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源地震
浅源地震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1年内共计84篇,主要集中在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0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23191篇;相关期刊55种,包括防灾减灾学报、地震、地震学报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04年工程热力学与能源利用学术会议等;浅源地震的相关文献由171位作者贡献,包括段星北、王向腾、胥广银等。
浅源地震—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3191篇
占比:99.64%
总计:23275篇
浅源地震
-研究学者
- 段星北
- 王向腾
- 胥广银
- 苏金蓉
- 谢子强
- 饶江
- 高立新
- A.Kubo
- A.Udias
- Abe
- C. Lopez-Casado
- C.Pro
- DavidHarte
- E.Buforn
- E.Fukuyama
- F. J. Garcia-Tortosa
- J. A. Lopez
- J. Delgado
- Katsuyuki
- L. Lenti
- M.Bezzeghoud
- P. Alfaro
- S. Martino
- T.Nielsen
- 丁香
- 付虹
- 任啸
- 任超然
- 俞言祥
- 倪四道
- 傅征祥
- 刘东旺
- 刘寄星
- 刘球
- 华章
- 古村孝志
- 吕悦军
- 吕春来
- 吕春来(校)
- 吕晓健
- 吕苑苑
- 吴克
- 吴希文
- 吴微微
- 吴忠良
- 吴戈
- 吴振利
- 吴海波
- 周勇
- 周波阳
-
-
詹松辉;
王华;
周波阳;
吴希文
-
-
摘要:
大地测量应变率场反映了现今地壳运动的特征,能够用来预测地震灾害.本文采用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的大地测量应变率模型和1977年~2016年全球震源机制解(GCMT)地震目录,预测川滇地区每一百年将会发生26次Mw60+、8次Mw65+、3次Mw70+浅源地震,并分别从内、外符合角度进行质量评估,表明预测结果具有较好的可靠性.预测结果也说明川滇地区的形变模式较复杂,无法简单用块体模型和连续形变模型来描述.
-
-
王向腾;
李志伟;
邓居智;
高金哲;
李红星;
姚振岸;
李晶晶
-
-
摘要:
沉积盆地中的中等强度浅源地震起始深度不仅是地震成灾研究的重要参数,还是深地下工程开采诱发地震成因研究的关键信息.然而在台网稀疏、沉积层结构复杂的盆地地区,仅利用直达波到时,常常难以获得较为准确的地震起始深度.基于参考事件的Pn/Pg相对定位方法加入Pn震相,可以有效提高震源深度的测定精度.本文针对松辽盆地中2013年前郭MS 5.8地震序列以及Oklahoma州2016年Fairview MW 5.1地震序列,利用Pn/Pg方法测定了两个地震序列中较大地震的起始破裂深度.结果显示:在2013年前郭地震序列中,两个较大地震起始深度和质心深度均在3~5 km左右,震源机制中含有较大的非双力偶源成分.而2016年Fairview MW 5.1地震,主震起始深度约7 km,质心深度约8 km,5个较大的前震则深度分布在5~9 km.根据上述测定结果,推测2013年11月前郭MS 5.8地震序列可能与震源附近的注水活动有关,而2016年Fairview MW 5.1地震则可能由较远处注水活动触发.
-
-
-
高立新;
戴勇
-
-
摘要:
从中国东北地区不同活跃期深源地震、浅源地震的能量释放、持续时间,活跃期关门地震时间韵律,第5活跃期中强地震有序分布图像等角度,对比分析了中国东北地区第5活跃期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中国东北地区浅源地震第5活跃期能量释放远低于其他几个活跃期,深震和浅震的能量释放比值大,持续时间长,关门地震重演了前4个活跃期的时间韵律,表现为时间、空间丛集以及震群性质,出现空区和条带状有序活动图像,2013年的7次5.0级以上可能是第5活跃期的结束地震.%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energy of deep and shallow earthquakes and their energy release ratio as well as duration,the rhythm repetition of the end earthquakes of the fifth activity period and orderly activity image of moderate strong earthquake in the fifth activity period in northeastern China,we analyzed and compared characteristics with that of the former four period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nergy release of the fifth activity period is far lower than other activity periods,energy release ratio of deep earthquakes and shallow earthquake is large,and the sustained time is long.The “closing door” earthquakes sustained the rhythm repetition of the former 4 activity periods.The properties of the “closing door” earthquakes include time and spatial clustering as well as earthquake swarm,seismic gap and banded orderly distribution image.The 7 earthauakes of Ms≥5.0 in 2013 may be the “end” earthquakes of the fifth activity period.
-
-
邵同宾;
嵇少丞
-
-
摘要:
俯冲带作为地球循环体系的关键部位,具有构造活跃、地震多发以及地质条件复杂等特征.基于震源位置,俯冲带地震既可划分为板间和板内地震,也可分为浅源、中源和深源地震.俯冲带内的浅源地震包括板间地震和浅源板内地震,而中源和深源地震皆属于板内地震.在地球浅部,温度与压力低,浅源地震是由岩石发生脆性破裂或沿着先存断层发生不稳定摩擦滑移造成的.随着深度增加,温度和压力的增加使得流行于浅部的脆性和摩擦行为在无水条件下被强烈抑制,岩石从而表现为可抑制地震的韧性行为,使得中—深源地震的诱发机制有别于常规的脆性行为.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人们了解到中源地震的诱发机制主要是脱水或与流体相关的致脆以及塑性剪切失稳,而深源地震的成因主要是相变致裂.然而,中—深源地震很可能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在中源深度既可能是流体相关的致脆导致脱水源区的脆性围岩产生地震,亦可能是脱水的蛇纹岩本身可能在流体孔隙压的作用下作粘滑滑移,而前者比后者更为重要.孕震带宽度大于“反裂隙模型”预测的亚稳态橄榄石冷核宽度的深源地震可能是由第一阶段的相变致裂和第二阶段的塑性剪切失稳诱发,而孕震带的实际宽度与预测宽度相当的深源地震则可能仅由相变致裂引起.只要过渡带内名义无水矿物中的结构水能释放出来,脱水致脆同样可能触发一些深源地震;而塑性剪切失稳不仅能在中—深源地震触发后的扩展阶段起着主导作用,而且还能单独触发一些中—深源地震,因此能够解释大多数反复发生的中—深源地震活动.
-
-
-
-
-
-
江辉;
李宇;
杨庆山;
朱晞
-
-
摘要:
针对地震作用下桥梁结构梁体与横向挡块间的碰撞现象,采用非线性动力分析方法对影响碰撞效应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基于刚体碰撞理论,建立能考虑碰撞过程中能最损失的桥梁横向碰撞接触单元分析模型,研究了典型的浅源强震作用下挡块碰撞刚度、梁体与挡块间初始间隙、桥梁墩高以及跨径等因素对铁路RC简支梁桥地震碰撞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抗震挡块对于防止横向落梁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建议了铁路RC梁式桥抗震挡块的合理刚度及初始间隙取值,提炼了墩高及跨径对各项响应指标的影响规律.研究成果可供梁式桥抗震设计及规范修编参考.%Aiming at the transverse pounding phenomenon between girder and retainer of girder bridges under earthquake excitation, the primary factors affecting pounding effects were studied systematically via nonlinear dynamic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pounding theory of rigid body, the contact element model of transverse pounding which can take into account energy dissipation was established to discuss the influences of pounding stiffness, width of initial gap, pier height as well as beam span on pounding effects of railway RC girder bridges under typical shallow source earthquake. The results show the transverse seismic retainer is an effective measure to forefend beams from falling from piers. The rational values of pounding stiffness and initial gaps width were suggested, and the inflencing rules of pier height and beam span were essentialized.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 can provide reference to the seismic design of girder bridge and the revision of seismic design codes.
-
-
姚琪;
马未宇;
程佳
- 《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2008年以来东亚地区发生了3次8级以上浅源地震,分别是2008年5月12日中国汶川M8.0地震、2011年3月11日日本M9.0大地震,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M8.1地震.其中汶川地震发生在陆陆碰撞带,尼泊尔地震发生在陆陆俯冲带,日本M9.0大地震发生在岛弧-洋壳俯冲带.这3个8级以上大地震均为逆冲型地震,分别代表了3种不同的板块构造类型,对比这3次地震震前的红外温度场异常,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板块构造及其与温度场的耦合作用.这3个地震震前的地温异常的时空展布特征与各自的板块构造位置、发震构造相符,对比这3个地震的震前地温异常,可以得到以下结论:俯冲带上的大地震,震前的温度异常范围要远远大于板块碰撞带上大地震的震前温度异常;俯冲带地震后地温异常快速消散,而碰撞带地震震后温度异常有短时间的降低,之后又持续增加的现象,与震后大量的余震有关;无论是俯冲带还是碰撞带的地震,震前温度异常大部分都分布在主动盘的一侧;龙门山造山带和喜马拉雅造山带有效阻止了地震后温度异常向被动盘扩展,但日本岛弧不足以阻隔震后温度异常的扩展。
-
-
姜金钟;
李姣;
付虹;
潘睿
- 《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19学术交流会》
| 2019年
-
摘要:
一次较大的浅源地震震后通常有相当数量的中小地震及微震发生,而丰富的中小地震及微震记录和准确的震源参数(如震源位置、震源机制解等)可以为研究该地震序列的地震活动性、确定主震发震断层、震源区地质构造特征等提供重要的地震学依据。为了获得更加准确的震源位置,一方面选取双差地震定位方法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速度模型不准确带来的定位误差;另一方面利用波形互相关方法计算两次地震(地震对)到相同台站的P, S波走时差数据以尽量消除由人工震相拾取产生的误差。考虑到MS5.0左右地震的震源破裂尺度有限,采用了CAP方法在3种不同速度模型下分别反演这两次地震的矩心深度,并基于sPn深度震相再次测定其震源深度,结果表明由于利用了台站方位覆盖更好的近震宽频带波形和sPn深度震相数据,最终得到的两次地震震源深度(5 km和6 km)更加可靠。为了获得更加完整的地震目录,采用可联合P, S波等多震相进行微震检测的Match& Locate方法的最新版程序,选取波形质量较好的229次地震作为模板事件,对MS5.1地震发生前7d至震后30 d内记录的连续波形进行微小地震的检测与定位。经过多次检验后将互相关系数的检测阑值设置为0.35,最终得到了1 625次微小地震事件的发震时刻、震源位置及震级大小,M&L检测得到的地震事件的数量是云南台网地震目录的近6倍,检测后完备震级从从1.0下降到从0.0左右,极大地增加了2017年漾漠地震序列中的微小地震数据。更加丰富的微小地震数据和准确的震源位置为漾濞地震序列的地震活动性、主震发震构造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
-
-
-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
- 公开公告日期:2019.01.08
-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盲源地震波场的地震响应恢复与虚源道集构建方法,属于地震勘探和开发领域。能够很好地构建较高信噪比的虚源道集,从而恢复接收点间的地震响应,该方法将正向格林函数G(xA,xB,t)与逆时格林函数G(xA,xB,‑t)相加,来获得恢复后新的正向格林函数G′(xA,xB,t),即:G′(xA,xB,t)={G(xA,xB,t)+G(xA,xB,‑t)}获得虚源激发的一个地震道数据,并进一步获得该虚源的一个地震道集。本发明应用于地震的预测。
-
-
-
-
-
-
-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
- 公开公告日期:2017-01-04
-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盲源地震波场的地震响应恢复与虚源道集构建方法,属于地震勘探和开发领域。能够很好地构建较高信噪比的虚源道集,从而恢复接收点间的地震响应,该方法将正向格林函数G(xA,xB,t)与逆时格林函数G(xA,xB,-t)相加,来获得恢复后新的正向格林函数G′(xA,xB,t),即:G′(xA,xB,t)={G(xA,xB,t)+G(xA,xB,-t)}获得虚源激发的一个地震道数据,并进一步获得该虚源的一个地震道集。本发明应用于地震的预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