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消化系统畸形

消化系统畸形

消化系统畸形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95篇,主要集中在儿科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5篇、专利文献3728214篇;相关期刊47种,包括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等; 消化系统畸形的相关文献由317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维林、袁正伟、白玉作等。

消化系统畸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728214 占比:100.00%

总计:3728309篇

消化系统畸形—发文趋势图

消化系统畸形

-研究学者

  • 王维林
  • 袁正伟
  • 白玉作
  • 李龙
  • 王伟
  • 王若义
  • 吕国荣
  • 夏昊
  • 孙小兵
  • 朱晓东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仇晓桐; 吴政奇; 曹禹石; 夏旭翔; 吕国悦
    • 摘要: 胆管扩张症(biliary dilatation,BD)是一种罕见的胆道发育畸形疾病,其并发症包括胆道结石、胰腺炎、复发性胆管炎、门静脉高压症、自发性囊肿破裂甚至癌变[1]。BD自发破裂合并恶变较为少见,国内外罕有报道。本文报道1例BD同时合并自发性破裂和癌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总结其诊治特点。
    • 张彬玉; 方建强; 赵维安; 蒲翠
    • 摘要: 肠重复畸形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成人少见,误诊率高.通过分析1例成人肠重复畸形患者的诊治过程及误诊原因,以减少该病误诊、漏诊的发生.
    • 王哲; 何秋明; 王海玉; 梅珊珊; 甄理; 黄莉; 余家康; 钟微
    • 摘要: 目的 分析总结泄殖腔畸形的产前诊断、围生期评估及治疗经验.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2例产前诊断为泄殖腔畸形并完成根治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对病例特点进行讨论分析,并通过PubMed、万方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总结泄殖腔畸形产前诊断及新生儿期序贯治疗的经验.病例1产前初始异常表现为肠管扩张、肠腔内回声增强,孕晚期发现外生殖器外观异常及双侧阴道少量积液,诊断为泄殖腔畸形,出生后先后行横结肠造瘘口、根治手术及造瘘口闭合术.病例2产前初始异常表现为大量阴道积液,左侧肾积水伴输尿管全程扩张,诊断为泄殖腔畸形,出生后先后行横结肠造瘘口、阴道造瘘口及膀胱造瘘口术,进而行根治手术及造瘘口闭合术.2例患儿均预后良好.结果 检索文献共38篇,其中中文文献1篇,英文文献37篇.回顾资料完整的13例产前发现异常的泄殖腔畸形胎儿的文献,发现阴道积液是最常见的产前征象,3例因胎儿期尿潴留需要产前干预,仅1例因胎儿严重畸形建议引产,9例患儿生后存活.结论 泄殖腔畸形的产前诊断虽然有长足进步但仍然存在一定困难,胎儿与新生儿"无缝衔接"的序贯化治疗将成为积极改变泄殖腔畸形治疗及预后的一种新模式.
    • 王维林
    • 摘要: 肛门直肠畸形病理改变复杂,患儿手术后远期排便功能和生活质量与畸形复杂程度及伴发畸形密切相关.外科手术治疗仅仅是肛门直肠畸形治疗整体链中的重要一环,而不是治疗终点.复杂肛门直肠畸形手术后并发排便功能障碍者,需要对肛门功能进行客观评估,并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排便训练.对出现社会和心理问题的肛门直肠畸形患儿,需要取得家长、学校和社会的配合,及时进行必要的心理咨询及治疗,使患儿步入成年后能获得社会和家庭可接受的排便控制能力及生活质量.因此,复杂肛门直肠畸形外科解剖结构重建以后的肛门功能重建和远期生活质量提高,是一个由医生、家庭和社会参与的综合治疗,需要引起重视.
    • 周莹; 沈淳; 黄焱磊; 郑珊
    • 摘要: 目的 分析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ARM)患儿术后并发症及再手术原因.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17年12月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收治且行肛门成形术的544例ARM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不同类型ARM患儿的手术方式及术后并发症,分析再手术原因、术式选择及术后转归.结果 276例直肠会阴瘘患儿均行一期肛门成形术,其中再手术5例(后切开3例、前矢状入路2例),后切开手术组和前矢状入路组在并发症发生率和再手术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1.927,P<0.001;χ2=6.782,P=0.009).127例直肠尿道球部瘘患儿分别行一期或分期后矢状入路肛门成形术(一期24例,分期103例),其中再手术45例(一期1例,分期44例),一期手术组和分期手术组在并发症发生率和再手术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χ2=55.683,P<0.001;χ2=12.645,P<0.001).22例直肠膀胱瘘患儿中行分期腹骶会阴肛门成形术17例,5例行一期腹腔镜辅助拖出肛门成形术,其中再手术9例(一期腹腔镜组3例,分期经腹骶会阴组6例),一期腹腔镜组和分期经腹骶会阴组在并发症发生率和再手术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08,P=0.579;χ2=0.976,P=0.323).109例直肠前庭瘘患儿均行一期肛门成形术,前矢状入路50例,后矢状入路59例,再手术7例(前矢状入路6例,后矢状入路1例),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983),但前矢状入路组再手术率高于后矢状入路组(χ2=4.782,P=0.029).2例直肠尿道前列腺部瘘患儿行分期后矢状入路肛门成形术,2例直肠阴道瘘患儿行一期后矢状入路肛门成形术,6例肛门狭窄患儿在麻醉下强力扩肛,术后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 ARM术后并发症大部分是可以预防或减轻的,正确选择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可避免或减少再手术的发生.
    • 徐伟珏; 吕志宝; 吕逸清; 孙俊; 吴一波; 陈发玲; 陈方; 唐雯娟
    • 摘要: 目的 探讨一穴肛的精准分型与手术方案的关系,以期最小损伤完成肛门及尿道阴道的一次成形术.方法 收集2010年10月至2020年2月上海市儿童医院收治的22例一穴肛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通过X线造影、MRI、膀胱镜检查了解患儿共同管(Common channel,CC)、尿道、阴道的长度,阴道子宫、直肠盲端汇入位置的变异及选择的手术方法及路径.结果 22例一穴肛患儿中,CC>3 cm 1例,≤3 cm 21例;尿道≥2 cm 12例,9分,排便功能恢复较好者10例(50%).结论 一穴肛的精准分型是医生选择手术方案的依据,MRI、造影及术中膀胱镜联合检查有助于精准了解CC、尿道、阴道长度及直肠盲端汇入点,多学科联合制定手术方案并完成手术及随访.
    • 李龙; 王雪琪; 刁美; 周燕; 王常林; 李正; 王维林; 徐航; 孙蕊; 任相海; 明安晓
    • 摘要: 目的 对比正常新生儿和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s,ARMs)患儿的肛周肌肉解剖,了解其异常改变,探讨其对手术方案改进的意义.方法 对33例死于非ARMs相关疾病的新生儿和13例ARMs患儿(高位8例,中位5例)的骨盆进行解剖.通过对纵肌管、耻骨直肠肌等组织进行观察、测量,对各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正常新生儿肛周肌肉由内向外可分为三个管状结构:内括约肌管、纵肌管(由直肠纵肌和盆底纵肌组成)和横肌管.ARMs患儿内括约肌管缺如,纵肌管仅由盆底纵肌构成,呈闭合状态,分为盆腔和会阴两个部分.盆腔部纵肌管向前上方移位,会阴部纵肌管中心没有直肠通过,两侧会阴部纵肌相互融合形成闭合的肌管,向下延伸,形成肛穴.肛穴代表了会阴部肛周肌肉的中心.经测量,在正中矢状面,高、中位ARMs患儿和正常新生儿纵肌管后壁的平均长度分别为(2.66±0.31)cm、(2.34±0.54)cm和(1.80±0.29)cm,高位ARMs患儿的纵肌管后壁长度长于正常新生儿(P0.05);高、中位ARMs患儿和正常新生儿会阴部纵肌管的平均长度分别为(2.08±0.51)cm、(1.24±0.15)cm和(1.02±0.25)cm,高位ARMs患儿的会阴部纵肌管长度长于正常新生儿及中位ARMs患儿(P0.05);高、中位ARMs患儿和正常新生儿耻骨直肠肌的平均长度分别为(1.49±0.40)cm、(2.13±0.25)cm和(2.29±0.22)cm,高位ARMs患儿的耻骨直肠肌长度短于正常新生儿及中位ARMs患儿(P0.05).结论 新生儿肛周肌肉由内括约肌,纵肌和横肌三个管状系统组成,高、中位ARMs患儿的内括约肌管缺如,纵肌管和横肌管有发育异常改变,闭合的纵肌管可为术中辨别重建直肠拖出的中心位置提供解剖学基础.
    • 严佳虞; 陈亚军; 彭春辉; 庞文博; 王增萌; 吴东阳; 王凯
    • 摘要: 目的 探讨男童泄殖腔畸形(cloacal malformation,CM)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手术方式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普外科收治的4例男童CM的临床资料,并采用Rintala评分和排尿功能障碍评分系统(dysfunctional voiding scoring system,DVSS)进行随访,分别评估其排便功能和排尿功能.Rintala评分和DVSS评估需患儿年龄≥4岁.Rintala评分范围0~20分,<12分提示排便功能不良,12~16提示排便功能一般,≥17分提示排便功能良好;DVSS系统评分范围0~30分,评分越高提示功能越差.结果 4例患儿产后均发现无正常肛门,粪便、尿液从会阴部同一开口排出.3例全程在本院治疗,就诊年龄分别为5个月、5个月和1岁2个月;1例于外院行尿道成形术,术后出现直肠尿道瘘转至本院,就诊年龄为10岁9个月.4例患儿均为重度尿道下裂合并阴茎阴囊转位.会阴部查体结合辅助检查(泌尿系统超声、骶尾部X线平片和瘘道造影检查等)能明确诊断及合并畸形.全程在本院治疗的患儿依次行前矢状入路会阴肛门成形-尿道成形-其他畸形矫正的手术方案,术后1例出现直肠会阴瘘;外院术后患儿再次手术,采用后矢状入路骶会阴肛门成形+直肠尿道瘘修补术.全程在本院治疗的3例患儿获得随访,随访年龄分别至6岁、11岁(合并骶骨畸形)和15岁(合并骶骨畸形),Rintala评分分别为20分、12分和10分,DVSS评分分别为0分、10分和3分.结论 通过会阴部查体,结合相关辅助检查能明确诊断男童CM及合并畸形,该类患儿可依次行前矢状入路会阴肛门成形-尿道成形的手术治疗.术后排便功能与排尿功能评分与患儿有无骶骨畸形密切相关.
    • 付娅; 吕志武; 吴建维; 薛立峰
    • 摘要: 本文报道了1例真性上皮覆盖的食管重复畸形患者的诊治情况,详细记录了重复畸形的内镜图片,并对其超声内镜下的特点进行了总结.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