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清实录》

《清实录》

《清实录》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25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4篇、专利文献35079篇;相关期刊155种,包括社会科学辑刊、西藏研究、满族研究等; 《清实录》的相关文献由225位作者贡献,包括谢贵安、李凤民、杨立红等。

《清实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4 占比:0.72%

专利文献>

论文:35079 占比:99.28%

总计:35333篇

《清实录》—发文趋势图

《清实录》

-研究学者

  • 谢贵安
  • 李凤民
  • 杨立红
  • 谢贵安1
  • 陈锋
  • 何英芳
  • 刘潞
  • 卞孝萱
  • 周轩
  • 张玉兴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邓苗苗
    • 摘要: 清乾隆年间,广西发生了一起公务迎送中官逼死官的惨案。据《清实录乾隆朝实录》记载,在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的科考季,广西学政梅立本到郁林州主持考试,同年登科入仕的陆川县知县杨熺负责接待梅立本一行,承担了他们的饮食起居和各项供应。梅立本"用夫至数百名之多",面对杨熺的尽心接待依然不满,屡屡刁难,"逼勒供应",甚至逼迫杨熺下跪,叫嚣要参他一本。在梅立本的肆意凌辱和威胁下,杨熺忿恨自刎。乾隆帝得知此事后,认为学政一职本就"优给养廉",梅立本却不知洁己奉公,还以考试供应为理由,"恣意勒索、凌辱逼命"。后来梅立本被革职,并被查抄了家产。
    • 本刊编辑部
    • 摘要: 辽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国清要求精心保护好利用好丰富的红色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近日,辽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国清到省档案馆调研指导工作。张国清深入档案库房、电子档案备份中心、安保监控中心现场,详细了解馆藏红色档案和珍贵历史档案的安全保管、保护利用等工作情况。张国清在省电子档案备份中心安保监控中心查看了园区安全状况,并在档案库房详细了解《清实录》《清玉牒》等清代皇室档案保管保护状况,仔细观看了《满洲红旗》创刊号、《1929年杨靖宇被捕后在狱中的审讯笔录》等馆藏红色档案,并现场提出了“认真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高度重视档案安全,精心保护好利用好辽宁丰富的红色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凝聚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精神力量”的工作要求。
    • 谢贵安
    • 摘要: 民国时期,在整理、研究被"新史学"视为"帝王家谱"的实录旧籍时,不同的人秉持了不同的立场,形成了不同的学术进路.清朝遗老在续修光绪、宣统二朝实录和应用《清实录》史料编纂《清史稿》时,仍然抱持陈腐的"封建主义"立场;日本与伪满在整理影印《清实录》时,站在殖民主义立场之上;民国学者孟森等在探讨《清实录》时,以"排满"和抗日为务,秉持了民族主义立场;方甦生等人则以理性态度考证《清实录》的篡改问题,坚持了实证主义立场.传统旧籍《清实录》的整理与研究,在民国出现了同象异趋、新旧缠斗和多途并进的特点,使《清实录》成为解剖传统史书近代命运的一个绝佳样本.
    • 赵艳萍
    • 摘要: 《明实录》《清实录》藏族史料的辑录与整理,对西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将《明实录藏族史料》《清实录藏族史料》与其他从《明实录》《清实录》辑录民族史料的著作相比较,说明其具有取材丰富便于利用等特点,但仍存不足,具有再整理的必要性。而再整理则侧重于从人名、地名与族名的用字,出处的标注,标点及简化字等的处理上进行举例说明,使这两部史书更为完备。
    • 赵艳萍
    • 摘要: 《明实录》《清实录》藏族史料的辑录与整理,对西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将《明实录藏族史料》《清实录藏族史料》与其他从《明实录》《清实录》辑录民族史料的著作相比较,说明其具有取材丰富、便于利用等特点,但仍存不足,具有再整理的必要性.而再整理则侧重于从人名、地名与族名的用字,出处的标注,标点及简化字等的处理上进行举例说明,使这两部史书更为完备.
    • 冯璐
    • 摘要: 作为清代皇室宗谱,清玉牒得到了清统治者极大的尊崇和重视。玉牒修成后,要举行"恭呈御览"的仪式,请皇帝"御太和殿受庆贺礼",仪式隆重繁琐。根据《清实录》记载,玉牒修成仪式要先由钦天监择良辰吉日,礼部在太和门设玉牒香案,宗人府设彩亭,自玉牒馆恭捧玉牒置于彩亭内。迎送玉牒时,由侍卫前引后护,另有黄盖、龙旗、御仗并奏导迎乐,至太和殿。
    • 何砺砻
    • 摘要: 清道咸以降,国力日頹,边患四起,边境问题日益成为政治上的焦点议题,与此同时,边疆史地为学术界注目,成为一门显学,一批学者潜心于此,有关边疆史地的著作也蜂拥而出。在这种学术背景之下,针对边疆史地的专科文献的出版,也是势所必然。
    • 徐莉
    • 摘要: 《大清太宗文皇帝实录》历经多次修纂校订,形成了不同朝代的不同版本,各版本各具特色,内容记载也不尽相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有清代各朝纂修的《大清太宗文皇帝实录》满文本,其形制、体例各有差异.掌握满文《大清太宗文皇帝实录》诸本的纂修情况,有助于深化清代满文古籍版本、满语文演变及清史史料等方面的研究.
    • 梁帅
    • 摘要: 国家图书馆藏《董康书剳底稿》收录了董康写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的部分书信,此时的董康刚继任华北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司法委员长。这批信函总计一百余封,主要聚焦伪政府的司法、政务、人事等方面。其中亦有12封写与小林忠次郎、羽田亨等日本学者,及罗振玉、傅增湘、刘承幹等民国学人的信函。内容关涉敦煌经卷出售、东方文化协会成立及相关事务的筹备、《清实录》《也是园藏古今杂剧》等典籍求购等,信函对于了解董康个人的学术活动及微观探查民国学术史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与史料价值。
    • 小胖
    • 摘要: 1636~1637年皇太极征朝鲜,史称“丙子之役”,朝鲜称“丙子胡乱”。以往“丙子之役”研究大多集中于清军征伐朝鲜的原因、动机,①鲜少谈及此次清军的出征、回程路线以及兵分几队等问题。关于“丙子之役”的清军行军路线的研究,直接影响到我们对清军征伐朝鲜的决策及战略部署的考察和认识,对深入理解“丙子之役”甚为关键。问题是汉文《清实录》及朝鲜史料《李朝实录》《丙子录》对于清军的行军路线语焉不详,研究这一问题需结合满文、汉文等多语种史料。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