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会典
大清会典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1年内共计20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信息与知识传播、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1篇、专利文献122115篇;相关期刊109种,包括黑河学刊、社会科学辑刊、满族研究等;
大清会典的相关文献由199位作者贡献,包括真水康树、川久保悌郎、朱家溍等。
大清会典—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22115篇
占比:99.84%
总计:122316篇
大清会典
-研究学者
- 真水康树
- 川久保悌郎
- 朱家溍
- 于濬涛
- 余也非
- 关嘉录
- 关雪玲
- 刁书仁
- 卓昕
- 张淑芝
- 李东平
- 李志刚
- 李鸿彬
- 杨乃济
- 杨旸
- 梁志忠
- 程大鲲
- 赵波
- 郭成康
- 丁树毅
- 丛荣昆
- 乌廷玉
- 乔治忠
- 于晓燕
- 于濬濤
- 从众
- 佟悦1
- 俞云平
- 俞玉储
- 傅克东
- 冈洋树(著)
- 冯云英
- 冯君实
- 冯尔康
- 冯统一
- 刘传飞
- 刘小萌
- 刘广安
- 刘开生
- 刘敏
- 刘桂林
- 刘灵坪
- 刘耿生
- 初国卿
- 单士元
- 向功晏
- 向斯
- 吴吉远
- 吴永章
- 周积明1
-
-
杜家骥
-
-
摘要:
直隶,是直接隶属于中央之义,清代的直隶地区,实际是一个省区,也称直隶省。清代的直隶省有诸多特殊之处:全国政治中心的京城中央位于顺天府,而顺天府在直隶省内,其州县“兼属于直隶总督”(光绪《大清会典事例》卷152《户部·疆理·京师顺天府》),直隶因而又有“畿辅”之称,中央、顺天府的一些事务也由直隶总督办理或协助办理;承德及秋狝围场具有重要政治、军事意义,其选址在直隶省;漕粮的北端运程在其境内;皇家之陵寝地东陵、西陵在其辖区;皇家贵族庄园及旗人旗地散布畿辅,旗民杂处;直隶北连蒙古,东接关外,乃清朝发祥地、清入关后的大后方,东部邻海。以上这些特殊因素,直接关系到清代直隶总督的职权范围及其职掌的重要性。
-
-
-
徐莉1
-
-
摘要:
《大清会典》是清代官修典章制度类史书。清代专门成立会典馆,用汉文和满文两种文字纂修。各朝会典在纂修的过程中形成稿本、精写本、武英殿刻本和石印本等不同版本。本文拟根据档案中记所载的相关史料,梳理清代不同朝所纂修的《大清会典》各版本的形成,并阐释其价值。
-
-
阿乐1
-
-
摘要:
故宫博物院宫廷部位于东华门内三座门迤东,这里以前是养鹰狗处,有鹰房十二间,狗房十九间。嘉庆六年(一八O一年)为续修《大清会典》,将此处辟为会典馆,共有房一百零八间,直到光绪十二年(一八八六年)《大清会典》仍于此纂修。
-
-
徐莉
-
-
摘要:
光绪朝《钦定大清会典》满文稿本数量可观,特色鲜明,保存比较完整,清晰记录保存了编纂信息,反映出增删修改内容及翻译情形,体现了誊抄过程和功课的信息,能够为研究光绪朝《钦定大清会典》满文本的纂修提供直接依据,补充文献记载的不足,也能够为研究清代末期满语文提供翔实的书面语语料.
-
-
-
李军1
-
-
摘要:
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又称紫禁城,共有24位皇帝在此居住,统治天下。故宫作为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距今已有590多年的历史,以其独具特色的宫廷史迹和极为丰富的历代文物珍藏而被举世瞩目。本文依据故宫现存的藏传佛教文物以及《大清会典》《大清实录》《大清会典事例》《清宫陈设档》《故宫物品点查报告》等文献资料,对紫禁城内藏传佛教文物做一综合性的梳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