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根区

根区

根区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227篇,主要集中在园艺、农业基础科学、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3篇、专利文献124篇;相关期刊81种,包括生态学报、中国生态农业学报、农业工程学报等; 根区的相关文献由664位作者贡献,包括康绍忠、张磊、蔡焕杰等。

根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3 占比:45.37%

专利文献>

论文:124 占比:54.63%

总计:227篇

根区—发文趋势图

根区

-研究学者

  • 康绍忠
  • 张磊
  • 蔡焕杰
  • 陈新明
  • 刘传军
  • 周健民
  • 张宇
  • 方滨兴
  • 梁斌
  • 王栋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玄志友
    • 摘要: 据《园艺学报》2022年第1期《苹果容器苗在连作土壤上的生长表现及其根区土壤环境特征》(作者陈冉等)报道,为探究苹果容器苗在连作土壤上的生长情况及其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以苹果红露/M9-T337为试材,用小、中、大3种规格(上部直径分别为10、20和30 cm,底部直径分别为8、16和24 cm,高均为30 cm)容器育苗,将其连同基质一起移栽入25年老龄苹果园树穴中,以裸根苗为对照,分别在6个月和18个月后观察苗木生长和根区土壤环境特征。
    • 张志国; 丛琳; 张世杰; 李荣光; 邹维娜; 迟法安; 张宝; 姜玉萍
    • 摘要: 为阐明不同根区温度对萱草生长发育及其开花的影响,以自由行萱草、大眼睛萱草为试验材料,设置T15(15±1)°C/(15±1)°C(昼/夜)、T20(20±1)°C/(15±1)°C(昼/夜)、CK1、CK2共4个不同处理,研究不同根区温度下萱草的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与花期的变化。结果表明:T20处理可以显著提高自由行萱草、大眼睛萱草株高、叶长、叶宽、叶片数和花葶高度;4个处理的萱草花径均无显著差异;T20处理的萱草抽葶时间最早,且花期长;自由行萱草在T20处理的始花期比T15、CK1、CK2分别提前11、23、30 d;T20处理的大眼睛萱草始花期比T15、CK1、CK2分别提前15、27、21 d;自由行萱草、大眼睛萱草在T20处理中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tic rate,Pn)、蒸腾速率(transpiration rate,Tr)、胞间CO_(2)浓度(intercellular CO_(2) concentration,Ci)和气孔导度(stomatal conductance,Gs)最大,在CK1中最小;自由行萱草、大眼睛萱草在4个处理中的PSⅡ的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PSⅡ光能捕获效率(Fv′/Fm′)、光化学淬灭系数(photochemical quenching coefficient,qP)均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T20(20±1)°C/(15±1)°C(昼/夜)处理有利于促进萱草的生长发育,且大眼睛萱草各项指标更好,可以提前开花。
    • 肖雨霄; 邓凌云; 裴宏伟; 李雅丽; 吕圣薇; 刘孟竹; 胡锦娟; 肖捷颖
    • 摘要: 生活再生水含有大量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是一类城市绿地灌溉的良好水源,对于缓解城市用水紧张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为探讨生活再生水灌溉对常见冷季型草根际土壤养分的影响,采用3种不同类型灌溉水质(分别为清水、再生水和50%清水配50%再生水混合水)对早熟禾草坪草进行了为期1年的灌溉实验。结果表明:①不同水质灌溉会导致土壤中营养元素的空间分布发生变化,全氮、碱解氮、速效钾的含量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②T0、T1、T2处理下,土壤中有机质和NO_(3)^(-)的含量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且在0~10 cm土层处,有机质含量均远高于实验期前(7.8 mg/kg),分别为12.7、13.4、13.5 g/kg;其中,再生水处理0~10 cm土层处NO_(3)^(-)含量达到27 mg/kg,远高于混合水和清水的7 mg/kg。③再生水灌溉下土壤体积含水率最低,且在90 cm土层处土壤体积含水率波动范围最小(0.218~0.268 cm^(3)/cm^(3))。与清水灌溉相比,再生水中的营养物质可被植物根系吸收,促进草坪草生长;但若长期使用再生水灌溉或不控制再生水浓度,水中大量化学物质会影响土壤孔隙度,对土壤造成一定的影响。
    • 艾栋; 刘青丽; 常乃杰; 闫芳芳; 边立丽; 李斌; 李志宏; 冯文强; 张宗锦; 陈曦; 张文洪; 郑敏瑞; 彭志立; 张云贵
    • 摘要: 【目的】针对攀枝花烟区烤烟移栽伸根期干旱、烟苗发育迟缓等问题,研究菌丝营养钵对烤烟根区微生态水肥环境和烟苗生长的影响。【方法】将玉米秸秆切碎后隧道式微波灭菌,利用灰管层孔菌(Fomes lignosus)的速生、菌丝扭结力强、快速腐解纤维素等特点,通过菌丝缠绕玉米秸秆制作成自然降解的圆锥型杯状烟苗移栽营养钵。将菌丝营养钵置于尼龙网袋中原位填埋,采用失重法计算菌丝营养钵腐解率,通过一级动力学模型拟合营养钵腐解特征参数。田间试验设两个栽培方式处理:(1)菌丝营养钵移栽方式(MF),以6片真叶烟苗带基质移植在菌丝营养钵中再埋入土壤;(2)常规移栽方式(CF),6片真叶烟苗直接栽入土壤。在烤烟全生育期测定根区土壤温湿度及电导率、根系形态和根系生物量,采用反距离权重法计算根区温湿度及电导率特征,Logistic模型拟合根系生物量累积关键参数。【结果】菌丝营养钵移栽(MF)相对常规移栽(CF)而言,移栽当天和移栽后10天的土壤湿度分别降低了6.2%和5.7%,移栽后20天和30天的土壤湿度分别提高了2.0%和3.5%。第1次降水过程中,菌丝营养钵移栽后第20天的土壤电导率较栽后第10天下降了251.3μS/cm;第2次降水过程中,菌丝营养钵移栽后第50天的土壤电导率较栽后第40天下降了487.2μS/cm。第3次降水过程中,移栽后第120天的土壤电导率较移栽后第60天提高了35.0μS/cm。菌丝营养钵移栽的烟株根系表面积、体积和根尖数较常规移栽分别提高了27.5%、55.7%和36.4%;其中直径≥2.0mm的根长度和直径≤1.0mm根的根尖数高于常规移栽。菌丝营养钵处理烤烟根系生物量快速累积初始时间、终止时间和最大累积速率出现时间比常规移栽分别提前3.9、9.9和6.9天,累积持续时间比常规移栽缩短6天,生物量最大累积速率比常规移栽提高33.3%,并且移栽后第60、75和90天的根系生物量分别比常规移栽高6.3、19.3和10.8 g/plant。【结论】菌丝营养钵移栽方式可以改善根区理化环境,改善根系形态、优化根系结构;增加极细根分布量、提高吸收养分的根比例,促进烤烟根系干物质积累。
    • 王利康; 黄金阳; 李彭丽; 翁金洋; 俞静; 牛庆良
    • 摘要: 针对长三角地区设施不结球白菜生产中冬夏季温度调节难度大、成本高等问题,以‘新夏青1号’为试材,通过调节喷灌水温(冬季升高水温,夏季降低水温),对不结球白菜根区及冠层进行短时热量调整,探究其对不结球白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冬季补充热量400 kJ·m^(-2)·d^(-1)(W2处理)的不结球白菜产量提高36.81%,夏季亏损热量400 kJ·m^(-2)·d^(-1)(S2处理)的不结球白菜产量提高32.49%,可溶性糖含量显著提高,可溶性蛋白与维生素C(VC)含量差异不显著,同时缓解了夏季不结球白菜的午休现象并使其徒长状况得到控制。进一步探究表明,适度的灌溉水温调整主要通过缓解温度胁迫、提高根系吸收能力、提高叶面积及光合色素含量与光合作用速率来促进不结球白菜生长。本研究可为不结球白菜工厂化生产中的节能高效温度调节提供有效策略及理论依据。
    • 王小军; 王春丽; 张智; 杨建利; 高亚军
    • 摘要: 本研究旨在为陕南地区科学施肥提供依据,于2019-2020年进行了田间试验,以明确该地区甘蓝型冬油菜绿色高效生产的氮肥适宜用量。采用裂区设计,主处理选用当地栽培的早熟品种大地199和常规熟期品种秦优28,副处理是5种施氮量(N_(0)、N_(90)、N_(180)、N_(270)、N_(360))。结果发现:常规熟期品种秦优28在越冬期的氮素营养状况强于早熟品种大地199,收获时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累积量也均高于后者。线性+平台模型分析发现,常规熟期品种秦优28和早熟品种大地199达到最大产量的氮肥投入阈值分别是188.9 kg/hm^(2)和238.1 kg/hm^(2),获得最高产量分别是3774.4 kg/hm^(2)和3678.2 kg/hm^(2)。此外,两种不同熟期的品种产油量均在氮肥投入量为180 kg/hm^(2)时达到最大,分别为1823.4 kg/hm^(2)和1735.1 kg/hm^(2),且两个品种间差异不显著。油菜籽粒中硫苷含量有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在两种施氮条件下,含量均小于国标规定的45.00μmol/g。对于早熟品种大地199和常规成熟品种秦优28来说,当理论上施氮量分别不超过183.6 kg/hm^(2)和188.5 kg/hm^(2)时,与播前土壤根层持有的硝态氮储量(65.4 kg/hm^(2))相比,油菜收获后的土壤根层(0~100 cm)硝态氮储量没有额外的累积。而土壤非根层(100~200 cm)如果没有硝态氮的额外累积,两个品种要求的施氮量分别不超过263.5 kg/hm^(2)(秦优28)和379.7 kg/hm^(2)(大地199)。综上,在陕南地区综合考虑品种、产量、产油量、品质和土壤剖面中残留硝态氮储量等因素,该地区冬油菜绿色高效生产的氮肥适宜用量为180 kg/hm^(2)。
    • 刘建利; 王英娜; 未丽; 王静; 吕燕; 孙钦飞; 苟琪; 李靖宇
    • 摘要: 土壤是植物定居的场所,也是植物-微生物互作的重要界面.古菌是土壤微生物重要组份,在碳、氮、硫、铁等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植物的生长发育、适应生境中发挥重要作用.植物定居对土壤古菌群落的影响研究鲜有开展,孔遗植物在研究植物-微生物-环境互作中具有独特的优势.采用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以荒漠孔遗植物四合木为建群种或优势种的四合木-红砂-珍珠-针茅群落、四合木-针茅群落和四合木群落等三种荒漠植物群落类型中,四合木根区土壤和光板地土体土壤古菌群落特征,揭示四合木定居对土壤古菌物种数量、多样性、群落组成及功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荒漠孔遗植物四合木定居不仅增加了根区土壤古菌的物种数量,提高了根区土壤古菌群落多样性,而且改变了土壤古菌群落组成,减少了奇古菌门Nitrososphaeraceae科未分类的属氨氧化古菌(unclassified_f_Nitrososphaeraceae)和暂定Nitrososphaera属氨氧化古菌(Candidatus Nitrososphaera)相对丰度,增加了Nitrososphaeraceae科暂定Nitrocosmicus属氨氧化古菌(Candidatus Nitrocosmicus)和广古菌门海洋古菌类群Ⅱ中未分类的属(norank_o_Marine_Group_Ⅱ)相对丰度,广古菌门热原体纲未分类的属(unclassified_c__Thermoplasmata)相对丰度变化显著.植物群落演替对四合木根区土壤和光板地土体土壤古菌群落均无显著影响.Nitrososphaeraceae科氨氧化古菌是三种不同荒漠植物群落类型中土壤古菌的核心微生物组.四合木定居也显著改变土壤古菌群落的功能,减弱了高丰度功能,增强了低丰度功能,对有氧呼吸、核苷酸合成、氨基酸合成等途径影响显著.荒漠孔遗植物四合木定居改变了土壤古菌群落物种数量、多样性、组成、功能等特征.
    • 沈汇超; 周思聪; 赵宇; 何卿
    • 摘要: 为了解洪泽湖湖西湿地枯水期环境状况,选取10个监测点,于2019年2月、3月和4月分别进行采样,利用数理统计和综合比较的方法对水生植物根区底泥氮、磷含量和水体富营养化指数进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对底泥和上覆水中氮磷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根区底泥的N、P含量处于中等水平,且具有西低东高,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整个湖区富营养化水平为中营养.洪泽湖湖西湿地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外源负荷.
    • 张计峰; 耿庆龙; 梁智; 曹文超; 陈清
    • 摘要: 选择合理的滴灌施肥方式是实现果园节水减肥的技术关键.该研究分析比较了地表滴灌和根区孔下滴灌施肥对新疆南疆地区红枣生长和氮磷钾吸收的影响,以期为提高果园水肥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置常规地表滴灌和根区孔下滴灌施肥2种灌溉方式,比较其对红枣营养状况、根系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地表滴灌施肥相比,在相同水肥供给条件下,根区孔下滴灌施肥处理红枣2 a平均产量比地表滴灌施肥处理显著提高(P<0.05),增产幅度为6.9%,单果干质量达5.04 g.2 a红枣果实品质结果显示,根区孔下滴肥处理总糖、还原糖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地表滴灌处理(P<0.05).该根区孔下滴灌施肥方式显著增加红枣树体各器官对养分的吸收(P<0.05),其中2011年根区孔下滴灌施肥处理红枣叶片中N、P和K含量分别比地表滴灌施肥处理增加6.7%、33.6%和7.3%,2012年红枣叶片中N和P含量差异显著(P<0.05),比地表滴灌分别高3.4%和26.8%.根区孔下滴灌施肥处理红枣果实中P、K含量显著高于地表滴灌施肥处理(P<0.05),2011年和2012年分别比地表滴灌高41.0%、13.6%和46.2%、12.9%;2012年根区孔下滴灌施肥处理叶片、新梢、细根和果实中P累积量显著高于地表滴灌相应器官P累积量(P<0.05),相比于地表滴灌分别提高38.2%、70.7%、159.8%和55.3%,根区孔下滴肥处理的吸收根干物质质量比地表滴灌增加46.7%.根区孔下滴肥的水肥管理方式可以显著增加根系生物量、提高枣树器官养分含量、增加红枣产量和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研究结果可为今后果园的节水减肥田间管理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