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角
测角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1123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测绘学、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1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137846篇;相关期刊161种,包括科学技术与工程、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仪表技术与传感器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七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能源分论坛--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二〇〇八年高精度几何量光电测量与校准技术研讨会、2008年全国军事微波技术学术会议(MMW'2008)等;测角的相关文献由2527位作者贡献,包括王雷、赵建科、张伟等。
测角—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37846篇
占比:99.83%
总计:138084篇
测角
-研究学者
- 王雷
- 赵建科
- 张伟
- 杨文国
- 谭久彬
- 金国良
- 陈林峰
- 于连栋
- 王京献
- 周艳
- 应刚
- 段亚轩
- 潘亮
- 田留德
- 贾华坤
- 赵会宁
- 黄冲
- 丁德甫
- 王海霞
- 王登峰
- 肖茂森
- 陆卫国
- 梁可
- 赵怀学
- 韩昌佩
- 黄俊杰
- 傅鑫
- 刘勇
- 劳达宝
- 吴娜
- 周维虎
- 孙胜利
- 尤伟
- 张勇
- 张嵬
- 张白
- 曾悠兵
- 李荣
- 杨瑞强
- 桂明臻
- 王涛
- 王淦泉
- 踪念科
- 陈晓
- 黄琛
- 龚海华
- C·瓦尔扎希纳
- M·F·布鲁内托
- 万群
- 余戈平
-
-
侯文栋;
黄开木;
冯晨峰;
刘志武;
聂海江;
吴克钊
-
-
摘要:
和差波束测角精度由于只采用幅度校准精度限制,在电子侦察中一般仅用于反辐射导引头,在更通用的宽带电子侦察系统中则应用较少。首先介绍了和差波束测向的理论基础,然后设计仿真了四种不同的和差波束天线并分析其优缺点,最后针对对周天线进行微波暗室的角度测量。通过幅度相位联合校准机制,提升了测向精度,为该体制天线在通用电子侦察中应用指明了方向。
-
-
赵贵
-
-
摘要:
出于成本考虑,采用干涉仪技术接收目标辐射电磁波进行无源测向的设备,通常只采用一维干涉仪线阵测向,受设备与探测目标之间相对高度造成的俯仰角的影响,测向数据并不能准确反应目标的真实方位。本文通过建立干涉仪三维测向模型,推导出一维干涉仪线阵测量方位与目标真实方位之间的差值,通过MATLAB仿真,分析了设备与探测目标的俯仰角对一维干涉仪测向以及后续利用测线数据进行测线交叉定位误差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一维干涉仪设备的使用策略。
-
-
陈勇;
吴涛;
陈朝辉
-
-
摘要:
采用传统接触式测量方法对大型跨江桥梁结构进行测量时工作难度大且效率低,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桥梁结构几何参数进行非接触式测量的方法。根据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原理分析测量误差来源,从测角和测距两方面对三维激光扫描引起的误差进行试验研究,分析大型桥梁测量误差的控制方法。结果表明:测角和测距与测量误差均存在一定关系,在合适的测角和测距条件下三维扫描测量误差达到最小。采用远距离加密测点、布设控制网、减小测距和拼接误差等措施可显著减少三维扫描测量误差。以一实际工程为例,将拱肋的测试结果与高精度全站仪测试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三维激光扫描测试精度满足工程应用的要求。
-
-
秦吕;
胡星星;
赵耀;
曾洁
-
-
摘要:
为了检测电动自行车是否超速,本文设计了一种移动电动自行车测速测距系统.该设计采用77 GHz毫米波雷达,在AWR1642采集到回波信号后,在时域上进行FFT,通过计算其相位的变化、CFAR处理、峰值聚集、多普勒补偿等后,得出车辆的距离、速度和行驶角度,并用CAN总线传送数据到上位机,车辆的运动可以在MATLAB的界面进行实时显示.将验证系统固定在公路边的平台上,对普通家用电动自行车进行测量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准确测出电动自行车的距离、速度等信息.
-
-
刘云飞;
舒轶昊;
张建明;
臧传蕾
-
-
摘要:
基于微波着陆信号特性,提出了应用矢量信号发生器的MLS信号产生方法,与传统微波着陆模拟器相比,信号参数调整更加灵活;同时,采用高速数字示波器、矢量信号分析仪等通用仪器,通过对微波着陆信号直接采样,实现了微波着陆角度及DPSK特性的校准,与传统方法相比,校准精度更加准确、可靠,确保微波着陆系统功能、性能测试.
-
-
-
顾晓婕;
李春阳;
曹运合;
王蒙
-
-
摘要:
针对复杂阵地下低空目标的仰角估计问题,建立多径信号服从高斯分布的分布源信号模型,提出一种基于波束形成的角度估计方法.该方法在直达波入射角方向形成窄零陷,而在反射波的入射角方向形成具有一定宽度的零陷,然后对回波信号进行空域滤波,输出能量最小时对应的角度就是目标仰角的估计值.与现有的方法相比,该方法在复杂阵地条件下能有效地进行目标仰角估计.计算机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
-
刘艳红;
王玉龙;
张亮
-
-
摘要:
针对光电经纬仪野外测角精度评价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了考虑目标爆炸特性的高精度评价方法.分析了药柱爆炸时在多个方向观测获得火光图像各异的特征,研究了药柱爆炸时的运动漂移特性,通过消除药柱爆炸运动变化对评价光电经纬仪测角精度的影响,建立了一种适用于野外采用药柱爆炸评价多台光电经纬仪测角精度的模型.该模型应用在实际任务中的结果表明:改进评价方法与常规评价方法的结果趋势一致,但改进评价方法精度明显高于常规评价方法,可以应用在工程实践中.
-
-
-
刘燕都;
焦义文;
马宏;
吴涛;
陈永强
-
-
摘要:
针对分布式多天线系统中传统测角方法存在测量精度偏低、宽带信号不适用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延差(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TDOA)测量的多天线二维测角算法.该算法基于最小二乘原理,综合利用多基线测量结果进行迭代计算,有效提高了估计精度,且无需解模糊.推导了算法的克拉美罗界(Cramér-Rao Lower Bound,CRLB)与均方根误差表达式,讨论了算法的测角性能.当天线数为7、天线间距100 m、时延估计精度优于10μs时,测角精度接近CRLB,方位角精度优于3°,俯仰角精度优于4°.算法复杂度适中,能够应用到多天线无源侦察、空间目标跟踪等应用中.
-
-
王健
- 《第七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能源分论坛--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
| 2010年
-
摘要:
L波段二次测风雷达是中国气象局新一代高空气象探测雷达,它与数字探空仪相配合,能探测地面到高空30000米的风向、风速、温度、湿度、气压等气象要素,目前广泛使用于我国高空气象探测站点.实际使用中,该设备测角系统的故障现象较其它分系统为高,故有必要对该系统有一个熟悉的认识。本文系统阐述了L波段雷达测角分系统的工作原理,并对一些常见故障的维修进行了分析,可供台站雷达维修时参考。
-
-
尚超;
王淦泉;
陈桂林
- 《二〇〇八年高精度几何量光电测量与校准技术研讨会》
| 2008年
-
摘要:
为了实现高精度高速电机扫描控制,设计了基于追踪型轴角转换器(Tracking resolver-to-digital converter)的绝对式感应同步器测角系统。该系统包括感应同步器磁电路、信号调理电路、轴角转换器电路、数字逻辑电路及PC数据采集软件等部分。使用工业标准高精度经纬仪对测角精度进行了检测,实验结果表明精度为±2.0",重复精度优于0.5"。
-
-
尚超;
王淦泉;
陈桂林
- 《二〇〇八年高精度几何量光电测量与校准技术研讨会》
| 2008年
-
摘要:
跟踪型轴角转换器(Resolver-to-digital Converter, RDC)被广泛应用于高速精密角度测量。首先介绍了这种方案的测量原理,总结了以往误差分析的结论,指出了其在工程应用中的不足。然后对载波相位角失配进行了误差分析,获得了误差表达式。并根据锁定放大的原理,量化了输入噪声误差的分析方法,给出了信号调理电路的最大允许增益的估算方法。分析方法及结果对基于追踪型RDC的高速精密测角系统的工程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