个峰值分别是0.0117和0.0147 kg/kg,一层湿球温度两个峰值分别是18.3和21.8°C,一层露点温度两个峰值分别是16.5和19.6°C,二层、三层及四层的均温、含湿量、湿球和露点温度均近似线性增加.粮堆一、二、三、四层的平均RH分别是69.9%、71.1%、68.9%、70.0%.四次扦样测定的稻谷含水率呈现减少趋势,出米率和加工的大米外观品质没有明显变化,米饭品尝得分在89分以上.5月20日~9月13日117 d中,空调开启了74 d,粮面均温21.5°C,5月17日~9月12日期间粮堆一层、二层、三层、四层的平均湿球温度分别是17.7、10.7、7.2、10.5°C.粮面的谷蠹和米象卵完成了生活史,导致7月2~7日、8月6~16日两次局部熏蒸作业,9月23日~10月9日整仓熏蒸.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