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资本
民族资本的相关文献在1954年到2022年内共计211篇,主要集中在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1篇、专利文献657篇;相关期刊160种,包括南洋资料译丛、文史哲、经济研究参考等;
民族资本的相关文献由221位作者贡献,包括孔经纬、姜铎、岩崎育夫等。
民族资本
-研究学者
- 孔经纬
- 姜铎
- 岩崎育夫
- 李刚
- 周玲珍
- 季崇威
- 杨帆
- 林顿
- 柯浪
- 段润来
- 王征
- 王植彬
- 范青山
- 郭梁
- 钟小童
- 陈曾年
- 陈海飞
- 丁宁
- 丁海
- 于景洋
- 于铁
- 任军利
- 何从新
- 何晓明
- 俞兆鹏
- 傅景亮
- 冯宛平
- 凯文·休伊森
- 刘倩1
- 刘导其
- 刘少雄
- 刘延安
- 刘新生
- 刘昕
- 南北桥编辑部
- 吕振羽
- 吕若冰
- 吴承明
- 吴有根
- 吴绩新
- 吴铁军
- 吴鸣1
- 唐传泗
- 唐克敏
- 唐春生
- 唐由庆
- 唐进
- 姚会元
- 姜波
- 姜相顺
-
-
张挽虹
-
-
摘要:
1845-1949年,中国银行业经历了从外资银行主导到中资银行独大的局面。二者发展路径受到中国经济发展和制度环境的影响,其中,中国经济发展状况是中外资银行实力变化的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与国家资本的先后壮大,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对中资银行的业务需求,挤压了在华外资银行的生存空间。同时,中国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和产业规划,以及相应的机构改革,不但加速了民族资本和国家资本的更迭,也对银行业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统制政策促进了国家银行的扩张,带动中资银行业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替代外资银行。国家垄断的银行业对保证战时经济运行和军事胜利有重要作用,但不利于中国金融业的长远发展。
-
-
许芝浩
-
-
摘要:
淮扬运河民族资本轮船航运业在发展过程中,历经挂旗经营、垄断资本下夹缝求生、民族资本契约联营、无序恶性竞争、政府介入调停数个阶段,显现出我国近代内河民族资本轮船航运业发展的诸多特性,颇为典型.文章主要依据历史档案、报刊资料,对淮扬运河民族资本轮船航运业早期发展历程予以探析.
-
-
-
于铁;
温广君
-
-
摘要:
志城银行是九一八事变之后,山西富森峻等五家在沈阳的票号合并成立的股份制私营银行,初衷是图存自强,由于经营有方、讲究诚信,业务发展较好。笔者以志城银行成立前后的业务情况为切入点,对特定历史时期民族资本的斗争精神及家国情怀进行梳理,希望对研究抗战历史文化有所启发。
-
-
马天宇1
-
-
摘要:
1936年,毛泽东在与美国记者斯诺的交谈中说:''由于父亲只准读孔孟经书和会计之类的书籍,所以我在深夜把屋子的窗户遮起,好使父亲看不见灯光。''他偷读的书中有一本叫做《盛世危言》,''这本书我非常喜欢。作者是一位老派改良主义学者,以为中国之所以弱,在于缺乏西洋的器械——铁路、电话、电报、轮船。''《盛世危言》由中国近代思想家郑观应写成于公元1894年(光绪二十年)。
-
-
王征
-
-
摘要:
辛亥革命终结了中国历史上绵延两千余年的封建制度,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在传统与现代因素的交织作用下发生了巨大变化.民国初年的经济立法成效不俗,是中国经济法的起源完善时期,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民国初年的经济法制建设基本奠定了近代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法制体系,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及社会效果,对建立和维持当时的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秩序,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当今的相关立法活动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
-
王征
-
-
摘要:
辛亥革命终结了中国历史上绵延两千余年的封建制度.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在传统与现代因素的交织作用下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活动的蓬勃兴起、国际惯例的参照以及实业兴国的高尚理念,必然要求有相关的法律规范予以保护与规制.民国初年的经济立法成效不俗,是中国经济法起源的完善时期,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民国初年的经济法制建设基本奠定了近代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法制体系,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及社会效果,对建立和维持当时的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秩序和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当今的相关立法活动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