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水稻品质

水稻品质

水稻品质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26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农业基础科学、植物保护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7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44619篇;相关期刊78种,包括中国土壤与肥料、农业机械学报、现代化农业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全国第一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等;水稻品质的相关文献由272位作者贡献,包括何予卿、何永歆、何池全等。

水稻品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7 占比:0.24%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4619 占比:99.76%

总计:44727篇

水稻品质—发文趋势图

水稻品质

-研究学者

  • 何予卿
  • 何永歆
  • 何池全
  • 全利
  • 吕艳东
  • 吴双
  • 周健
  • 周鹏辉
  • 姜玉伟
  • 孙立明

水稻品质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杰; 徐波; 冯海宽; 竞霞; 王娇娇; 明世康; 傅友强; 宋晓宇
    • 摘要: 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在水稻收获前对籽粒品质相关的蛋白质含量进行监测,一方面可以及时调整栽培管理方式,指导合理追肥,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前掌握籽粒品质信息,明确市场定位。该研究以广东省典型优质籼稻为研究目标,基于2019年和2020年两年氮肥梯度实验,以水稻分化期和抽穗期冠层尺度高光谱数据、水稻氮素参数,包括叶片氮素含量(LNC)、叶片氮素积累量(LNA)、植株氮素含量(PNC)、植株氮素积累量(PNA)及籽粒蛋白含量数据为基础,利用四种个体机器学习算法partial least square regression(PLSR)、K-nearest neighbor(KNN)、Bayesian ridge regression(BRR)、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三种集成学习算法random forest(RF)、adaboost、bagging,针对水稻不同生育期氮素状况进行监测建模,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水稻冠层光谱信息、光谱信息结合水稻农学氮素参数的籽粒蛋白含量的监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精度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水稻氮素营养监测方面,利用水稻冠层454~950 nm波段信息,采用RF及Adaboost算法,在水稻分化期、抽穗期及全生育期LNC、LNA、PNC及PNA模型R^(2)均达到0.90以上,同时也具有较低的RMSE和MAE。在水稻籽粒蛋白品质监测方面,采用全波段光谱信息进行籽粒蛋白含量监测时,RF具有最高的精确度与稳定性,两生育期的RF模型对籽粒蛋白含量的监测结果R^(2)分别为0.935和0.941,RMSE分别为0.235和0.226,MAE分别为0.189和0.152;两生育期以全波段光谱信息结合长势参数进行籽粒蛋白监测时,Adaboost模型具有最高的精确度和稳定性,其中分化期全波段光谱信息结合PNA作为输入参数,Adaboost模型R^(2)为0.960,RMSE为0.175,MAE为0.150,以抽穗期全波段光谱信息结合PNC作为输入参数,R^(2)为0.963,RMSE为0.170,MAE为0.137。研究结果表明,与PLSR,KNN,BRR和SVR几种个体学习器算法相比,集成算法RF,Adaboost和Bagging具备良好的处理多重共线性的能力,适合用于高光谱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在作物氮素营养监测及水稻品质的早期遥感监测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 王海
    • 摘要: 要想提高水稻品质及产量,需不断进行优质水稻栽培技术的研发、试验和推广工作。科研人员研究发现,若盲目增加水稻种植密度,反而会对水稻田间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导致水稻营养、光照供应不足,出现产量降低的情况。综合来看,水稻产量影响因素分别为粒质量、粒数及有效穗数,在水稻种植过程中,要想提高水稻品质,需对上述3个重要因素进行协调处理,科学掌握各项水稻种植要求,提高水稻种植技术水平。
    • 匡恩俊; 迟凤琴; 张久明; 宿庆瑞; 张一雯; 刘亦丹; 李永顺; 朱宝国; 陈磊
    • 摘要: 通过对水稻叶面喷施硒肥,探讨了不同浓度的硒以及硒锌配施对增加稻米硒含量、提高产量及改善品质的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硒能显著提高稻米硒含量,增加幅度为133.3%~508.3%,随着浓度的升高呈先增高再降低的趋势,以Se_(3)浓度(1.8g/L)稻米硒的增加最高为508.3%,硒锌配施(Se_(2)+Zn)比单施同浓度的硒(Se_(2))增加了11.5%,锌硒之间的协同能够促进稻米硒的累积;施硒、锌能够不同程度增加水稻的产量,增产幅度最高可达22.7%,其中以Se_(2)+Zn增产幅度最高,适量的硒对水稻有增产的作用;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硒、锌能够促进稻米中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的增加,粗蛋白质含量增幅最高可达24.4%,粗脂肪含量增加121%~320%,对粗淀粉没有显著影响;同时,氨基酸总量随着施硒浓度的增加而增加,4种必需氨基酸(苯丙氨酸、苏氨酸、亮氨酸、赖氨酸)和5种非必需氨基酸(天门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丙氨酸、精氨酸)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可见,低浓度的硒与锌的配合,可达到水稻富硒、增产和改善品质的目的。
    • 杭仲
    • 摘要: 水稻是世界最重要的粮食之一,全球60%的人口将大米作为主要口粮。在全球水稻的生产中,中国以2.1亿吨的总产量位居榜首,占全球总量的28%。而日本水稻的年产量只有1000多万吨,不及我国的1/20。虽然日本水稻的平均亩产量与我国基本相当,但其水稻的品质远远优于我国,每年出口量达到2万吨,其中近一半被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包揽,中国大陆也有1000吨左右的日本大米进口需求。日本大米能拥有如此良好的品质,跟日本的水稻种植品种以及精耕细作的农艺方式是密不可分的。
    • 肖爱国
    • 摘要: 众所周知,我国属于世界人口大国,而人口问题与粮食问题关系紧密.在我国,南方人的主食是米饭,北方人的主食是面条.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我国的科技水平迅速提升,相对应的,人们对生活的品质追求也在不断提高.生活品质最基础的追求就是健康饮食,不论是何种食物,若想入口的口感好,不仅要求后期的制作过程,更加需要前期精良的栽培过程.一个水稻栽种者想要培育出好的水稻,就必须精通各式各样的栽培技术,因为水稻的不同品种在不同的栽培环境下所采用的培育方式是不同的.对此,应该研究不同的培育方式对水稻品质的影响.
    • 肖爱国
    • 摘要: 众所周知,我国属于世界的人口第一大国.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人口问题与粮食问题紧密关联.在我国,南方人的主食是米饭,北方人的主食是面食.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我国的科技水平在迅速提升,相对应,人们对生活的品质追求也在不断提高.生活品质最基本的追求就是人的健康饮食,不论是何种食物,都追求营养、安全、口感好,对于大米而言,米质与这三者联系紧密不断提高稻米品质是水稻育种者和种植者不懈的追求.
    • 周星; 徐年龙; 周娜娜; 徐梦彬; 王升
    • 摘要: 在农业生产中为了达到减肥及提高水稻产量及品质的目的,选用环保型有机肥蚓粪进行研究.通过开展大田试验,以南粳9108为研究对象,共设置8个处理,包括分别减氮10%、15%的条件下,施用量分别为200、300、400 kg/667 m2的蚓粪处理,对照为常规施肥和不施肥处理.在水稻成熟期取样测定,探究施用蚓粪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减氮10%的条件下,施用300 kg/667 m2的蚓粪能够提高土壤的有机质、速效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降低pH值;水稻产量排第2,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都达到了1级标准,水稻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也降到最低.因此,在减氮10%后,施用300 kg/667 m2的蚓粪不仅对土壤性质的改善效果较好,还能够提高水稻产量,同时对水稻的品质提升效果较好.
    • 摘要: 近年来,人们对稻米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口感好、食味佳的长粒香米更易受到消费者青睐。传统的育种主要是通过杂交和回交选育,试验周期漫长。与传统育种相比,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针对多个品质性状,高效而快速的改良稻米品质,加速优质水稻品种的选育进程。稻米食味品质主要由直链淀粉含量决定,适当的降低直链淀粉含量。
    • 金建华
    • 摘要: 在水稻的栽培方式中通过改变株、行距和插秧行向,进而形成2-4行组的插秧方式,并通过引入边行相应和改善通光透风环境的角度对插秧的方式和栽培密度的改变,研究其对优质栽培水稻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