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正畸学,矫正

正畸学,矫正

正畸学,矫正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1年内共计290篇,主要集中在口腔科学、基础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0篇、专利文献37409篇;相关期刊49种,包括医学临床研究、中华口腔医学杂志、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等; 正畸学,矫正的相关文献由672位作者贡献,包括许天民、傅民魁、张端强等。

正畸学,矫正—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0 占比:0.77%

专利文献>

论文:37409 占比:99.23%

总计:37699篇

正畸学,矫正—发文趋势图

正畸学,矫正

-研究学者

  • 许天民
  • 傅民魁
  • 张端强
  • 林久祥
  • 周彦恒
  • 张玉华
  • 李多
  • 林立
  • 梁甲兴
  • 刘妍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泽琳
    • 摘要: 目的 分析上颌第二磨牙颊侧骨皮质区植入种植钉推磨牙向远中移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口腔正畸科门诊就诊的拒绝拔牙矫治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n=40)采用在上颌第二磨牙颊侧骨皮质区植入种植钉,对照组(n=40)采用上颌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牙根之间植入种植钉.比较矫治前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变化进行初步评价磨牙向远中移动效果.结果 矫治前,2组患者的U1-X、U1-Y、U6-X、U6'-Y及U6″-Y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对照组患者的U6'-Y、U6″-Y较矫治前明显减小,而观察组的U1-Y、U6'-Y、U6″-Y较矫治前明显减小,以及MTD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矫治前,2组患者的面型角、鼻唇角、上唇突度、下唇突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2组的面型角、鼻唇角、上唇突度较矫治前明显改善(P0.05),但观察组的面型角、鼻唇角、上唇突度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上颌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牙根之间植入种植钉,上颌第一磨牙产生明显远中倾斜移动,而在上颌第二磨牙颊侧骨皮质区植入种植钉推磨牙向远中移动效果更好.
    • 于静; 刘亚非; 左艳萍; 刘昕; 赵利霞; 尉静
    • 摘要: 目的 研究改良牙合垫矫治器矫治乳牙反牙合后,牙合颌面的改变以及影响治疗后上颌恒切牙牙胚位置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乳牙反牙合患者20例,使用改良牙合垫矫治器矫治乳牙反牙合,采用对比分析治疗前后牙合颌面的改变,采用相关性分析矫治后上颌恒牙胚位置改变的影响因素.结果 乳牙反牙合患者治疗前后相比,除SNA角(蝶鞍点-鼻根点-上齿槽座点)、SNB角(蝶鞍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NP-FH角(面角)、L1-NBmm距(下前牙切缘点-NB的距离)、MP-SN角(下颌平面与前颅底平面夹角)、FH-MP角(下颌平面角)、面轴角(蝶鞍点-颏顶点与眶耳平面夹角)、D1 i-Y距(乳切牙切缘-Y轴的距离)、A-Y距(上齿槽座点-Y轴的距离)外,余下19项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将患者治疗后的牙合颌面指标及其恒牙胚位置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恒牙胚位置与上颌位置及乳牙位置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 改良牙合垫矫治器对于纠正乳牙反牙合疗效肯定,治疗后上颌骨向前生长和乳前牙突度增加均有利于上颌恒牙胚向前下方的位置改变,有利于替牙后正常覆牙合覆盖关系的建立.
    • 陈冠华; 陈宗飞; 张端强
    • 摘要: 目的 通过对安氏Ⅱ类与Ⅲ类患者数字化牙颌模型进行测量分析,为临床矫治计划的设计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30例安氏Ⅱ类与30例安氏Ⅲ类患者,扫描其石膏模型生成数字化模型,使用三维测量软件对数字化模型的牙弓宽度及基骨弓宽度进行测量,采用SPSS 25.0软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各测量牙位数据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牙弓宽度为(52.94±1.85)mm,基骨弓宽度为(52.31±3.03)mm,其他牙位测量数据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牙位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安氏Ⅱ类上颌尖牙区宽度较安氏Ⅲ类患者大,其他部位牙弓宽度较Ⅲ类患者小;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上颌基骨弓宽度大于安氏Ⅲ类患者,而下颌基骨弓宽度小于安氏Ⅲ类患者.
    • 吉利; 陈正; 陈彬; 廖春晖
    • 摘要: 目的探讨球面自锁托槽止锁扩弓非拔牙矫治技术治疗重度牙列拥挤的效果。方法安氏Ⅰ类错[牙合]重度牙列拥挤患者1例,应用球面自锁托槽止锁扩弓非拔牙矫治技术进行扩弓,测量矫治前后上下颌牙弓宽度、下颌3、4、5、6牙位的冠中心(FA)点距离、下颌WALA嵴宽度以及下颌4、5、6牙位FA点-WALA嵴距离。结果矫治7个月时,患者牙列拥挤解除,牙弓形态良好。上下颌牙弓宽度较矫治前均有所增加,尤其4-4牙位间宽度增加最为明显;FA点距离及WALA嵴宽度均增加,FA点-WALA嵴距离接近正常值;前牙唇倾量不大。结论球面自锁托槽止锁扩弓非拔牙矫治技术可有效解除重度牙列拥挤,排齐牙列。
    • 吉利; 陈正; 陈彬; 廖春晖
    • 摘要: 目的 探讨球面自锁托槽止锁扩弓非拔牙矫治技术治疗重度牙列拥挤的效果.方法 安氏Ⅰ类错重度牙列拥挤患者1例,应用球面自锁托槽止锁扩弓非拔牙矫治技术进行扩弓,测量矫治前后上下颌牙弓宽度、下颌3、4、5、6牙位的冠中心(FA)点距离、下颌WALA嵴宽度以及下颌4、5、6牙位FA点-WALA嵴距离.结果 矫治7个月时,患者牙列拥挤解除,牙弓形态良好.上下颌牙弓宽度较矫治前均有所增加,尤其4-4牙位间宽度增加最为明显;FA点距离及WALA嵴宽度均增加,FA点-WALA嵴距离接近正常值;前牙唇倾量不大.结论 球面自锁托槽止锁扩弓非拔牙矫治技术可有效解除重度牙列拥挤,排齐牙列.
    • 冯晓曦
    • 摘要: 目的 探讨生长期骨性Ⅱ类伴露龈笑功能矫治联合固定正畸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本院口腔科生长期骨性Ⅱ类伴露龈笑患者6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功能矫治联合固定正畸治疗组(联合治疗组30例)与功能矫治单独治疗组(单独治疗组30例),统计分析2组患者的头影测量值、外观满意度.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的ANB降低幅度显著低于单独治疗组(P<0.05),上切牙长轴与前颅底平面角(U1-SN)、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L1-MP)、上下牙槽座点在平面重点间距离(Wits值)、上中切牙与面平面交角(U1-NA)、L1-NB、下中切角倾斜度(L1-APo)降低幅度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P<0.05),上下切牙牙体长轴交角(U1-L1)、下颌平面角(L1-FH)升高幅度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P<0.05).在外观满意度方面,联合治疗组为87%(26/30),单独治疗组为63%(19/30),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结论 生长期骨性Ⅱ类伴露龈笑功能矫治联合固定正畸的治疗效果较功能矫治单独治疗好.
    • 白玉兴
    • 摘要: 牙周组织的健康和稳定是获得安全、高效正畸疗效的基础,是达到正畸治疗美观、功能、稳定目标的重要保障.牙齿的稳定需要健康牙周组织的支持,正畸牙移动需要牙周组织的适应性改建;牙齿的良好排列以及平衡的力体系对牙周组织的健康有重要的促进和维护作用.健康矫治离不开健康牙周组织的存在和改建;通过合理的正畸治疗可以获得和维持更健康的牙周组织的结构和功能.正畸与牙周具有紧密相连、相互维护的辩证关系.健康矫治不能缺少牙周护航.
    • 贺红
    • 摘要: 正畸牙移动的范围受牙周支持组织界限的节制.当牙根突破牙槽骨骨皮质时,骨开窗、骨开裂或牙根吸收等不良后果的出现概率将大大增加.Andrews的口颌面协调六要素理论可高效精确指导正畸医师保持牙齿的合适转矩,从而确保牙根始终停留于基骨内.后牙转矩易在腭中缝扩展过程中过分加大,进而导致后牙颊侧骨开窗和(或)骨开裂;而前牙转矩易在内收过程中过分减小,进而导致前牙唇侧牙槽骨开窗和(或)骨开裂.因此,在行腭中缝和前牙内收的过程中应尤其注意制订个性化转矩保护方案.
    • 房兵
    • 摘要: 双颌前突发病率高,对面部美观破坏较大,可影响患者心理健康;其临床表现为开唇露齿、上下前牙区牙槽骨垂直向及矢状向发育过度等.严重双颌前突的常用治疗方式为减数正畸或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但治疗难度均较大.笔者通过系统化力学设计,以骨皮质切开术配合个性化舌侧矫治器这一治疗体系,实现前牙垂直向及转矩控制,获得美学与健康兼顾的正畸疗效,为严重双颌前突的治疗提供临床策略.
    • 谢玉峰
    • 摘要: 牙齿的正畸移动必然伴随邻近牙周组织的改变.牙齿唇颊侧的骨板普遍较薄,且牙列拥挤患者常伴唇颊侧骨开裂或骨开窗.这些情况可能导致牙齿无法在预期时间内移动到理想的位置,甚至在移动过程中发生牙龈萎缩、牙齿松动等并发症.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periodontally accelerated osteogenic orthodontics,PAOO)通过切开骨皮质,联合植骨技术,加速牙齿的正畸移动,促进形成新的牙槽骨,可缩短正畸周期并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本文从正畸治疗与牙周硬组织的关系出发,介绍PAOO在正畸治疗中的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